浙江谋划能源安全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 08:34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孟怀虎 从去年6月底以来,浙江省的“电荒”没有一天让省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安稳过,特别是相关媒体的“拉闸限电公告”,每次闪现在报端,相关部门和一些企业便有被“电”击一般的感觉。
今年夏天,宁波电力紧缺问题将更加严峻。5月13日,记者从“中央空调节电改造技术推广会”中获悉,宁波将采取包括启动五级用电预警、鼓励地方电厂出全力、对112家宾馆的中央空调搞节能改造,并再次号召“全民节电”等一系列举措,应对“电荒”。 宁波如此,作为世界级的小商品城市义乌,今年已经面临着被“电”着的考验,人们仿佛隐约地看到风口浪尖上的企业之舞。据义乌供电局分析,今夏,预计义乌用电需求最高将达到60万千瓦,而金华分配义乌的用电指标仅有不到30万千瓦,供需缺口最高将达30万千瓦,占总用电负荷的50%。毫无疑问,今夏的义乌企业,仍将面临着被“电”烤焦的场面。 而作为经济改革一面旗帜的温州,在过去的一年里,缺电、拉电、停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供电部门忍痛拉下闸刀,全年一共拉电7.76万条次,累计拉电负荷1.59亿千瓦,损失电量9.76亿度。2004年春节刚过,停电、节电、有序用电、自己发电又成为市民和企业家的热门话题。 电荒,毫无疑问已成为高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电荒”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能源荒”是这些年来徘徊在浙江大地的最令人焦虑的阴影,那么从去年开始,“电荒”已经成为制约浙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一个非常致命的瓶颈。据统计,浙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由1998年的小于1提高到2002年的1.56,去年更是超过了1.7。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保证电力供应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全省发电量增加17%,外购电量增加51%,但仍然不得不拉闸限电。缺电的局面估计近两年还将延续,按外购电量保持去年水平测算,今年浙江平均电力缺口约为340万千瓦,电量缺口约为200亿千瓦时。据介绍,去年非典给浙江GDP造成的影响是0.3个百分点,而“能源荒”———拉电影响却达到0.6个百分点。 现实面前,浙江省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切办法,以缓解“电荒”。在浙江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为实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几年电力发展的目标,浙江明确提出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二是速度与结构的关系。三是大与小的关系。四是内与外的关系。五是电源与电网的关系。3月26日浙江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电力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2007年,浙江省境内的电力装机规模将达4600万千瓦,本届省政府5年的电源建设规模达2626万千瓦,超过以往50年形成的装机规模,电力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 有钱买不到电 在浙江省,又何止是宁波、金华、温州闹“电荒”?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用电增长趋势分析,预计2004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可达到14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左右。今年,浙江统调用电量为1200亿千瓦时,统调发电680亿千瓦时左右,尚需从区外或省外购入电量495亿千瓦时,而有把握拿到的只有122亿千瓦时左右———电量缺口为373亿千瓦时左右;如果2004年再度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预计浙江统调电网的最高负荷需求为1900万千瓦,粗略估算,全省电力缺口将高达430万千瓦。 浙江谋划能源安全 应该说,为了解决浙江的“电荒”,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地方行政官员,该跑的都跑了,能想的都想了,能用的办法都用了。有人形容说:浙江人已经全方位的“触电”! 据浙江省计委基础产业建设处副处长陈海涛介绍,2004年,全省有6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机组投产,2005年起的三年内,这一数字分别为400多万、500多万和700多万。这意味着,若不考虑较目前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005年后,浙江 省的电力供需才有可能基本平衡。“2004年,将是最为艰苦的一年”陈海涛说。 在电荒形势下,浙江省内的发电厂已在超负荷运行:目前浙江省发电厂全年的等效利用小时数已超过7000,每天运转超过19小时,而按正常的运转、检修情况,这一数值仅为5000至6000小时。 以往被认为是应对缺电特殊办法的许多有序用电政策,如今都已成了常规手段。从影响最小的错峰填谷到轮流供应,到最后的拉闸限电,能用的应急措施都已经用上了。 浙江省目前正在谋划建立涉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方面的能源安全体系。这一能源安全体系由省政府牵头,包括省计委、省经贸委等在内的多个相关部门都将派出负责人参与筹划。省政协一位人士说,相关的调研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开始,明年四五月份调研报告就将产生。 事实上,据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为解开限制浙江发展的能源瓶颈,浙江省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意在长远的一揽子计划已在浙江省化为行动或列入议程。 2003年11月9日至21日,由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带队,包括全省11个地市市长、大型能源集团负责人在内的代表团北上“谋煤”。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浙江富兴电力燃料公司,在山西和内蒙古先后与5家煤炭企业签署了中长期的煤炭购销合同,根据这些协议,到2010年,浙江省可从这5家煤炭企业获得4000多万吨的动力煤供应。 这是浙江首个煤炭供应中长期合同。而这一合同,恰恰与今年上半年浙江为填补电力缺口提出的“三个一千万”计划遥相呼应。这一计划是:在今后5年内,浙江确保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建成投产,确保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开工建设,确保1000万千瓦储备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还介绍说,私下里,浙江、山西两省还曾就联合投资在当地开发煤矿、建立电厂一事进行过商谈。 这在记者的随后采访中得到了验证。浙江富兴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部主任陈建平告诉记者,该公司近期打算在山西投资一个年产量约150万吨的煤矿,按照目前的形势,以后这方面的投资估计还会增加。但陈同时也认为,这些投资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效果,目前还无法预计。 在谋求与外省市合作的同时,浙江省境内,一些正在筹备或建设阶段的电力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地展开。去年,华能玉环电厂、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国华宁海电厂3个项目可行性研究已获国家批复,滩坑水电站、温州电厂三期、萧山和镇海天然气发电工程等4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批复。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长兴电厂2号机、秦山核电三期2号机组等项目提前建成投产,嘉兴电厂二期等一批在建项目部分机组将陆续在今年提前投产。 据悉,今年浙江将在去年新增138.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基础上,确保243.5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建成投产。同时,投资112亿元完善电网设施。浙江能源集团公司提出了“三个提前”目标,分别为嘉兴二期1号机组提前至2004年8月投产,2号机组2004年底建成投产;长兴二期、温州三期提前到2005年底建成投产;浙能兰溪电厂1号机、浙能乐清电厂1号机提高到2007年底建成投产。 应急背后的隐忧 面对极度缺电的现实,浙江省有关部门也开始对热电厂项目的审批开了“绿灯”。记者在浙江省经贸委能源处采访时,就连续碰到了几批前来办理电厂审批手续的企业负责人。 而事实上,据业内人士介绍,浙江省目前正在鼓励各县市上马热电联产项目。 “三个一千万”的提出和热电厂项目的纷纷上马,也引起部分业内人士对未来电力过剩的担忧。杭州半山电厂策划部副部长高德明认为,按现在的发展形势,未来省内电力过剩的局面完全有可能出现。而届时,小型热电项目也将不得不面对被淘汰的现实。 不过,陈海涛的看法相对乐观。“谁也无法预测到以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只能寄望于现在的规划跟以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吻合的。”陈海涛说:“像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用电需求应该会进入快速增长期。不怕电多,就怕电少。退一万步说,电多了可以竞价上网,引入市场行为。” 面对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的局面,也有一种担忧———中小型水电站投资过热,一些地方把废弃的电站重新包装之后上马,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有人呼吁,民营企业投资水电产业,应该顺应国家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本着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做好中长期规划,不要以牺牲资源的代价换取眼前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电力管理体制的垄断经营是影响小水电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小水电企业的效益与电网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体制的问题有可能使民营发电企业面临种种难题。要改善这样的局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