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能终结进口车钢板?冷轧线投资过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 19:17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 安同 报道 中国国产轿车有望用上国产面板了。武汉钢铁集团斥80亿元巨资打造的第二冷轧厂在近日正式奠基。武钢总经理刘本仁此间向媒体称,冷轧厂建成后,将能产出国内最宽(超过2000毫米)的轿车面板,有望成为轿车用进口钢板的“终结者”。 豪言既出,武钢立刻成为中国轧钢业界和轿车生产商双重关注的对象。
理性分析难谈“终结” “武钢原来的1米7轧机生产的冷轧板,板厚不均匀,材质不均匀,严重影响使用。”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国内除了宝钢生产的汽车钢板技术尚可之外,其他钢铁厂商很少有具备实质性技术的。而即便是宝钢,跟国外钢铁厂商同类产品相比,也尚有明显差距。 国内汽车钢板生产与国际水平最大的差距,除武钢津津乐道的钢板面宽之外,更主要的还在技术和质量方面。据该人士介绍,为提高车身防锈能力,国外汽车生产大量采用镀锌或双面镀锌冷轧板,国内只有宝钢可提供少量镀锌板;为减轻车重,国外轿车采用高强度钢板,国内无法提供;国外在轿车生产中采用不均匀厚度钢板,即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但钢板是一块,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将不同厚度钢板焊在一起,此产品国内也无法提供;轿车生产商希望提供尺料,但国内钢厂往往只提供卷料(最近宝钢开始提供部分尺料)。 汽车钢板的技术要求之高,还不仅于此。光为了提高汽车钢板的表面光洁度一项,就需要多达140个技术控制点层层把关,因为表面光洁度是影响汽车钢板成品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鲜明的例子是,宝钢刚开始生产汽车钢板的时候,其成品率连20%都不到,由此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亏损。 虽然现在宝钢的成品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核心技术始终受制于人,汽车钢板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要想得以逆转,一时恐怕还很难。 汽车钢板将泛泡沫? 跨国汽车巨头在华投资,其原先的零部件提供商已经紧随而至,汽车钢板也不例外。北京现代汽车的董事长徐和谊表示,现代轿车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韩国制造的钢板——不仅出于客观质量标准的要求,而且由于与韩国钢铁厂商有长期合同,供货价格也比较低。因此,最近这一轮中国国内钢铁价格的频繁波动,对北京现代轿车生产线的影响几乎为零。显然,武钢准备产出轿车钢板的消息在他心中没有引起多少波澜。 “其实,不仅武钢一家,还有许多国内钢厂都在投资建设冷轧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主要是由于受汽车生产高速增长的拉动,但如果很多厂商跟风上马,就存在这类产品局部过热的危险——其需求来源本身有局限,需求量也就不一定能够持续。的确,汽车钢材的需求不在于量,而在于质的方面:真正高技术的双面镀锌、高强度钢板以及中高级轿车必需的特殊钢板仍然无法满足国内轿车生产的需求,各钢厂的大量投资也仍然在普通冷轧板方面。所以,即使国内冷轧板生产能力有大幅度增长,也对“终结进口”起不到直接效果,反而有出现局部泡沫的危险。 看来,任何立志“终结进口”的中国汽车钢材生产商,还都必须潜心提高自主技术的层次,这是无法依靠包装概念或简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就能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