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调控聚焦热门行业 水泥行业出路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 08:56 经济日报 | |
从2002年开始,水泥行业扭转了连续六年低速增长的状态,增速超过两位数,2003年产量超过了8亿吨,创历史新高。2004年第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达到了1.8亿多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77%,预计今年水泥产量将超过9亿吨。 有关专家认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形势下,水泥行业加快发展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必须看到,目前水泥行业的高速发 展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首先表现在经济规模上。一方面总体投资规模过大,另一方面企业规模不合理。目前,水泥行业在建项目近1050个,计划总投资786亿元。 到去年底,我国水泥产能已达1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拟建大水泥项目还有240个,计划生产能力2.1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水泥企业数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同类企业数量总和。但规模上,全员人均产量不到500吨/人.年。作为我国业内最大的企业,海螺集团水泥人均产量8000吨/人.年,居世界第6位,但也不足法国拉法基集团产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表现在生产技术上。工艺的落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我国水泥75%还是采用落后工艺生产,低品级水泥约占总产量的85%。此外,如果将我国水泥生产全部改为新型干法工艺,全行业能耗将降低40%以上。 再者,水泥工业粉尘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水泥工业排放粉尘量占全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总量的40%左右。 此外,从地域分布来看,东、西部发展极不均衡。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广东和河南占据水泥生产的半壁江山,到今年,上海、湖南3个月累计水泥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而广西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1%。 水泥行业发展的出路何在?这成了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水泥行业协会的许多专家认为,水泥工业发展关键是要“上大压小”。发展的空间主要是依靠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来替代落后生产工艺和小水泥。必须加快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替代落后立窑、湿法水泥。而且发展新型工艺也要坚持合理布局,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乱上项目;要坚持技术进步的原则,避免短期行为;要坚持发展与区域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技术进步,走资源、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 业内人士指出,应当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熟料项目,增加中、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满足西部地区优质高标号水泥需求,抑制西部地区“小水泥”增长,引导西部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同时,东部地区要坚持控制水泥总量,等量、超量淘汰小水泥原则,积极调整水泥结构,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目前宏观调控的效应开始显现,农业生产形势好转,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