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银行卡 > 正文
 
银联忧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13:02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吴立波 上海报道

  国外银行卡机构意欲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品牌帝国版图内,力图封闭中国的银行卡品牌的成长空间,并使之居于从属地位

  4月初,中国银联结束一次成功的董事会,令大家满意的是,在过去的2003年,中国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银联为自己85家股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全年共实现跨行交易12亿笔,交易金额380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0%和112%,是2001年的3.8倍和4.1倍,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银联,实现扭亏为盈。

  捷报频传的4月,令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颇为兴奋的事情不止一两件:4月底,中国银联与香港汇丰、渣打等10多家主要银行达成协议,香港大部分银行正式接受银联标准,成为银联会员,并开始向香港发行银联人民币卡。中国银联由此走出中国大陆,开始走向世界!

  公允地讲,对于年轻的中国银联来说,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但私下,中国银联的个别员工心里仍不踏实。一位员工甚至表示:“几年以后,银联到底是怎样的结果,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在成绩面前,银联的忧患来自何方?

  银联之忧

  从公开场合看,万建华总是显得信心十足。2003年,中国银联的人民币卡成功实现与香港的对接后,万建华兴奋地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银行卡产业大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全面开放还有两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共同努力,提升整个民族银行卡产业的素质。”

  2004年3月,银联成立两周年之际,万建华接受新华社采访,同样表现出了乐观和信心。万列举了银联成立后确实不菲的业绩:2003年底全国地市级城市全面实现联网通用;联网通用同城和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分别达到88.2%和81.2%;受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受理商户达到23万多家,POS机35万多台,ATM近6万台。

  但私下,中国银联却对面临的挑战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国外银行卡机构意欲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品牌帝国版图内,力图封闭中国的银行卡品牌的成长空间,并使之居于从属地位,成为其全球银行卡交易网络的区域组成部分。

  以美国VISA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六大品牌,实际上垄断了全球主要的银行卡市场。目前,VISA大约占有全球信用卡60%的市场,万事达占有全球28%的市场,运通占有大约8%的市场,剩下的被其他主要的品牌瓜分。

  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之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立即做出非同寻常的反应:在进入中国16年后,该机构历年来最大规模的亚太区年会,于当年5月在中国银联总部的所在地上海召开。

  当时,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韩巍强专门友好地澄清与银联的关系:“我们的关系,还是打个比方,我们是世界高速公路,中国银联是在中国的区域高速公路。你想想,世界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区域高速公路能行吗?相反,区域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世界高速公路就很难走出去。”“我们需要相互合作,中国银联发展越好,我们就越好。”

  2004年4月,万事达大中华区总裁冯炜权先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还表示:“我们希望帮助银联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向银联的员工提供了很多培训的机会。对于银联建立支付体系的努力,我们的态度是乐观其成。”

  巨头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了对中国银联的友好态度。但接下来,韩巍强对这个合作关系的解释就令人深思了:“我们的功能是一样的,但是中国银联的会员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它是要做国内的跨行和跨地区交易。当然,它可以去做世界银联的工作,但是它要把自己放到世界银联的位置上才行。它目前是区域性的,它怎么能去做呢?所以,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无法竞争。”其言外之意是:你可以生存,但必须“居于从属地位,成为其全球银行卡交易网络的区域组成部分”。

  围堵夹击

  据圈内人士透露,在最近一次的VISA全球董事会上,中国银联已经被全球电子支付产业第一巨头VISA列为竞争对手。

  VISA总部在新的一年中大幅度调整了战略,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和抢占领地:2004年VISA中国区的人员从15年间几乎不变的30多人,将增加到100多人;机构也开始大幅度扩充,从过去只在北京、上海设办事处,将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新设办事处,进行全方位布局。3月30日,VISA与招商银行合作发行的VISA MINI信用卡,开始在全国推广。

  对于全球第二的巨头万事达而言,一套主要用在中国银行卡市场,包括广告、推出中文网站、旅游优惠促销、扩充刷卡使用范围的立体攻击战已经打响。在上海,好德连锁便利店的首批36家店已开始接受万事达国际信用卡和万事顺国际借记卡,上海大众出租车首批装有移动POS机的150辆出租车已驶上上海的大街小巷。

  此时,美国运通也在积极抢摊中国市场。2004年3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和运通公司宣布,中国工商银行将发行首张带有美国运通标志的信用卡——牡丹运通卡。对于牡丹运通信用卡的预期发卡量,工行行长姜建清表示,非常保守的目标是10年内发行量达到400万张。运通总裁何德伟则表示,运通的目标是大大超过这个目标。

  与此同时,挤入这一场角斗还有信用卡独立发卡银行。2004年4月16日,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发卡银行美国美信银行,正式宣布中国代表处在上海成立,并进入中国市场。美信银行副主席韦良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建立这个上海代表处,是因为我们相信中国这个巨大的信用卡市场形成过程中,美信银行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截了当地表示,VISA、万事达等国际垄断品牌在中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楚,就是围堵和扼杀中国民族银行卡品牌,这也是他们在全球所有国家的战略——现在亚洲国家除了日本的JCB之外,没有其他品牌,欧洲除了法国的CB局限在一国之内,也没有其他品牌,其他地区全部在美国VISA、万事达的掌控之中。他们非常不愿看到在中国出现一个新竞争对手。

  利益之争与平衡

  一位研究人员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中外银行卡机构激烈争夺的背后,实质是电子支付产业巨大的市场利益之争。

  根据人民银行3月1日实施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一般和特殊商户的POS机刷卡消费,中国银联抽取的网络服务费为0.1%,按2003年交易金额3805亿元计算,当年中国银联的营业收入约4.70亿人民币。考虑到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银行卡市场,银联在2004年或者在2005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并非难事。中国目前发卡量已接近7亿,其发卡量和交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在巨大的银行卡大餐面前,VISA和万事达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实际上,在中国电子支付市场,VISA和万事达等巨头们早已尝到甜头。到2003年年底,全年国内贷记卡发行量约为480万张,比2002年底增加325万张,其中VISA和万事达几乎垄断了各大行所发的双币种卡,其中VISA国际卡累计达到168万张,比2002年12月底增长了188%。此外,去年国际卡总交易金额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大关,而这些国际卡几乎全部都是VISA和万事达卡。以VISA和万事达卡货币转换方法平均费率3.5%(其中包括发卡商溢价)计算,这中间产生的手续费就达0.35亿美金。

  而对于刚刚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发卡协议的运通而言,每发行100万张新的信用卡,就将为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金融服务公司每年增加近5美分的每股收益。

  看到VISA2003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VISA中国区总经理熊安平,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VISA发卡量和交易额的大幅增长,说明中国国际卡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开始逐步释放出来,国际信用卡尤其是双币种信用卡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中国银联而言,除了要应对来自国外巨头的咄咄攻势,还要平衡好国内各银行的利益,与银行建立利益共同体。一位研究人员指出:“关键就是商业银行的支持,与各商业银行建立商业化联系,实现利益公平共享,这是银联长期快速成长的关键。”

  其实,VISA和万事达卡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就是其成功地与各发卡主体的银行建立利益共同体。到2003年6月30日,全球接受VISA卡的商户数为1900多万家,全球41万多家银行网点的84万台ATM机上可以进行VISA卡的查询和取款活动。而另一方面,过去10年中,发卡行从VISA获得的交易转接费收入总计达140亿美金,前100家发卡行是最大的受益者。

  要取得商业银行的支持,银联就必须好平衡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利益。这些银行之中,利益的不一,使他们对于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也有不小的差别。对于大银行来讲,希望通过POS机和ATM设备的投资,保持POS机和ATM各自独立,从而借设备、网点众多,保持对小银行的发卡优势;而小银行希望共享大银行的设备,规避自己设备、网点少的短处,远比大银行对互联互通的积极性要高。

  为了补偿大行对ATM和POS较多投资所产生的利益要求,银联最后不得不推动《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制订,出台支持银行卡跨行取现收费的规定,以平衡各方利益。

  此外,银联还得权衡好与特约刷卡商户的利益。对于创建初期的银联来讲,现存银行卡中只有约四分之一是有银联标识的,来自万事达等国际巨头的替代压力又十分紧迫,股东盈利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之间的权衡,又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银联战略

  银联战略,首先是整个中国金融和经济命脉的大战略。对于中国这个成长中、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大国而言,银联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是承担中国人自己掌握自己的金融中枢和经济信息中枢的重大政治使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银联网络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意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曹红辉异常清醒:“银联网络与各个银行都有接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通过这个网络,可以掌握客户资料和金融信息。如果这个领域被外国人掌握,万一发生国家冲突,不仅仅是整个银联网络会被破坏,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通过银行接口渗透到整个金融系统,破坏结算系统等一系列重要金融系统,发生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曹红辉联系到微软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中为中央情报局预埋信息采集代码的问题,警告说,这是个典型的公司服从国家安全利益的案例,是现实存在的风险,在此,我们不能做“无理性的国际主义者”。

  在业内所熟知而在社会上鲜有人知的,就是在前南斯拉夫战争中美国人利用银联网络打击南斯拉夫的故事。

  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早已引起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1993年6月,江泽民倡导实施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

  2001年12月19日,当时分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温家宝在视察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时,对2002年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明确而清晰的要求。这些要求经银行信息化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提出了2002年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314”计划——300个城市银行卡联网通用、100个城市银行卡跨行通用、40个城市推行异地跨行的“银联”标识卡。

  但是,对于目前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的中国银联来说,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关键还是解决一个商业操作问题。对此,中国银联表现得十分清醒。

  为了紧跟世界银行卡发展的潮流,适应磁条卡向EMV标准(Europay、Master和VISA联合制订的智能卡国际基础标准)的智能卡迁移,银联也在急匆匆地占领中国本土EMV标准的制高点。银联人士透露,目前中国银联正在主持中国金融IC卡标准修订工作。《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简称PBOC标准)修订咨询小组也已成立。同时,银联还在积极地向国内外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卡BIN号序列。目前,准备采用的发卡机构已达50家。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研发,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一位业内人士以此来强调银联对于制订中国银行卡产业标准的重视。

  在银联成立两周年之际,万建华一改过去“人民币走到哪里,中国银联就走到哪里”的口号,提出新的战略——“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应该走到哪里”。

  “马上‘遭遇战’就要开打了!”一位银联人士满怀激情地说。但是,用万建华自己的话来说,“更艰难的还在后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联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