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控效果显现 化肥市场趋于平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1:31 经济日报 | ||||||||||
主持人语:进入4月份以来,一直持续上涨的化肥等农资价格终于开始稳中有降。据发改委公布,12个粮食主产省区主要化肥品种零售价格连续三周小幅下降,4月19日尿素零售价格每吨1563元,比3月29日下降41元。另据悉,供销社农资经营系统农资销售价格降幅最大,目前尿素价格已经比2月份下降了100多元。 作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投入之一,化肥占我国农民每年农资投入份额的一半以上。
政策调控效果显现 最近几年,我国化肥价格经历了由高到低、再由低回升的过程。1996年我国化肥价格最高时,尿素零售价格曾达到每吨2198元。1997年后,化肥市场出现变化,尿素零售价格较长时间一直维持在每吨1300至1400元左右。进入2001年,随着需求增加,化肥价格开始回升,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后,上涨速度加快。据统计,今年3月份,全国平均尿素零售价格每吨1602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4.8%。 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冲抵了农民种粮的效益和国家扶持农民增收的努力。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实行铁路优惠运价、用煤用电优价等各项倾斜政策,鼓励化肥生产,一方面采取降低进口化肥经营差率、取消上浮、实施价格干预等措施控制化肥价格上涨。 目前,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到位,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化肥产量大幅增长,供应充足。今年一季度,我国化肥产量折纯量达1065.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二是进入4月份以来,在春耕用肥集中的旺季化肥价格稳中有降。 价格上涨动因犹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化肥市场总体趋于平稳,但后市拉动价格上涨的动因仍存。 首先是化肥市场需求旺盛。这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中央一号文件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今年各地返青苗情普遍好于上年同期,丰收的希望将推动农民加大对化肥的投入;三是尽管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支出,但有了国家100亿元资金对13个粮食生产省种粮农民的直补等各项扶持政策,再综合考虑粮食价格上涨,农民还是得到了较多实惠。这调动了种粮农民对于土地的投入热情;四是商务部预测今年社会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全年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有望加快。农民普遍表示将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再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素仍未消除。一是煤炭、成品油等化肥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致国内成本上升。二是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三是火车提速等导致运输困难,而导致原材料运费上涨。同时,大部分用肥地区与原材料产地距离遥远,加大了运输成本。 扶农政策支撑市场平稳 国家对于涉农方面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这将成为后市化肥价格走势平稳的有力支撑。 一是采取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将促进国内化肥生产。例如对尿素产品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50%的政策,对国内生产的磷酸二铵每吨定额补贴100元;二是实行优惠运价促进化肥流通;三是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化肥进口、控制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供应。今年对进口磷酸二铵每吨定额补贴100元。对尿素产品、磷酸二铵产品暂停出口退税政策,这样,出口会减少,国内供应量增加;四是降低进口化肥价格。降低进口化肥流通费用综合差率,暂停进口二铵、复合肥等港口交货价格可上浮3%的规定;五是对国产化肥出厂价格、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和化肥批发、零售价格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价格水平;六是加强化肥价格检查,督促落实价格政策。 去冬以来的农资价格已经超出农民的心理和实际承受能力,如果肥价再涨,农民增产的收入没有化肥投入的多,农民就不会足量购肥。有些流通企业也不敢积极进货采购。这样,化肥价格上涨动力不大。 因此,业内预测,二季度的化肥价格将有所下滑,但仍以平静、平衡为主。怎样稳定农资价格,保障市场供应?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人和行业人士认为,既需要国家对重要涉农物质给予政策保护,但从市场规律看,还是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首先是从生产的源头抓降低化肥成本,通过改进原料路线和技术改造防止成本推动型涨价。再是实施连锁经营等农资供应业态,减少中转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近年来,以中农集团等大型农业流通企业为龙头的供销社生产资料经销系统,将化肥从源头直接供应到农民手中,以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发挥了平抑价格的主导作用。(刘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