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机场建设引发争论:多了还是少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07:26 中国青年报 | ||||||||||
人口密度、盈亏线、定位,哪个是标准? 记者 周凯 “多”与“少”之争
4月28日至30日举行的“上海国际航空论坛”上,中外代表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长三角地区的机场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长三角地区的机场密度太高了。”港龙航空公司行政总裁许汉忠说,“那里每1万平方公里就有0.8个机场,而美国只有0.6个。” 而维珍蓝航空公司执行总裁却针锋相对,“中国的机场还不够”。他的计算方式是,每50万人应该有1个机场,中国应该有2600个机场,长三角地区目前的8个机场显然太少。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规划统计处处长李国强的说法则不太直接,“不要简单看长三角地区的机场是多是少,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他举例,今年2月18日开通的无锡机场,现在每天有北京、广州、深圳3个航班,上座率在90%至95%,“地区有这个需求,就可以建机场,市场是第一位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不认同上述两位航空公司老总的看法,“美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人口却相对集中在几个地区,而长三角地区有近1亿人口,显然不能把两者的机场密度横向比较;他们也没有考虑中国的消费水平,照他的计算方式,长三角地区就得有近200个机场,显然不现实。” 如何面对亏损 大多数机场尤其是中小机场亏损,是许汉忠认为机场太多的主要原因。他说,中国有100多个机场,90%以上亏损,仅2001年就亏损8亿元。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念祖也表示,全国有定期航班通航的机场,真正盈利的不足10个,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绝大多数中小机场处于亏损状态。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李俊明承认,“现在华东支线机场基本都亏损”。但他解释,现在大的枢纽机场,不允许小型飞机飞,是造成小机场亏损的一个原因。 李国强则表示,盈利模式不能一概而论,美国的机场一半以上也是亏损的。机场的运营方式、运营成本是一个方面,同时还要看建设机场能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根据国际机场协会研究,每100万航空旅客每年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 他举例,义乌机场去年的吞吐量13万人次,今年预计达到18万人次,这个地区的小商品市场世界闻名,“虽然目前机场还亏损,却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利,是可以建设的”。 李俊明也认为,有的机场可以通过市场化盈利,但有的机场需要补贴,“大机场的吞吐量在达到50万人次以前是很难盈利的,但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利就可以建,不能简单地从机场盈利、亏损来决定是否建机场”。 民航总局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何真正在做一个关于全国机场规划的课题。她指出,建设机场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旅游发展需要和国家特殊需要,其中经济发展需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密度。 “机场建设关键是要控制规模,因地制宜。”她表示,珠海机场的失败是因为成本太高,折旧时间长。记者了解到,珠海机场对外宣称的投资总额是95.6亿元,其跑道当时是中国最长的机场跑道。 谁愿做二级机场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来决定机场的定位。”李俊明说。 李国强则表示,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机场有不同层面,“包括国际枢纽、地区枢纽、干线、支线”。 在两位管理者的心目中,长三角地区的理想机场定位是:上海浦东、虹桥机场为大枢纽港;南京禄口、杭州萧山机场为中枢纽港;南通、无锡、宁波等机场为支线机场,各自发挥优势,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但实际上,各地政府的领导者未必这样看。在这次论坛上,华东六省一市的领导都对本省(市)的民航事业发展进行了远景的展望,无一例外的是,机场的新建、扩建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机场的定位也都没有甘做“支线机场”的表示。 南方航空公司发展研究室主任曾子祥对此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各省都在加大本省的投入,但却极少讲到与上海的合作与分工,还有谁愿意做二级机场?”他表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需要各地机场重新定位。 李俊明坦言,机场建设实际上是各地政府决定的。他曾经经营过几个机场,“大机场和小机场的经营是完全不同的,小机场难经营,位置、影响、航空公司的需求都不一样”。 他说,航空运输的联动性很强,要把网络建成,“使大中小机场都有活干”。 港龙航空公司行政总裁许汉忠认为,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类似于日本成田机场,是国际枢纽机场;而南京、杭州机场,用来辅助上海机场,也可以提供国际服务,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但主要还是经营国内其他省市的航线;至于无锡、常州等,应该是低成本服务,没有复杂的设施,依靠生产基地,以货运机场为主。“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能力”。 李国强则表示,现有机场虽然各自为政,但是在某些方面可以形成互补,“比如货物运输,可以通过空—地、地—空联运,进行中转,并不能说杭州、南京和上海就是排他的”。不过他也承认,现在局部地区机场建设过热,有认识上的误区。 何真也认为,现在长三角地区的机场不是过多了,而是过热了,“机场可以建,但要形成不同的层次”。 不过,江、浙两地的政府部门似乎已经意识到机场定位和分工的重要性。 浙江省发改委基础生产处副处长范洪表示,浙江省已经明确,在“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新建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也把货运作为自己的“主打”。而上海方面显然要利用浦东、虹桥两个机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空枢纽。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夏兴华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机场的建设和定位还是需要各地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们可以起到协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