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江苏铁本法人代表戴国芳对话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 09:37 经济日报 | |||||||||
记者:当初为什么要上铁本项目? 戴国芳:我们原先有一个老的钢厂,地理位置不是很好,环境也不行,物流条件很差,后来我们就想到在长江边上搞一个钢厂。 记者:在自有资金只有3亿多元的情况下,要上铁本这个100多亿的项目,你当初有
戴国芳:这就像家里造房子一样,你去买一套现成的房子,它贵得很,我们自己去买材料做,它能便宜50%吧。我们搞一个高炉只要3个多亿,而人家要7个多亿,乃至8个亿。 记者:国家对土地管理是很严的,一下子征那么多地,手续不完备就开工建设,想没想到会出问题? 戴国芳:当时我们主要是跟魏村镇谈,手续都是他们去搞,我们也没有去过问这个事。 记者:把项目分拆审批,没有通过环保评审就上了,是否想到过这是违规违法的做法? 戴国芳:把它拆分成22个项目,包括环保手续,是我们一个副总在办这个事情,我自己不太了解。环保论证呢,有一个时间差异,如果做到这么细,就慢嘛! 记者:当初你想没想过,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会不会有问题? 戴国芳:当时是魏村镇和新北区在办这些手续,我们也没有问这个事。 记者:当时你们觉得这个手续镇里、区里都不成问题,都可以想办法解决,你去开工干就行了? 戴国芳:对,当时镇政府说可以动了,我们就开工了。 记者:你对这个项目有过论证和市场分析吗?产品品种符合市场需要吗? 戴国芳:那肯定有,肯定符合市场需要。 产品买都买不到,紧俏得很。技术也先进,具体怎么样,我讲不出来,我们有工程师的。你看钢铁行业,过去说一亿吨钢就够了,现在两亿多吨钢还是这么红火,我也不知道怎么理解。还有,我们周围有很多小高炉、小钢厂,现在的产量还相当高,卖得还相当火。 记者: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企业家到投资100多亿的大型现代钢铁企业的法人代表,从企业管理来说,你认为你能适应这个转变吗? 戴国芳:我出生在常州武进区东安镇,12岁开始做瓦工,以后开始做收购废钢的生意,慢慢就做大了,1996年开始成立公司。企业管理我们也有一套,我这个企业也是股份制企业。再说,企业也不是我一个人,我可以用人嘛!如果说我没有灵感,那我什么事都做不成,用人也用不好。 记者:你的灵感是不是来源于你这么多年经营比较顺? 戴国芳:有一点吧。 记者:你现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戴国芳:主要是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不了解,比如说立项,主要是新北区在搞,我们当时也不知道对错,糊里糊涂就弄下来了。 记者:国家从去年开始加紧调控钢铁投资时,想没想过上这个项目的风险? 戴国芳:这个风险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 记者:那你认为,走到今天这样尴尬的境地,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戴国芳: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记者:对现在这个处理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戴国芳:肯定要承认错误。通过这个教训,我们成熟了不少。 记者:这么大的项目你不可能不了解有关审批政策。你说是一心为了把事业搞大,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里面是不是有许多教训可以吸取? 戴国芳:我们出了问题,自己要负责任。 现在想来,光有热情是不够的。 文/本报记者 杨国民 李雅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