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为不良资产探路 资产证券化将获实质性突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9:31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辛林 4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分别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工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此举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攻克堡垒 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是国内商业银行首个证券化项目,是工行利用自身财务能力快速高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又一尝试。该项目涉及工行宁波分行账面价值约26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并经评级,设立价值约为8亿元的特殊目的信托。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表示,考虑到中国证券化市场还未真正形成,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特点认识不足,从2003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之时起,在工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牵头下,对证券化相关资产进行了逐笔调查,做了半年多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启动这个项目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与多家强手联合。其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曾经协助美国处置信托公司在1990年代初成功运用证券化方式处置金融不良资产,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作为国内一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信证券、中诚信托积极参与产品结构设计和资产基础资料审核,最终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该证券化产品结构中设计了收益保证账户和部分回购条款,并由中诚信、大公两家机构分别出具独立评级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在中国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预示着中国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广阔前景。 太重的包袱 中国工商银行年初透露,2003年该行实现经营利润621亿元,比2002年增盈178亿元,增长40%。2003年底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1.3%。而中国银行年初宣布,不良资产比率为15.9%。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都有盈利,不可否认,不良资产的存在压缩了它们的盈利空间。 国有商业银行在加速推进综合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巨额的不良资产和沉重的历史包袱。吴敬琏表示,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系统。因为我国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总额中占90%左右;银行信贷的75%左右又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出;而这些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作为负有帮助国有企业脱困任务的政府附属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20年中积累了大量逾期贷款。银行系统存在的风险,最明显的、突出的外部表现就是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从1990年代后期,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银行的系统风险,在2000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且剥离了将近14000亿的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 但是,他认为,这样的一些措施仍然是不够的。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没有得到改革,到2001年,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又积累到1.8万亿元,达到占全部贷款26.6%的高水平,大大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因此,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将是解决不良资产的新尝试。 上市更轻松 目前,四大国有银行都在为上市做准备。但只有为不良资产找到好出路,才能轻松上市。 有专家表示,在为上市而进行的筹备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制定一套整体的处理不良资产计划至关重要,“这会增强股东信心”。 在上市之前,银行必须首先对手中的不良资产进行分类归结,然后制定处置计划。将来上市的时候,股东不会要求银行一下子把所有不良资产都处置好,但起码要对银行这部分的亏损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不同性质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并不相同:有的可以采取重组方式增强企业活力,但这需要较长时间;有的可以和债务人谈判,将金额打折后由债务人根据其现况逐步归还;有的只能清盘或按照法定程序起诉。 因此,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都应该尽快推出不良资产包给国内外投资者竞投,把整个市场搅活。当然,像中国工商银行那样借助国外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经验丰富的机构,也将推动今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