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危机观察:外资会不会主导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 09:20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周勇刚 前不久,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了最新的课题报告。 在此报告中指出:从世界零售业发展的历史,从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情况以及中国零售企业至今发展中的困难来看,如果未来竞争中,中国企业融资仍得不到实质
记者认为,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 中国零售业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92年。在此之前,中国政府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零售企业。但是中国加入W TO后,零售业开放得更快了。当年上海八佰伴作为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进来,国人还非常陌生,可现在他们讲起外资零售嘴边不离家乐福、沃尔玛。 据权威机构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己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正随时准备进入中国,零售业态涉及大卖场、仓储式会员店、超市、便利店、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及标准化食品超市。 应该说,外资携新型零售业态的进入,为中国零售业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零售技术、营销技术和服务理念,在客观上激发了内资零售企业发展的活力,对于中国打造现代流通业起到了积极、重要的直接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外资给中国零售企业带来的挤压也是不言而喻的。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披露,目前外资零售企业无论在商品销售增长速度、营业面积还是单位面积销售额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在1万多个超市门店中,在5000平方米乃至万平方米以上,外资企业已 占绝对优势;在销售额上,外资企业平均每平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为1.40万元。 有专家称,三年保护期即将过去,而中国零售业仍处于幼年阶段。对此提法,记者不能妄加评判。但时下中国零售和批发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是有目共睹的,而占中国零售企业80%的中小企业尚处在“散兵游勇式的各自为战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来有消息说,商务部已痛下决心,力争在5至8年打造出10至15家拥有著名品牌、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商业航母。而记者以为,架构未来中国大流通体系,抵御海外零售大鳄侵蚀,中小企业更不可或缺。因为中小企业是中国零售业的基本力量。 有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可以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一直没有摆到战略高度去看待。不少主管领导存在片面的认识,把打造几个特大型企业视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并给予包括政策和资金等诸方面的扶持,其结果是将做大做强简单化了。 面对剩余不多的时间,中国零售业要实现全面提升,广大中小企业必须做强。而记者认为,在短时期内中小企业做强是有希望的,关键是要解决融资难题。有媒体曾把中小企业融资难形容为上青天。这的确如此。上银行贷款需要抵押,一评估企业没多少东西,品牌又不值钱;而去上市,其条件又非常苛刻。企业到头来很是无奈。 目前,国内融资途径太窄,而在海外则可通过银行、上市、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私企等多种途径去完成融资。对此,不知中国的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作何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