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石油新贵”蔡天真的隐秘狂想:要做老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8日 14:3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一家私人石油企业要在2007年成为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 本报记者 左志坚 姚峰 上海报道 4月16日,香港上市公司泰山集团(1192.HK)公开发布董事会通函,寻求股东于5月7日之股东周年大会上批准“将本公司英文名称由‘Titan(Holdings)Limited’更改为‘Tita
泰山集团的野心之大,由此可见。 此前的4月15日,泰山集团发布2003年年报,其总资产为7.55128亿港元,营业额为11.07136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1.01131亿港元。 早在2月18日,泰山集团既已宣布,计划以5510万美元(约4.2978亿港元)的代价购买新加坡海皇轮船旗下油运公司联合船务。海皇联合船务主要业务是亚太海上石油运输,旗下共有19艘中小型油轮。 海皇轮船是老牌航运巨头,泰山集团名不见经传,几乎从未见诸大陆报章,这一收购立即引发内地人士猜想。 泰山集团的一位对手则早已搜集一切关于泰山集团的公开资料,并予以密切关注,因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来势凶猛,令人联想起它的英文名——“Titan”(巨人)。其董事局主席蔡天真早在1994年,年仅34岁时就被列入福布斯富豪榜。如今44岁的蔡去年虽然并未入选胡润之中国百富榜,却因泰山集团位列资本市场控制50强之第37位。 令人击节的是,在垄断坚冰渐消的中国石油市场,泰山集团这家私人企业已悄悄卡位,一个打通石油进口、运输、仓储、中转、销售产业链条的石油新贵隐隐浮现。 泰山集团一位副总更是毫不掩饰:“泰山要在2007年成为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 布子如风 本报调查显示,泰山集团已于近期在国内布下福建石化仓储、泰山振戎油运公司、广州小虎岛联营公司、洋山港油品零售等多枚棋子。 2002年4月泰山集团投资成立“福建泰山石化仓储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湄州湾南岸建设和经营石化仓储基地和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码头群,为远东地区的客户提供仓储、中转和油品调兑服务。 据悉,这个仓储基地“规划占地76万平方米,拥有岸线700多米,码头吃水18米深,规划兴建总储量为150万立方米的综合性石化仓储罐,预计总投资6.5亿元”。 2003年12月1日,泰山集团全资子公司泰山石油与珠海振戎合资成立原油运输公司,双方分别持股99.01%和9.99%。此举令业内人士吃惊不已,因为珠海振戎是除石油三巨头之外,中国仅有的一家拥有原油进口资格的企业。 2004年1月13日,泰山集团与浙江嵊泗海鑫签定合营公司意向书。新的洋山合营公司将在洋山港提供船舶加油服务及买卖成品油及燃油。出资35%的合作伙伴海鑫公司是洋山本地企业,主要从事石材开采加工业务。 嵊泗招商局副局长朱春富介绍,洋山港到2005年11月以后,当年5个泊位都会运行,2006年又会有7-8个泊位,年末又会有5个泊位,到那时,洋山港作为一个大型港口已经具备雏形,每天进出洋山港的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只在15艘以上,而总体的洋山港设计是60个泊位。“这些船只都是需要换油的,泰山集团的合营公司前景,你可想而知。” 2004年3月24日,泰山集团与广州小虎岛投资(广东南沙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及中艺华海(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全资子公司)订立正式合营合约,该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为1160万美元,三方分别持有45%、30%、25%股份。 合营公司将主要经营石油及化工产品之贸易、仓储、中转、起卸与保税贸易、石油仓储设施、船舶加油业务,并将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仓储设施及加油站。 在海外,泰山集团则已拥有位于马来西亚海域四十万立方米的浮动油库、两艘VLCC大型油轮,以及新近收购的海皇集团旗下近洋油轮船队——联合船务。 泰山集团自称,“船队往返于欧洲、中东、南美和亚太地区各主要产油国之间,集团的贸易伙伴和销售网络遍及世界”。 前世今生 据泰山集团一位副总介绍,蔡天真本人没念过什么书,“老蔡只会写三个字,就是他的名字”。 1982年,蔡天真踏入石油圈,其第一桶金来自南方沿海的燃油买卖。当时东北跟南方石油有差价,趁福建某国有公司倒闭之际,蔡天真租下其一条油轮,从东北拉油到南方卖或在海上加油。1990年全国用油紧张,当时蔡天真有用油指标,又有船,并不时分出一些指标给圈内人,因此在圈内口碑不错。 1992年国家允许进口成品油,蔡天真南下香港,给国内做油,“但那时有赚有亏”。1994年上福布斯榜是个误会,当时只要几千万就可以上那个榜,而且《福布斯》把泰山租来的船也算进了资产,实际上那时蔡天真已经是穷光蛋了。 1996年蔡天真东进新加坡。“那里是亚洲石油的贸易中心,我们不去,国内用油市场会被外国人占据。” 在新加坡的时候,蔡天真的福建老乡,新加坡燃油霸主“OK林”(林恩强)是他的“贵人”。“老蔡没钱的时候向OK林借钱,没船的时候借船。”不过林恩强在1995年投资福建3万吨油轮码头受挫,暂停了返回内地的步伐。蔡天真则一心转回国内发展,后于2002年在福建投下6.5亿,发展石化仓储码头项目。 泰山真正发展起来是2000年。国内客户经常找蔡天真买油,蔡则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后来买主干脆提前把钱打给他,他便可以利用这笔资金买船跑油。此后,蔡天真逐渐跟产油国建立起良好关系,直接去委内瑞拉、阿曼等国家石油公司买油,“这一阶段,是真赚到了钱”。泰山集团的旗舰公司——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还因其业务发展迅猛,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自1998年起获新加坡国家企业局授予的“特许石油贸易商”资格,享受低于一般贸易公司17%的减税优惠政策。 2002年3月,在野村证券的撮合下,蔡天真最终借壳金犀宝股份在香港上市;2003年12月,剥离金犀宝股份的服装业务,成为一家纯粹的石油公司。 财技钱景 借壳香江是蔡天真石油事业的转折点。 2002年3月,蔡天真透过百慕大注册公司Great Logistics Holdings Ltd.收购香港服装类上市公司金犀宝控股60%股份。当时该公司每股仅0.04元,蔡天真低价购入18亿股,耗资不过7200万元。 2002年6月24日,金犀宝控股正式更名为泰山集团控股(Titan Holdings Ltd.)。 2002年6月26日,泰山控股挂牌第三天,蔡天真便以每股0.27元的价格配售5.15亿股。此举令蔡天真在泰山控股中股权稀释至51%,但筹资1.376港元,所得已近乎借壳成本的双倍。 这笔资金中的1.16亿元被用于购买两艘大型油轮VLCC,而当时大陆VLCC还屈指可数。 2003年3月5日,蔡天真发行新股,将其两座位于马来西亚海域的浮动油库和马来西亚政府颁发的经营执照注入上市公司,此举又为其筹得1.39亿港元。 除了上市公司的筹资功能之外,蔡天真又巧用泰山股份香港公司之身份,得以紧贴内地市场。 2003年12月的月首及月末,蔡天真接连拿下珠海振戎油运与洋山港加油合同。 现在,蔡天真能够收购联合船务,其在内地布下的棋子功不可没。 在与珠海振戎合资时,珠海振戎及其母公司承诺从2004年至2012年期间,必须为该油运公司提供每年不少于1200万吨原油运输大单。泰山的竞争对手和一位证券分析师不约而同地感叹道,“这个合同太大了”。 1200万吨的原油运输量,相当于2003年全国9000万吨进口量的八分之一多,意味着泰山集团在今后近10年之间,能稳稳获得巨额收益。 而在洋山港的加油业务也不可小视。据朱春富介绍,在洋山这个区域,岸线是很宝贵的,要供油必须要有一个码头,要码头那就必须要有岸线,“泰山公司取得了宝贵的岸线,虽然不能说它取得了将来洋山供油的垄断地位,但客观地说,天时地利,它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广州小虎岛项目的两位合作者都对泰山集团业务有莫大帮助。小虎岛邻近南沙多个科技园,中海华艺则拥有全境清关资质。而整个珠三角占全国进口成品油65%之份额。 更可观的是,联合证券分析师张弘指出私人资本要大规模介入石油行业,政策上的松动是重要前提(如建立市场化的准入制度),充足的原始积累也是必备的条件。 内地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与俄罗斯有很大差异,决定了国内私人资本只能从国有资本在石油行业中的薄弱环节起步,从配套与填补市场空缺起步,从最直接的用户拓展起步,最终通过终端用户群、通过实力在石油行业施以影响,成长为产业巨头。 在目前环境下,石油行业下游、终端销售领域、石油行业的配套服务和油气管输业务等方面是私人资本现实的生息之所。 按照WTO协议,2004年底前中国将全面放开石油产品零售市场,并在2007年年底前放开批发市场。 凭借及时的卡位,泰山集团已在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要地,以及运输、仓储、零售等要害领域提前卡位,并积累资本。可以想象,当市场环境稍一松动,泰山集团“攻城略地”也就指日可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