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寻找“发动机” 装备工业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 07:39 南方周末 | ||||||||||
装备工业被称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发动机”,其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如今业界困扰于国内汽车自主研发问题时,少有人注意作为支撑汽车制造业的基础——装备工业的变革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本报驻沪记者 马凌
近几个月以来,同济大学副校长万钢异常繁忙,作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总体组组厂、首席科学家(相关报道见本报2003.11.13汽车版),他领导开发的燃料电池轿车第二代产品目前正在向上海市政府申报产业化。 如果不出意外,该项目将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明年推出具有产业化特征的第三代产品,并与国内自主开发的整车产品对接。 万钢等人的目标很明确,不仅要把握下一代汽车的自主知识产权,还要为中国汽车下一代产品建立装备工业技术领先地位。据悉目前上海相关研发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324.47亿元,增长18.5%,同比增幅高达7.2%,这是上海第二产业十多年来罕见的高速增长。 观察界的第一反应是“始料未及”。因为在此之前10年,上海一直强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全市GDP所占比重低于第三产业。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先进国家将是服务业经济体,上海应该像伦敦、纽约一样走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 市场调查的结果也令人颇感意外,上海老字号国企——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从2002年开始生意做得喜笑颜开,来自江浙的订单将该厂的历年存货也抢购一空,机床厂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销售公司来卖设备。 毫无疑问,这些信号显示:上海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正在超越第三产业,上升为主导地位。 此外,中央在“十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上海要建成现代化的装备工业基地。在市场力量和政策力量的双重推动下,上海调整工业布局已是水到渠成。 2003年11月30日,经过大量的前期论证与调研之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南汇举行。该园区的主要目标,就是打造国际一流现代装备制造业、以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综合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等产业。 在开工仪式上,上海汽车集团与新城建设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根据协议,上汽集团将在这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现代制造业,最终将形成产值6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群落。 路径选择 2002年9月,原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在一份《装备工业竞争战略研究报告》称,技术瓶颈是制约装备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报告说,我国装备工业50年来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技术引进模仿型的模式,装备工业一直在引进—落后—引进的怪圈中徘徊。 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无疑给装备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当各界纷纷质疑国内三大汽车集团自主研发乏力之际,我们的装备工业是否会重蹈上述覆辙? 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上海电子信息和汽车产值占全市工业10%,但专利不到1%,而且在这1%中,也主要是外观设计,发明专利仅占5.1%(2002年)。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曦轲认为,发达国家第五次全球制造业基地转移正在进行之中。“但必须看到,跨国公司转移的目的不是支持某个国家发展,而是考虑其自身能否形成优势、缓解压力、创造利润和寻求市场。” 张曦轲认为,作为国内经济中心,上海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吸引世界产业转移的份额。 上海如何发展装备工业,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路径的选择。据《上海综合经济研究》主编沈建新介绍,目前,全球较为典型的信息化经济模型:1.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经济模型;2.以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经济模型。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逐步向海外转移,但管理和信息处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内,以知识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而在德国模式中,生产服务直接与制造业企业相连接。生产服务比金融服务更重要。先进制造业居主导。 沈建新分析认为,德国经验表明,把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镶嵌于制造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生产力。美国之所以能将信息服务从制造业中大量独立,和其技术实力、强大的科研和教育支撑、以及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和知识产权制度有关,而在当代全球经济中,任何模仿美国模式的做法都是难以成功的。 在沈建新看来,上海的产业发展适合走德国模式。他预见,上海的第二产业将在未来10年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上海发展真正的全局性战略转变将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2010年)中才会开始,即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变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轨道。“过早地实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战略,如同早产的婴儿,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与沈建新持相同观点的还包括科尔尼公司副总裁孟凡辰。孟凡辰认为,在这场意义深远的转型中,上海必须为下一轮大发展寻求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是指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跨国公司。在孟凡辰看来,目前德国的装备工业在全球首屈一指,而且其在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投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接下来上海市政府需要在政策方面引导其将装备工业的生产和研发转移到中国,从而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不仅如此,除了政府力量的推动,孟凡辰认为,民间力量也不可忽视。据透露,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的孟凡辰正在筹备德国同济校友会国内联谊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豪、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万钢等各行业的精英都将名列其中。 孟凡辰表示,搭建这样一个民间平台,一方面在人才方面为上海装备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国与欧洲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强化,要求中国必须加强与世界一流国家、目标市场的沟通与交流。” 今年年初,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修正案,禁止私营企业在与政府公司争夺一些竞争性合约时,通过雇用海外工人胜出。这一议案立刻在印度掀起轩然大波。印度认为,印度是西方国家反外包所针对的主要目标。随后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会长赶赴美国进行游说。这个案例令孟凡辰等人印象深刻,他认为,包括日本在1970年代对美国社会排日产品倾向的成功化解,都反映了在国际贸易以及技术转移过程中,民间团体的特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