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参股民营“看不懂” 万通泰达合作互问出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4日 14:46 新京报 | |||||||||
国企参股民营企业让业界议论纷纷,据知情人透露,泰达以土地入股的猜测不能成立 业界高呼“看不懂” 万通与泰达这种形式的合作,令一些业内人士均大呼“看不懂”。当记者打电话询问京城一些开发商,特别是民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创始人兼管理者对此的看法如何时,不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这种反应很正常。大部分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企业都不愿意开放股权,原因是他们的创始人或者操控者无法忍受丧失自己在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里的地位。与被认为经营机制较为僵硬的国有企业合作,更是非常罕有。 在冯仑与泰达合作的这起案例中,冯仑确实表现出很强的魄力,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忍痛做出的选择。业界认为其后必有现实的原因。 “鸡蛋换粮票”的猜测 有业内人士猜测,在冯仑和泰达的这起合作可能隐藏的原因是土地的矛盾,或者是另一种“鸡蛋换粮票”。 万通地产的确很需要土地。万通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房地产企业,其住宅建设始终坚持走高端路线。高档住宅建设、商用物业这两大领域对土地的要求都格外苛刻。目前北京市场上可供其开发类似万通中心的土地已经很少,万通本身又没有多少土地储备。在这种情况下,万通迫切需要一个能提供大量土地资源的伙伴或者合作者。而天津泰达作为规模位居天津第一的超级国企,无疑非常适合作为冯仑走出北京战略的重要扶持者。 在这种基础上,有人猜测,天津泰达可能采用的是以土地的形式入股万通,而万通则将利用其资金和房地产操作方面的优势对土地进行开发和经营。双方各得其所,也就是潘石屹提出的所谓“鸡蛋换粮票”。 泰达既出蛋又出票 单纯的鸡蛋换粮票,冯仑似乎无需忍痛出让股权。而天津泰达以土地形式入股万通的猜测也同样很难站住脚。 据这起合作的财务顾问东方高圣的合伙人温锋介绍,万通地产虽未上市,但已经是股份制企业,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增资扩股需要在发改委报告及备案,而交易也必须是现金认购,每股价格不能低于账面价值。因此,以土地入股的外界猜测是不能成立的。注入资金,即拿出“鸡蛋”的一方,至少在目前还是天津泰达。 根据温锋的这些说法,按照最低的每股一元计算,泰达至少必须拿出3.08亿资金量来实现这一合作。而记者提出的天津泰达提供土地资源供万通开发的猜测也得到了证实。 既出鸡蛋、又出粮票,天津泰达为了获得万通的股东地位,付出的代价也不算小。万通和泰达这样的合作显然高于鸡蛋换粮票的粗浅模式。(新京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江玮 专家预测: 张维迎:体制将在碰撞中磨合 北京大学光华经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认为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体制创新。 张维迎告诉记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这种深度战略合作,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乐观估计,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发展得好,甚至可能成为中国的“产业整合者”。 他表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自的弊端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各产业领袖大多为外资所占有。比如零售业,按照眼下的发展方式,在5年内,可能前20名的大企业名单上都将彻底抹去中国民族企业的名字。在这种形势下,这种体制创新确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张维迎也指出,这种合作能否真正走向成功,体制合作是关键。如何利用民营企业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双方的体制如何在经营中磨合碰撞,仍然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命题。 张的担心并非没有依据。据记者了解,万通在寻找合作方方面非常主动,锁定目标为天津泰达后,于去年初就主动提出了合作的模式和方案,但双方整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磨合,才最终达成此合作。据参与全部过程的内部人士透露,这段过程,两种体制的碰撞和摩擦,已有所暴露,经历了如此长时间才最终敲定合作。 茅于轼:经营权会成“烫手山芋” 茅于轼则指出,这种合作模式下,经营权问题如何解决仍很棘手。目前双方的合作基础是,万通的经营权不变,冯仑仍然担任主席职位。 但茅于轼指出,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大股东不可能不对经营状况发言。而经营者必须绝对地效忠资本。这种经营权不变的模式,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维持,从而最终达到双方资源优化配置、整合的最终目的,茅于轼认为,“一切尚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