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钢铁业 > 正文
 
谁在制造中国钢铁业“恐慌” 谨防西方威胁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4日 14:15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荣/上海报道

  国家调控措施出台后,建筑类钢材价格稳步下跌,但市场中不乏“挺住价格”的迹象和冲动,部分钢厂和经销商盲目上调出厂价和囤积资源,新一轮钢价上涨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一个国家在未根本完成工业化之前,它的“钢铁情结”可能永远挥之不去。上世纪50年代末,作为中国“大跃进”标志的大炼钢铁和国庆游行队伍中写着大大数目字的“赶超英美钢产量”的标语牌,让中国钢铁第一次产生了“国际影响”。

  进入新世纪后不足4年,中国钢铁再一次成为一个国际论题,这一次世界惊叹:中国钢铁业和钢材市场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使得国际钢材市场也跟着“发疯”,并且足以使国际金属原料产业产生一场“恐慌”。

  谨防西方的“中国钢铁威胁论”

  继“世界粮食能否养活中国”、“中国向世界输出通缩”等论调之后,最近世界的一些经济舆论开始“紧盯”中国钢铁。西方通讯社近日的一篇报道说,全球需求钢材的工业,突然接到钢材短缺的讯号,因为中国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基本金属及原材料。

  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阿赛洛公司主席通过媒体表示,全球的钢材市场正处于一个“疯狂的状态”,现在没有足够的钢材来满足需求。

  目前全球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汽车制造业、建筑业、工程业和造船业开始感到钢铁供应趋紧,这些行业只好游说政府,要求禁止废钢的出口。自今年1月份以来,全球钢材价格平均上涨了30%以上,业界预期价格还会进一步上升。

  美国制造商说,他们正面临着巨大的钢铁供应“崩溃和短缺”。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几周内工厂关闭和工人失业。法国建筑商也批评这种价格上涨,并说这样会损害建筑业。

  全球出现的这种情况,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归咎于“引人注目的中国经济增长令全球钢铁供应相当紧张”。据西方经济组织的统计,去年中国消耗的钢铁产品,占到全球总量的25%。中国本国的钢产量今年前2个月,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2%。据他们估计,今年中国对专业钢材的需求将占到全球需求量的35%。制造钢铁的相关材料,如镍、镁铝合金、铁矿石和煤的价格将因此而上涨。

  西方的主要经济咨询公司也发表专题报告,认为中国正在进入“金属消费”时代。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品的消费升级,汽车、住房等的消费将呈现长期的快速增长,这意味着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强劲地增长。虽然中国国内钢铁产能在扩大,进口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对国际市场上钢材的需求将保持旺盛。而且更为主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内扩大钢铁产能,其对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和其他金属的争夺将加剧,国际金属市场将产生恐慌。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归咎于中国”的舆论正在不知不觉中集聚、传播,极有可能最终会在无形中形成一个“中国钢铁威胁论”。中国钢铁需求在扩大、钢铁投资在扩张、国际铁矿石市场“中国声音”在放大、远洋运输向中国的供给在加大,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望东方周刊》记者的采访中,有关专家提醒说,如果任凭这种“中国钢铁威胁”的论调向极端发展,成为国际经济界的一种主流观点,那么对中国很不利也很不公平。在此轮全球钢材上涨中,至少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此轮上涨的源头在哪里。仔细梳理一下,就可以发现,其实源头并不在中国,而是在美国,是美国实施201条款对进口钢材征收特别关税而引起的。由于美国的贸易保护,引发了几乎全球范围内的钢铁贸易战,欧盟、日本、中国等纷纷被迫相应实施了保障措施。在贸易保护中,由美国国内市场起头出现了钢价上涨现象。

  二是全球钢铁及相关产业大有恶炒“中国题材”的迹象。市场上正在夸大中国的钢材需求和对原料资源的争夺。一些大型钢铁企业正在不断调高钢材价格,并以“即将面临全球短缺”的市场号召来支撑这种高价。金属市场也在异乎寻常地涨价,运送铁矿石的远洋船只的报价惊人上涨,甚至让宝钢老总发出了“运费超出船上矿石价格”的惊叹。连西方一些冷静的市场分析人士也说,虽然对基本金属的实际需求不少来自中国,但是一些金属商品正受到“不能以实际供求解读的投机活动”驱动,导致价格上扬。

  目前的问题是,中国实在太缺乏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分析人员,政府此类智囊机构的力量也明显不足,所以在国际经济“舆论战”中,很难占得先机和优势。虽然目前“中国钢铁威胁论”尚在酝酿,而且还限于经济层面,但如果发展下去,不排除被国际政治力量利用的可能性。

  中国钢铁:长期合理性被短期“透支”

  如果想准确把握中国钢铁在国际上的真实地位,就应该把中国钢铁的真实现状作一个准确的观察。但这种观察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中国钢铁成为一个“应该说清但很难说清”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多棱镜一样,稍微移 动一点角度,其折射出的色彩就大有不同。因此,目前国内对钢铁业在判断上的分歧和争论可能是历史上最激烈的。

  有人认为中国钢铁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的钢价上涨和钢铁投资,都是对应这个增长期而来的,要人为抑制这种发展是枉然的;但也有人认为,钢铁已成为中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最典型代表,在连饮用水都成问题的地方大上钢铁项目简直是笑话。有人认为,中国钢铁尚未经过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阶段,目前投资虽然有一点“乱相”,却是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到竞争最终“尘埃落定”后,现在看似浪费的投入都会被重新整合和利用;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使得钢铁的这种自由竞争必然面临“刚开场就落幕”的结果,而且难以收拾。

  这些错综复杂的议论,把中国钢铁“裹”得严严实实,让人难窥究竟。但只要我们耐得性子,下一点细细分析的功夫,就不难发现,此一轮中国钢价上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以往根本不同的特点:

  一是高价位的持续性是前所未有的。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出现过多次钢价暴涨,但都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撑,在短期内从暴涨滑向暴跌。但此次高价位运行到目前已持续了足足2年。“如果没有较为实在的需求支撑,高价坚持2年是不可想像的。”在这一点上,不管持何种观点的市场人士几乎都能取得共识。

  二是全面引动了中高端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过去基本不涉足的钢铁投资领域,而且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趋势。像民营上市公司上海复星集团投资重组南钢集团,绝非过去民营资本“快进快出”式的短期投资,钢铁内在投资价值在其决策中起了关键作用。国际钢铁跨国巨头则是实施“用户跟随”战略,在欧日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生产线大量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其钢材供应商也在选择建立“用户身边”的生产供货基地。老牌的日本新日铁公司和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商阿赛洛公司与中国宝钢联手,进入中国高级汽车板生产领域。韩国浦项更是凭其锐气在中国主要钢铁基地连续“落子”。

  从长远来看,中国钢铁的前景更是乐观。据权威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说,中国钢铁工业步入了高增长期。根据日本等钢铁强国的经验,中国钢铁市场的高消费高需求要持续20年。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钢铁业的高增长期,时至今日,已经过了30年的发展,人均消费钢材高达600千克左右,而中国去年人均消费钢材仅为190千克。差距很大,说明潜力也很大。

  但与此轮钢价上涨的合理性并存的是,钢材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透支”的倾向。从2002年上半年中国应对国际钢材贸易战,出台反倾销调查和临时保障措施之初,从“谷底”走出的市场就表现出过猛反应,钢厂轮番大幅上调价格,流通商囤积抬价,一度使得市场呈现“呆滞之像”,对政策效应的“透支”十分明显。这之后在整个钢价高位运行过程中,不论市场还是投资,都在堆高“虚火”,积累风险。

  据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企华的概括,中国钢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钢铁业产能扩张势头过猛,很容易在国家宏观经济出现阶段性调整时失去应变的弹性。据分析,如果按这种投资势头发展下去,未来几年,国内新增钢铁产能将接近或超过1亿吨。虽然从宏观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将保持高速,但不排除局部或阶段性的调整和波动,所以很可能会出现短期内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到时候如钢铁产能过大,回旋余地有限,对钢铁业的冲击就会较大。

  二是多种性质资本之间的竞争条件不公平,致使钢铁投资热在机会占有及投资结构上极不均衡。从总体而言,国有资本在扩张中受限制多,而民资和外资则较为“畅通无阻”。在项目审批、环保认证、招投标等多种环节上,民资和外资受限少,投入省、见效快,所以其投资钢铁业热情也高。

  三是此轮钢铁投资热中的一些投资心态令人忧虑。据分析,目前钢铁业投资风险主要出于两大因素,一是部分投资主要以资产运作为目的,而非长期产业运作;二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绩追求。有些投资者认为目前钢铁业比房地产还好赚,资本回报率在30%以上,3年以内就可赚回投资,所以大量向银行贷款,目的是通过资产运作最后变现赚取高额利润,“根本没有心思长期在钢铁业上作打算”。而部分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十分热心引入投资额巨大的钢铁项目。出于这样的投机心态而形成的投资,一旦市场有所变化,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四是钢铁投资竞争规模的扩大,没有考虑到以国家能源环保的容量极限为前提。中国水资源、铁矿资源、运输能力及环保压力都是国民经济长期难有改观的“瓶颈”。此轮投资热中,缺水的河北等地却是投资最热的地区之一,这样的投资即使其他条件再好,也很难说具有可持续性。

  正是中国钢铁的“长期合理性”,在投入到一些短期行为中被“透支使用”,才转化成了非理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泡沫”和投资“泡沫”。对中国钢铁的这个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适用于目前的国际钢铁业及其相关市场。挤干“泡沫”,是全球同行的责任。

  决定中国钢铁走向的关键时刻到了

  眼下对中国钢铁而言,可说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因为国家适度调控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政策已经出台,正在加速落实之中。政策效应发挥得好,中国钢铁就能顺利地走上“长期合理性”的发展轨道;相反,如果政策被市场“透支行为”消解于无形,那么中国钢铁就会走上一段不会很短的弯路。现在应该睁大眼睛,对市场中任何恶性“消化”国家调控政策的迹象保持警觉。

  《?望东方周刊》近日在上海钢材市场调查时发现,在国家调控措施出台后,建筑类钢材价格已开始稳步下跌。但与此同时,市场中也不乏“挺住价格”的迹象和冲动,部分钢厂和经销商盲目上调出厂价和囤积资源,意图“挺关”,一些板材类产品的价格在经过小幅回落后,又出现了价格反弹,如果此种迹象再进一步积累,那么形成新一轮钢价上涨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需求旺盛,钢价上涨就是当然的,干吗非限制不可呢?但上海华东钢材市场信息部主任陶永根对《?望东方周刊》说,这是一种十分“表面的说法”。对目前钢材市场的需求,至少应该看到两个方面:一是需求本身存在一定的“泡沫”,如果钢铁业一味迎合这种需求,一旦需求向合理水平回归时,钢材的供应没有那么快的“应变力”;二是过度上涨的钢价本身已经开始抑制需求。近期上海钢材市场的实际成交量在下降,下游用钢企业对钢价下跌的预期十分强烈,进货积极性很低,普遍处于观望状态。钢材等工业原材料的涨价因素在工业终端产品上很难反映出来,产成品价格依然在下跌,这表明上下游的价位不相匹配,需求难以持续。

  现在市场人士担心的是,如果市场力量一旦利用各种“炒作题材”,客观上形成新一轮钢价上涨的局面,那么对实施抑制钢铁行业盲目发展的调控措施将大为不利。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的钢价过度上涨,是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根源”,因此要实施行业调控政策,必须有合理有序的钢材市场作为配合。如果钢材市场的“泡沫”控制不住,市场获利空间足够大,钢铁行业内的投资和经销等多方力量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在调控措施发挥作用之前,逐步消解调控措施的运作空间,减弱其调控手段和效应。

  他们期望,在以政策效应影响市场的同时,更应该优先以市场调整为入手,为政策落实创造条件。具体的做法可包括:

  一是以全面的总体供求信息来“覆盖”局部的“炒作题材”。据统计,今年2月份国内钢材产量同比增长37%以上,是近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今年前2个月的产量同比增长31.7%。前2个月的进口钢材增幅也达到21%以上,而2月份的钢材出口同比下降15%。这表明从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钢材现货资源量和资金占用量都十分庞大,“包袱较沉”,风险很大。如果向市场明确发布此类总体供求信号,应该能够覆盖局部炒作题材对市场的影响。

  二是充分利用目前建筑钢材价格下跌的形势,尽可能缩小钢材市场总体的获利空间。目前建筑钢材跌势已较为稳定,由于建材在国内钢材总量中占到一半以上,具有很强的价格带动力,所以掌握好建筑钢材的走势,对稳定总体钢市意义很大。目前可以与国家土地资源整顿、清理开发区等措施相配合,有效控制建筑钢材的市场需求,发挥其钢材价格“风向标”的作用,为钢市降温发出有力信号。

  三是尽力缩短调控政策的滞后期,以防市场力量利用这一滞后期,反过来“消解”政策。应该寻找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调控手段,如对一些靠贷款运作的钢材经销商,通过抽紧银根的办法,迫使其跌价套现,抛出库存,即可降低市场的投机因素,使价格和供求向合理水平回归。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钢铁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