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楫宝 海南三亚报道
“未来三年内,医疗体制改革肯定有重大突破。”卫生部前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说。台下200多听众为之动容,继而鼓起了掌声。
殷大奎是卫生部前副部长,在业内向以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而闻名。
医院投资涉及的政策障碍似乎太多。今年“两会”之后,医疗体制尤其是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深受业界关注。
《21世纪》:医疗体制改革对于社会各类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产生根本性影响,目前大体政策背景是什么?
殷大奎:应该说,医疗体制改革,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虽然很困难,阻力重重,甚至方向还不定,但已经出现多样化改革成果,如股份合同制、兼并收购、出售转让、租赁托管和组建集团等。
传统医院既不需要也不会为自身去寻找市场,也不需要考虑医院所需要的各项投入,所以不少医院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混乱、资源浪费、运行成本高、药品收益过高、市场观念淡漠、效率低下等通病。而现在,不考虑就不行了。
《21世纪》:实际操作中,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因为享受更多政府优惠政策,并不热衷于产权改革和吸收外来资金。
殷大奎:实际情况的确如此。通常体制改革的领域往往是现行管理体制运营不下去了,才去改革的。但三甲大医院,每年收入不断增加,楼房一栋栋建,设备不断更新,没有紧迫感。但它们并不是真正效益好,主要是吃了国家大锅饭。
不过,这些医院改制只是时间问题。目前,财政拨款逐年下降。例如,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由1990年的25%逐步下降到2001年15%,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我经常对那些医院讲,早改早主动。
《21世纪》:目前对医院投融资有哪些机遇?
殷大奎:我认为机遇非常多。卫生部的基本政策趋势是,在确保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发展多层次的、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改善中国医疗服务现状,这就需要吸收国内外的社会资金。我想这是最大的机遇。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2003年,北京市提出要加强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收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资用于医疗卫生的各个行业。
另外,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医疗市场对外资而言大概只有三年的保护期了,国外一些已经积累了几十年医院管理经验的、资本十分雄厚的机构对此已经虎视眈眈。既然开放医疗市场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为什么不主动、不早一点?
《21世纪》:那现在是否投资医疗领域的时机?
殷大奎:更准确讲,应该是最佳战略性投资时机。但现在还不是大规模进入的好时机,因为还有许多政策障碍,有些瓶颈不是一时所能解决得了的,需要时间。今年,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将会选择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国家改制决心很大。我认为,不允许外商独资的局面未来也会很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