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中药饮片管理成一本烂账 丑闻暴露国药“死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 16:29 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道:

中药产业的“无政府状态”

  “丑闻,中医药最大的丑闻!和‘关木通事件’、‘大黄事件’比起来,这次两大著名中医院使用假冒中药饮片问题的性质要恶劣得多,对整个中医药界的负面影响也要大得多。”日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中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忧虑地指出。近日,媒体披露的河北安国药商串通北京永安复星制药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厂,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向北京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销售河北安国药品市场非法加工饮片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给整个中医药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位在中医界颇有名气的老人承认,中药饮片的问题既是目前中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顽症、痼疾,这次被曝光的“问题中药饮片”只是冰山的一角,“就连最有名的中药企业,生产的饮片也不是没问题”。

  “问题中药饮片”拔出萝卜带出泥

  事实上,问题比这位中医专家描述的还要严重得多,记者的调查显示,中药饮片的造假和不合格现象一直是近年来药品市场的突出问题,仅江西省去年对药品市场的抽验结果显示,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率超过50%,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药品的合格率如此低下,可谓骇人听闻。

  根据药典定义,中药饮片是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有关专家介绍指出,中药分为药材、饮片、成药三大部分,中药材是制备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又是制备中药成方制剂的原料药,人们日常生活中持医生处方到药房抓取的是饮片,而不是药材,工业生产中用来制造中成药的原料也是饮片。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两大标准———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断加强对中药材及饮片的监管力度,但不合格中药材及饮片仍然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这次被抓住的永安复星中药饮片问题不是个别现象,那个叫王志强的药贩子在北京混了很多年,跟很多医院都很熟,包括和我们也认识。”北京某著名中医院的一位药剂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位工作人员称他们医院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这几年没有再从那个药贩子那里进货,而是全部由同仁堂供应。但北京市只有37家有资质的饮片生产企业,要供应使用饮片的数千家医疗机构和757家饮片经营企业,缺口很大,“据我所知有相当数量的饮片是从外地采购来的,这显然是违反规定的,如果动真格的抓,没有几个企业是没问题的”。

  据这位工作人员透露,个别的饮片生产企业的炒药车间几年来竟“一尘不染”,足以说明“并不生产饮片”的事实,其职能变成了外地进京饮片的“贴牌商”和库房。近日北京某大型中医院暂停中药“附子”饮片的供应,原因是由国内某著名的中药企业供应的这味中药饮片不合格。生“附子”有毒,需经炮制减毒后方可入药,此前该医院一直由这家中药企业供应“附子”饮片,但不知何故,最近这一批次的饮片有毒成分炮制不够。无独有偶,这家中药企业的一位老药工告诉记者,他有一次到医院看病拿药,在中药饮片中发现“煅赭石”饮片颜色不对,认为系因煅烧炮制的火候不够,质量不保,找到窗口理论,出来解释的负责人告知此饮片正是从他所在企业批来的。

  中药饮片管理成了一本烂账

  一位精通中药鉴别的老中医告诉记者,2004年2月,他去河北安国一个药贩子的家中作客,看到满满一屋子藿香,但几乎闻不到藿香的味道,药贩子介绍说这一屋子藿香是去年“非典”时囤积的,结果2003年下半年“非典”没再爆发,这批藿香就没出手,不过现在出手也很容易,切碎后和新的藿香混合一起卖,根本查不出来,而且至今官方也没有关于“饮片的保质期”的规定,没法查!

  那位中医院药剂室工作人员证实了药贩子的说法,他介绍说由于国家的相关法规没有规定医院对饮片的质检要求,平时进饮片时就是验证验票为主,药剂室不对每批次的饮片进行理化检验,只看有没有合格证,顶多再看看掺土多不多。对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正在开展的针对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检查,业内人士认为只能起到一些震慑作用,并不能解决饮片市场的问题。“北京市现行的饮片标准对一部分饮片辨别真假还行,对饮片的优劣辨别基本上没法操作”。

  作为中药饮片炮制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王孝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无遗憾地指出,目前国内关于中药饮片尚没有统一的具有技术操作性的质量标准,事实上早在1988年已经编制出中国第一本饮片炮制规范,管理部门却从未将此规范推行过。

  王教授指出,国家从“七五”开始攻关,耗费近千万资金,动用全国数千科研人员集体协作,研究炮制规范和饮片质量标准,成果涉及百多种常用中药、有毒中药,质量标准的检验项目极为详细,也有很大可操作性,但不知是何原因,至今仍被打入冷宫。

  事实上,对中药粗放的管理不仅表现在饮片环节,很多中药企业反映,作为中药生产标准的中药药典同样谈不上是一个产品的质量标准,只能作为一个真伪鉴别的标准。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有关主管部门不能充分认识到此次饮片问题的严重性,认认真真研究并从根本上加强中药管理,而只是采取这种“救火”式的做法,类似事件仍然会不断出现,最

  终受损害的将是被我们视为“国粹”的中医药。

  本报记者 刘福兴 孙晨 北京报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药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