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降价令有望4月出台 降幅四成平抑暴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 11:33 金羊网-新快报 | ||||||||||
记者昨日从有关渠道获悉,在业内已盛传一段时间的抗生素降价通知有望4月出台。据称,届时包括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24种常用抗生素价格将大降3-4成。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迫使医院暴利得到抑制,并对国内年销售达数百亿、外资(合资)药已达3成份额的抗生素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斩断医院抗生素利益链
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的白云山制药总厂厂长谢彬昨天向记者透露,降价通知确实会在最近露面,药价降幅估计达到30%-40%。 据悉,目前初定降价品种24个,其中口服类产品16个,粉针剂产品8个。降价的产品都是一些销售量大、被认为定价偏高的产品,而进入这次降价名单的抗生素产品包括口服类产品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一位业内人士称,国家对抗生素实行降价,是试图斩断医生滥用抗生素背后掩藏的利益链条。如尽管都是抗生素,十支青霉素的价格和“赛福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价格相差达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全看医生怎么选择。 而事实上,广州某儿科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每年销售收入排序前3位的药物均为抗生素。2001年,15种最畅销的药物中抗生素药品就占了11种。一些地区的三级大医院每年消耗的抗生素额占所有药品金额的40%-50%;二级和基层医院所占比例更高,达到了60%-80%。而医院的抗生素药价普遍比零售药店平均高1/3,部分药价甚至高数倍。 中间商利润变薄 对于这24种抗生素降价,业界普遍认为对于药厂的出厂价和药店零售价并无多大影响,但7月1日将开始执行的“药店凭处方购抗生素”的新政策和即将出台的降价令将对抗生素整体销量影响很大。 谢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说,厂家并不会因此降低出厂价,因为国家核定零售价与出厂价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利润空间的,但中间商的利润肯定会大受影响。以一种出厂价2元、国家核定价10元的药品为例,原来留给中间商的利润达到8元,而现在恐怕只剩下4元左右。 从事药品批发多年的金康药房总经理郑浩涛则指出,根据医院药品零售价定价公式,目前的药品中标价通常高于平均市场价格水平30%,当国家核定价下降达30%-40%的时候,医院零售价也至少要往下降12%-16%。那么原本核定价格越高的药品,这时候的利润空间就越薄,这使得原本与药厂联手的医院会转而寻求在降价范围以外的替代药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抗生素的高价和减少滥用。 药厂内外受困 据了解,此次将是政府实行定价政策以来对抗生素药品的第七次降价,一位行业人士认为,此次国家对抗生素的降价规模和降价幅度都史无前例,对抗生素生产厂家的影响自然相当大。国内各大抗生素生产厂家都连日开会商讨对策。 一位企业医药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抗生素大多是“仿制药”,重复生产严重。如“阿莫西林”,国内生产的企业就超过100家,“先锋”的生产企业则超过200家,企业间相互竞争激烈,以前大家靠“相对较高的价钱”和“走量”维持各自的生存空间,现在的价格“一刀切”政策,再加上药监局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各种处方抗菌药物在零售药店必须凭处方才能销售,抗生素总体销量必然下降。 第二个考验来自抗生素生产原料的价格上涨给厂家带来的成本压力。有国内抗生素生产企业人士称,抗生素生产原材料已在2003年10月份开始涨价,其中淀粉由1550元/吨上升到1920元/吨,上涨了24%。 另外抗生素价格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合资药和进口药的定价太高。谢彬认为,合资药和进口药的定价方式要么是备案制,要么是单独定价。定价比国产药少则高出一倍,多则高七至八倍。他认为,国内外企业抗生素定价应该统一或以考虑两者予以合理的差价比例,如进口药比国产药定价高10%-20%会令“竞争显得更公平些”。一些行业人士认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国内包括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石家庄制药、哈药集团、白云山等在内的国内近千家抗生素生产企业今年起将面临考验。 新快报记者 张桂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