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诉讼案凸现接轨“断层” 中国概念遭遇降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7日 14:06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张宏 北京报道 里昂证券北京首席代表孟怡要比往年此时忙了许多。“今年我们的投行业务比以前多了许多,其他国际投行拿到的项目也都比以前更多,许多中国企业都想赶上‘中国概念热’这个机会。”
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中国概念”曾经红透华尔街,但仅过数月,从这个“窗口”吹来了袭袭凉风。 继中国人寿“审计风波”打击海外投资人对中国企业信心之后,中芯国际、Tom在线和灵通网三只新股跌破发行价,纽约银行中国存托凭证指数一个月内下挫逾12%。 “华尔街对中国企业IPO只可能是降温,而不是遇上寒流。”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说。 集体诉讼余波 如中国人寿此前公告所预示的,集体诉讼案余波再起。美国时间3月23日,继Mielberg律师行之后,另外两家美国律师行——Cauley Geller和Schiffrin&Barroway联合对中国人寿提出了集体诉讼。 这两家律师行的诉由与Mielberg完全相同,只是在诉状中用了更多笔墨描述中国人寿高管及董事在未披露的审计内容上存在明显的误导投资人倾向。 “这两家律师行只是想从中分一杯羹,它们的加入不会增加对中国人寿的总体索赔金额。这种做法在美国司空见惯,以后也不排除还有更多律师行加入的可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说。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Tom在线和灵通网三只新股跌破发行价。若说中芯国际的股价下跌的明显缘由是公司财务总监出言失误和中美芯片纠纷,Tom在线和灵通股价下跌的原因则不尽清楚,市场人士分析可能是其上市时的定价过高。 更全面地反映中国企业遭受冷遇的数据是纽约银行中国的存托凭证指数。在过去一个月内,该指数下跌了12.9%,跌势远远超过道琼斯指数同期约7%的跌幅。 探究中国概念股近期下挫的原因,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和瑞银华宝中国区首席策略师陈昌华均认为,是由于美国投资者担忧中国经济过热及目前价格可能存在高估。 “外国投资者的最大担心是,今年中国政府能否很好地调控已经过热的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同时,过去一年的股价可能上涨太快,投资者可能会调整中国相关个股的估值。”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寿集体诉讼案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信心。“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文化背景差异,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本来就半信半疑。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对一家中国企业产生怀疑时,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就会连带地抛售其他中国类股。”陈志武教授说。 企业治理软肋 为了打消美国投资者的疑虑,中国方面进一步澄清了“双重审计”造成的困挠。 国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3月25日指出,“对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审计的标准是中国国家审计准则。这些审计依据、审计标准与社会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依据、标准是不同的,在某些方面与境外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依据、标准差别较大。”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业务开拓总经理李港卫对此说法表示认同。“国家审计与上市公司审计确实不同。简单地讲,国家审计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运用资金时是否合规,而会计师行注重的是财务报表是否公平、公正地反映企业的价值与利润。” 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此。无论是从美国律师行的诉状看,还是业内人士的看法,“诉讼原因都主要是公司未及时披露信息,与会计、审计是两码事。”而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这个事件说明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在企业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方面。”屈宏斌说。 剔除恶意造假的欧亚农业不谈,即便是新生的互联网企业如网易、中华网也会惹上美国官司,被海外投资者投过不信任票,足见国内企业的企业治理仍有改进空间。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个问题却由于体制的原因变得尤为棘手。 原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案就凸显了内地国企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时的“断裂带”,“中国国有企业的高管都是由国家任命的,当时可能此案仍处于审理过程,仍未有最终结果,所以中银香港方面很难做出明确的公告。无论如何,这种做法确实是很不市场化的行为。”李港卫说。 投行难辞其咎 但板子不能只打在中国企业身上,负责辅导中国企业上市的国际投行也难辞其咎。 “如果做个简单的判断,投行只要把项目做出去就能收钱。据此(认为国际投行可能在包装中国企业上市时有夸大其辞的成分)分析,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瑞银华宝陈昌华说。 “投资银行的作用是帮你集资,他们在做一个项目之前的判断标准即是这个企业能否卖得出去。投行上市前对企业的包装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们会让投资者更多地看到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而可能弱化中国企业在企业治理方面的弱点。”屈宏斌指出。 “但不能说投行是在故意包装企业上市。在国际市场比较透明的情况下,投行可包装的空间是比较小的。”屈宏斌说。 事实上,来自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足以让国际投行动心。去年,中国IPO在美国的融资额高达70亿美元,其中一半来自中国人寿。仅从中国人寿一单上,中金、花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德意志银行四家投行就分享了1.05亿美元的承销费。 中国概念股高潮的浮现,也少不了国际投行的推波助澜。而“善忘”的美国投资人也必须为自己的冲动埋单。在美国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对中国企业盈利前景盲目乐观和看淡新兴市场风险等多种因素趋动下,中国人寿在美超额认购25倍。 “去年第四季度整个市场已经有些不正常了,中国概念太厉害了。”陈昌华感叹道。 调整中国IPO 趁着这股热潮,期望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犹如过江之鲫,排起了长队。业界预测,今年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总额将达到230亿美元。 “从我们各个投资银行来看,今年来大家普遍感到好像有很多企业都在找投行上市,每个投行都有更多的项目。”孟怡说。 当这股热潮与华尔街的冷风相遇时,首先必须做出策略调整的将是国际投行。“我们在选择中国上市企业时肯定会比以前更加谨慎,对中国企业的素质要求更高一些。一些投行在热潮时以为可以包装,就把素质较低的企业蒙混上市,现在搭这样的‘顺风车’已经不太容易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海外IPO不再受到欢迎。毕竟,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陈志武教授认为,“华尔街对中国企业IPO只可能是降温,而不是遇上寒流。美国投资人对中国市场仍旧会非常看好,这种热情可以帮助对冲因为不信任及短期调整带来的后果。” 这种调整的最直接结果可能是,新的中国企业IPO定价与融资规模将被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