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利润暗中转移 国家电网公司超低利润率之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7日 07:3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姚峰 南京、上海报道 2004年2月10日,在福州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工作会议”上(以下简称“福州会议”),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公布了新成立一年来的国网
2003年,国网公司实现利润41.6亿元,资产总额8576亿元;资产负债率61.8%。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36万元/人·年。以此推算的利润率为0.49%。 去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也是赵希正,他在报告中透露,2002年底,公司系统实现利润115.3亿元,公司资产总额10802亿元(此数据包含厂网分开前的电厂资产),资产负债率56%;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39.3万元/人·年。以此推算的利润率为1.06%。 虽然同2002年相比,国网公司利润率降低,资产负债率增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今年不到5‰的利润率还是出人意料。 电网到底怎么了? 电改之痛? 其实,这不到5‰的利润率也来之不易。 湖北省电力公司宣传部熊威说,现在到下面收电费要过三道关,一是狼狗挡道,二是铁门把关,三是脸色难看。以往“电老大”威风八面,熊威说,“现在却很可怜,收费特别难”。截至2003年9月底,湖北省电力欠费总额已高达11亿元,电费回收率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尽管国网公司在职工中一直要求以“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来回收电费,但是截至去年11月底,整个国网系统电费拖欠高达200多亿,相当于2003全年利润额的两倍。 2003年11月11日,就在国网公司2003财务年度行将结束的前一个月,整个国网公司展开了电费清缴的冲刺战,当日下发的“生产营销(2003)155号文”要求,各单位要采取“有理有节地采取强制性措施催收电费”密切跟踪欠费大户的生产经营及资金流向信息,快速反应,提前实行资产收购和资产抵押,防止发生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欠费或逃缴电费的现象。 电力体制改革后,厂网逐渐分开,各级电力公司相继划转自己旗下的电厂,省级电力公司也逐渐成为单纯的电网企业,电网企业的盈利空间主要在于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之差,收入较之前单一,但成本压力却并未相应剥离,目前还是记在电网的账上。 除了以前网厂一家时所集聚的巨额电费拖欠,电网认为压得他们直不起腰的更有3000多亿“两网”改造资金的利息负担。 前几年进行的城网、农网两网改造的资金,都是以电力公司的名义贷款的,厂网分开后,利息的负担就在电网身上,现在,仅此项贷款,各省电力公司要平均偿还2亿~3亿的利息,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各省电力公司今年的日子都步履艰难。甚至部分省的电力公司已经出现了亏损。 以2003年预亏3亿元的国网系统亏损第一大户——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近年该公司仅城乡电网改造和主网建设就贷款264亿元,每年需还本付息和运行维护的费用约47亿元,除0.02元/千瓦时的农网还贷资金每年可收取13亿元外,每年还有缺口34亿元,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截至去年9月份,该公司债务总额已高达31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4.5%,资产负债率大大高于国网公司系统平均水平。 负担日重,收入却在减少。而国家2002年取消了城网改造建设贴费(每度电补贴给电力公司0.01元~0.02元),让电力公司开始又遭“割肉”。 河南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法荣认为,河南省电力公司的亏损是“政策性亏损”。他认为,由于河南省在实施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中投资巨大,而资金大多来自银行贷款,因此造成了亏损额的直线上升。 张法荣的看法代表了电力系统大多数人的观点,但是,如果把电力公司巨额亏损仅仅归咎于政策性原因和清收欠费难度大,这显然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电力审计惊曝“跑冒滴漏”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刘常荣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电力行业确实存在着到处建高楼、大量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如今电网经营企业出现的利润萎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中的“跑冒滴漏”造成的。 电力系统的“跑冒滴漏”问题在国家审计署的审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就在国网公司福州会议几天前的1月30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公布了对国家电力公司的审计结果。 李金华在报告中表示,受中组部委托,2003年审计署组织16个省、18个特派办和有关社会审计人员2000多人,对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损益不实,潜亏数额较大;管理不严,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主业与三产产权不清,存在收益向三产企业流失等问题。同时,审计还发现了一批重大案件,目前,仅通过《审计要情》上报国务院的案件已有13件,涉案金额10亿多元。 以目前电网企业赖以安身立命的电费为例,审计中就发现了巨额的流失。 2003年8月,上海特派办对浙江省电力公司下属电力局的CIS系统(即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其功能基本上覆盖了电力营销的所有业务,公司的销售收入、各种税款及货币资金的真实都依赖于该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营销部门上报电费收入的口径与财务口径有所差异,造成少计收入;由于CIS系统故障,导致两个下属电力局的电费计费系统少计收入4572万元;此外,2003年,浙江省电力公司还发生了一起供电局职工利用职务之便内外勾结,通过修改CIS系统期初电表读数的手段作案,少计电量少缴电费23万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 巨额利润转移通道 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的职工收入、福利大大高于所在地的平均收入水平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电力职工的高额待遇,除了电力企业劳动生产率高的客观原因之外,采取各种方式转移利润不容忽视。 参与电力审计的某特派办人士指出,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很容易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关联方交易,把本应属于国有资本的那部分利润转移到职工口袋里,将国有电力企业的利润向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的企业转移。 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在对江苏省电力发电企业、供电企业、三产(多经)及省公司本部进行全面审计时,发现了几大类比较突出的问题,重点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利润的转移和职工持股会不规范。 在对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审计中,发现五个环节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即企业成立环节,审查三产(多经)成立时股本的资金来源;企业改制环节,国有股本转让的程序和方式不规范;投资环节,应由国家投资的高利润项目擅自改由三产(多经)投资;经营环节,利用各种途径将主业经营的业务转移给三产(多经);行政手段干预环节,经营中存在利用行政手段对发电燃料进行不合理加价,变相转移国有资产等问题。 江苏省电力公司共拥有资产(部网)742.38亿元,2002年度主营业务利润却只有9.55亿元,审计署南京特派办认为利润率偏低,而且在审计报告中认为:“经营中,该省电力系统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利润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江苏省电力系统职工持股会参股三产(多经)的现象较为普遍,南京办在职工持股大会资金来源及高速增值等问题上,也提出了疑问。 以江苏省电力公司的三产企业江苏省苏源集团为例,该集团旗下的众多电力建设企业和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必须依靠电力主业对其的“照顾”。江苏省电建三公司一人士说,电力建设中的地方保护业内共知。本省的电建企业只能在本省范围内搞电建工程,根本不可能在别人的势力范围里拿到工程。 “集体企业的运作没有办法完全脱离电力主业这座靠山”。在电力系统内部,集体资产与国有资产,电力多种经营与电力主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 电力三产由于依附于目前仍具有垄断性质的电力集团,其所从事的电力建设,物质生产又具有投资大、周期短、流动性强、隐蔽工程多等特点,在客观上为各单位转移利润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电力职工大多以各种形式入股,是一种集体的舞弊行为。 电网维新 对于压在电网身上巨额的两网改造利息压力,赵希正在福州会议上的说法是:“城乡电网改造的还贷压力,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需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知情人士介绍,争取“支持”的方式无非两条:要么3000亿的两网改造资金是变成国家财政拨款,要么是希望这部分资金进行“债转股”。 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陈望祥说:“国网公司之前申请,希望3000多亿的两网改造资金能够成为国家的拨款,不用承受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此前由于发改委已经下发的电价调整方案中,强调2分钱的两网改造“还本付息电价”必须继续执行,所以他表示,3000亿变成财政拨款的可能性不大。 扭转局面的出路似乎只剩下了一条:深化自身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网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 赵希正在福州会议坦言,国网公司企业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需要在成本控制、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暴露出公司在经营和干部监督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而根除这些问题,也就成为国网公司200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下一步的重点是对仍具有很大垄断力量的国家电网公司实行纵向再分割:即输配分开,形成发电、输电和配电供应的三大独立领域。 此外,最新的消息是,今年5月运行的华东电力市场试点中,输配电价将得以执行。华东电网体改办的一位人士说,详细的执行方案已经初步制定完成,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