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并购迷局背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 15:44 《互联网周刊》

  阿尔卡特抽身而退的表象之外,是中国乃至全球手机市场的各种势力正在进行的重新组合,而消费电子中融合、分化、重组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本刊记者 徐亚岚

  进入三月,南京熊猫介入阿尔卡特出售手机业务的传闻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阿尔卡特欲出售手机部门早已不是新闻了,连续四年的亏损使人们相信剥离这一不再赢利的部门才是阿尔卡特的唯一出路。2004年1月媒体曾报出TCL最有可能成为阿尔卡特的买家,而此前已有阿尔卡特与为其代工的伟创力(Flextronics)协商出售事宜的消息,此后又传出上海复星也可能参与谈判,而南京熊猫介入的说法为这场并购又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除了TCL表示仍然在与阿尔卡特继续接触以外,其他的企业均表示并未介入收购。

  在阿尔卡特扑朔迷离的手机并购案之后,浮出水面的厂商居然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内地。其实,这几年国内手机市场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早就已经预示着国产品牌的崛起了。2002年国产手机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在家电和PC之后,国内的手机产业将“用速度打击规模”的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2003年初,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10%飙升至30%,而更大的预计是2004年国产手机将占据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55%至60%。波导与TCL自然是国产手机当之无愧的王牌,而海尔、海信、康佳等家电巨头也将手机业务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如迪比特等后来者发展态势也相当迅猛,还有CEC、普天、南方高科等也不断拓展市场。伴随着国内品牌的壮大,日韩手机也成为新宠,无论是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三名的三星,还是松下、索尼都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与国产手机的日渐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多数欧美品牌的不景气。除了传统的手机老大诺基亚、摩托罗拉还能够继续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其他品牌几乎都难逃厄运,尤其是一些二线品牌。在阿尔卡特迈出剥离手机部门的步子前,早就有爱立信、菲利浦已经先行一步了。2001年4月爱立信与索尼合并手机业务部门,而5个月后菲利浦也宣布和中国的CEC合作进行手机生产,菲利浦只保留销售和研发部门。与阿尔卡特处于相同境地的还有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既难以打破诺基亚、摩托罗拉占据前两位的局面,又无力阻止来自其他品牌的追击。一些国内手机厂商则认为像西门子、阿尔卡特这样兼顾网络设备和移 动终端的厂商最终必然退出移 动终端市场。

  日韩手机的大受欢迎,与其注重产品的外观、时尚不无关系。中国人喜爱的翻盖设计、和弦铃声最早几乎都出自日韩之手,而鲜亮的色彩、小巧的机型,在欧美系当中很难觅到踪影。日韩品牌很早就意识到了手机必然成为一种普及的消费品,技术最终不再是手机发展的壁垒,相反与随身听、数码产品、笔记本电脑、汽车一样,时尚才是其发展之道,正是这种思想指导了他们的生产和营销策略。

  在日韩全力将时尚带入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时,欧美系仍然坚持着技术为先的策略,等到他们忽然觉察时尚的观念已经深入每一个中国消费者的头脑时,时尚已经领先他们而去,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之所以还能维持过去的地位,在于抓紧时间追赶时尚。与索尼合并的爱立信手机,力图以索尼在消费电子领域丰富的经验来挽回残局。2003年,索爱从默默无闻到受到质疑,再到大打翻身仗、迅速冲击市场,从索尼带来的经营策略功不可没。而实际上,国产品牌的崛起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受到日韩系的影响,TCL早期在外型和营销上都走了三星的路子,一时间国产手机几乎都开始向翻盖、小巧进发。

  手机市场没有常胜将军,摩托罗拉从垄断到第二,爱立信从老大到退出,以三星为代表的日韩系崛起,再到国产手机的大发展,一直都在变化。手机早已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也不再只是“移 动的电话”,它的最终走向将是一种综合性的消费电子产品,功能也将越来越多样。

  走什么样的路线取决于市场定位,而怎么走取决于战略与眼光。谁能看到手机背后的产业力量,谁能把握消费电子中融合、分化、重组的趋势,这场历时漫长的洗牌,将会和3G、短信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引导通讯、终端、应用的融合而影响未来。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