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大战在即 价值链末端的中国平板电视难破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6日 15:55 《财经时报》

  在国内市场液晶等离子电视价格一降再降背后是,核心部件全部来自向国外企业采购,企业回旋余地狭小。国内的家电企业又一次站在价值链的末端

  中国平板电视(主要包括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降价行情在2004年的春天继续上演。春节之后,继康佳宣布将46英寸等离子电视降至3万元,苏宁电器宣布,其经营的所有品牌等离子电视全线降价,平均降幅达20%。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但是,在喧闹的平板电视炒作背后,真实的情况是,由于根本无力自行生产平板电视显示屏和控制芯片,国内的家电企业又一次站在价值链的末端,甚至连组装者角色扮演起来也受制于人。

  价格的实际控制者是三星、LG这些韩国、日本的上游面板供应商,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更是对媒体直言:“国内企业降价无非就是从自己的组装费中扣除一点。”

  “从成本来看,国内平板电视75%的成本来自进口部件,自己生产的最多只占到25%。”业内人士披露实情。

  这种状况也许会持续5年甚至更久。中国平板电视和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可能是在5-10年内都难以逾越的。而业内的普遍判断是,5年后,平板电视将成为彩电高端主流产品。

  平板电视是国内家电企业快速发展的惟一一个机遇。这在家电业已成共识。

  平板现状

  2月以来,国际液晶屏价格继续攀升至最近四年以来的最高点,15吋屏已经达到每块220-230美元。

  这意味着液晶屏在全球范围的货源紧缺尚未缓解。全球液晶显示屏的供应全部来自建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8条生产线。这些货源的输送次序是先欧美、后本地,最后是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零碎市场。而中国彩电企业在400万块电视用液晶显示屏中,仅仅得到不足10万块。

  要做平板电视,国内企业就必须承受国外企业在面板采购数量和价格上的双重扼制。

  由于没有更多的货源支持,一些国内企业的平板电视已经在半停产状态。

  就在几天前,TCL集团宣布投资5亿元在无锡建立起数字电视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清数字彩电、高清数字背投、等离子、液晶电视等。此前的2月18日,创维在深圳保安投资3亿元兴建平面显示基地,力图将其建成中国最大的平面显示技术基地。而康佳在更早时候就投资6亿元在东莞建成了大型视听产品制造基地,康佳称它具备了年产400万台液晶电视、背投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等高清晰度电视的能力。

  但据了解,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生产平板电视的生产线,一般都是和背投或者其他数字电视产品的生产线混用。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粗做计算,如果一条普通电视的生产线一天产能是6000台,十天就可以生产6万台,中国去年全年平板电视销售量为20万台,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一条生产线,干一个月就够全国消耗了。“我不相信谁会去专门养几条平板电视生产线,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生产线混用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的平板电视生产就是一个组装过程,在普通电视的生产线上就可以做,几乎不需要投资改造。“国内平板电视生产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螺丝刀。”这位家电业内人士认真地说。

  而所谓的研发也是步履缓慢,“把国外的机器买过来,打开看看,依葫芦画瓢,这就是我们研发中心大多数的工作”。

  但业内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企业认为,平板电视技术关键点在于屏的技术、机芯设计、整机软件设计、电磁兼容设计、整机热设计、整机外观结构设计等。

  世界液晶资讯网总经理赵东平将这些屏与控制芯片之外的技术称为“次核心的技术”,他认为,这些工作的意义仅仅是把电路设计得更合理一些,使面板和转换芯片配合得更好一点,无补于企业在平板电视领域的竞争力。

  但“次核心技术”的研发却是中国平板电视目前惟一可以做的事情。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尽力提升平板电视的国产化率,争取在一至两年中达到50%。

  体制性困局

  现在国内大企业15吋液晶电视价格大约在4000元-5000元。而仅面板采购价格一项就要支出将近2000元,加上控制芯片以及其他关键部件的外购无法替代,所以中国企业能够缩减成本的地方非常有限。

  一条第五代的液晶屏显示器投资额至少需要12亿美元,如果是专门生产液晶电视专用屏,则需要30亿美元。不久前,京东方(000725)从韩国现代购买第五代液晶生产线,据称,已经筹集到1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但尚有数亿元缺口。

  由于投入过高,家电企业都不会赌命于此。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对《财经时报》直言:“我们非常希望有国产的替代品出现,来解决核心部件受国外企业控制的局面。”

  赵东平指出,仅从国外购买了生产线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技术的跟进,生产线也会很快淘汰。据了解,国内惟一的面板生产厂吉林彩晶,曾经从日本三洋购买了一条80年代的生产线,生产液晶屏,从2001年出产成品以来,只能生产出10.4吋以下的面板,因为越大的面板对切割技术要求越高,成品率也越低,吉林彩晶的成品率低时,仅能达到10%。

  今年内,韩国三星的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即将投产,三星平均每年升级一次的速度令国内企业望尘莫及。

  实际上,解决平板电视的核心部件问题,已经不是某个企业自己的任务。韩国政府倾力支持三星的研发工作,三星一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10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企业单兵作战,而且一年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已经不多。

  “这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的。”有家电业内人士指出。

  大战在即

  2004年初,摩托罗拉、DELL和惠普,纷纷推出大屏幕液晶电视产品。而韩日和中国台湾的一些面板厂商,也开始投入液晶电视整机制造。在平板电视领域,国内彩电厂商面临更多对手。

  “IT企业的转入有很明显的优势。”赵东平判断。理由是,这些跨国IT巨子,本来就是各面板厂商的大客户,他们更容易拿到显示屏等上游资源。

  即使没有上游货源的困扰,国内企业的平板产能仍然无法得以充分释放。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IT企业比家电企业上手液晶电视更容易,IDC分析师加罗指出:“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以支持二者间巨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意味着,对转型做液晶电视的IT企业,可能更具成本和价格优势。不管是外销还是内销,IT企业都会成为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领域的重要对手。

  本报记者 王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平板电视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