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2006年达到上市标准 整体改制上市目标未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 07:0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方琪 发自北京 继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就股份制改革作出明确表态后,2月24日,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也就综合改革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工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工行将争取在2006年底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0%以内,并完成股份制改造,达到上市标准。
针对有些媒体猜测工商银行向高层提交分拆上市方案一说,工行发言人予以了澄清。他说,根据“一行一策”的原则,工行已上报了改革方案,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决策中。他同时明确,工行的改革方案在决策未出台前不便公开,但不是有些媒体说的分拆上市形式,工行坚持整体改制上市的目标未变。 目前,工行正着力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不良资产数额大、占比高的问题,另一个是公司治理尚不完善的问题。 不良资产是横亘于工行改革之路上的最大障碍,工行目前不良贷款占比较高。对此问题的解决,工行经实际测算,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2004年到2006年的未来三年里,工行可实现经营利润2400亿元,处置不良资产3000亿元,不良贷款率2004年底降至18%之内,2006年底降至10%以内,全部资产不良率降至6%左右。 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工行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初步形成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运营机制。为此,从2004年开始,工行将“七管齐下”。一是大力推进内部改革,全方位为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二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盈利能力着重考核资本回报率,对资产质量取消比例下降考核,突出绝对额下降和风险拨备缺口考核。三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对各级管理人员、各项业务、财务和科技四大监督体系,年内将国际审计范围扩大到全行。四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内部评级初级法工程建设,增强对各类风险的综合控制和管理能力。五是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机构整合,探索建立总行-分行-支行的组织机构体系。六是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七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工行目前进入了经营利润高速增长、不良资产快速下降的时期。2000年至2003年,工行经营利润连续四年大幅度增长,累计达到1500多亿元,为了夯实发展基础,其中近90%的经营利润都用来消化历史财务包袱,2003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96%。贷款质量方面,更是从1999年6月底不良率最高时的47.5%下降了26个百分点,至2003年底的21.3%。剔除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因素,三年内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了1600亿元。 截至2003年底,工行1999年以来新增加的贷款余额为14000亿元左右,清收、转化、核销存量不良贷款和“亚健康”贷款后,腾出规模发放的新贷款7000亿元左右,合计21148亿元,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64%,这部分贷款的不良率为1.55%。2000年后新发放的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74亿元,不良比率仅为0.86%。这说明工行基本稳固了新增贷款质量的大堤。 同时,工行重组了内部经营管理体系,撤并了境内部分低效、无效机构,在符合条件的分行推行扁平化管理,对部分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和公司化经营,优化了海外机构布局。内控机制也不断完善,各项业务审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提高,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效益考核机制作用明显,授权授信、监测检查制度和手段日益完备。同时,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工行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数据中心,搭起了统一、标准、规范的应用平台,推广了功能完善的综合管理和业务处理系统。 《国际金融报》(2004年02月25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