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油站的油价对欧佩克减产的“雷声”尚未作出反应。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史宝华
欧佩克10日在阿尔及尔召开的成员国部长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减少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同时削减现有超额生产的150万桶,这样总计减少原油日产250万桶。消息一出,国际原油价格立即上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表示,欧佩克虽然不能完全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其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进口支付代价增多
受欧佩克大幅减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石油需求量最大的美国、日本和中国。根据中国海关在今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字,去年中国进口原油9112万吨,约占当年原油总消费量(大约2.7亿吨)的30%。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表示,欧佩克虽然不能完全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其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欧佩克减产导致全球油价升高,中国将为庞大的进口支付更多代价。假设每桶原油价格上涨1美元,以去年平均每天187万桶的进口量计算,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每天多支付187万美元。
成品油调整会滞后
至于国内成品油的批发零售价格是否会随之上涨,中石油集团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油价市场室副主任单卫国表示,这取决于决策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我国的油价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具体做法是参考新加坡、伦敦、鹿特丹三地油价,制定出国内油价,然后根据国际油价变动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滞后的,而且幅度不大。事实上,欧佩克的减产已经对国际成品油价格产生影响,根据中国石化集团网站的数据显示,10日新加坡柴油价格已经走高。但这种影响何时通过国内成品油价格反映出来,目前还无法判断。而且对于成品油价格,国家发改委会定出一个中准价,允许两大集团在此基础上有一定浮动。所以不能说国内成品油价格会因此上涨。
多管齐下保石油安全
欧佩克的减产再次把石油储备、加快本国资源勘探开发以及石油期货等问题摆在公众面前。专家表示,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规避价格风险,确保石油安全。
知情人士透露,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中石化与中石油都曾有意大量购买原油,加大储备,无奈当时储备能力十分有限,只好作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表示,在此次油价上涨周期中,此时进行储备为时已晚。只有尽快加强储备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涨价周期中尽量减少损失。
加大期货交易也必须加以考虑。高世宪分析说,由于中国进口原油多是通过现货交易,所以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但他透露,一些大的公司已经开始运作期货交易。
减产“刺激”是暂时的(新闻分析)
欧佩克的决定出乎分析人士的预料,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石油市场今年上半年的供求关系以及该组织维持油价高位稳定的主观意愿,因而在情理之中。
截至上周五,欧佩克单日油价已经连续46个交易日高于该组织规定的每桶22至28美元的价格调控机制上限。但是,欧佩克并没有履行承诺,在油价连续20天高于每桶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这种情况在欧佩克历史上并不多见。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多次表示,市场油价过高是投机所致,并非供应趋紧。尽管如此,多数分析人士曾预测,鉴于国际市场油价长期高位徘徊,为避免与石油消费国发生对立,预计欧佩克此次部长会议将维持生产限额不变。
然而,一些市场人士对欧佩克通过削减生产限额来稳定油价的前景并不看好。他们认为,欧佩克的这一决定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只是暂时的。从长远供求关系上看,国际市场油价并没有更大的扬升潜力。除今年第二季度市场需求可能出现季节性转弱以及伊拉克的石油生产能力正在恢复等因素之外,欧佩克成员国迄今并没有兑现去年9月部长会议作出的减产决定,也没有无保留地响应欧佩克关于遵守协商一致的限额分配体制的呼吁。不含伊拉克,该组织目前的实际石油日产量超出限额150万桶。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欧佩克成员国继续超限额生产,该组织此次会议的决定除了“造势”之外,对持久支撑国际市场油价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