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屈宏斌(记者陈澍采访整理)
随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2004年金融改革关键年”的大幕也即将拉开。
如果有人问我,今年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头号任务”是什么?毋庸置疑,我的答案是中国的银行业改革。
通过以往的历史经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本土银行业体系得到充分加强的前提下,才可以触及其他诸如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和资本账户体系的调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改革要比汇率变动来得更具挑战性。
就此而言,银行业改革的重要性根本就不存在被“夸大”的可能。根据WTO协议,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时限是2006年,而目前中国的国有银行在“如何很好地利用存款”等问题上急需改进。
银行业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就业情况等各个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
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才会不同寻常地在一夜之间给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注入225亿美元。
不过,眼下的这450亿美元的注资行动只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第一步。我预计,今年工行和农行将得到500亿美元的政府性资助。不过,比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更重要的,是要严防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如果巨额注资仅仅是为了减少目前的不良贷款比例,那我觉得有点“浪费”。
我的建议是,国有银行改组成股份制银行必须尽可能减少政府行为的直接干预,改组后的“四大银行”应该在资产处理上学会更加灵活的操控,并由此剥离出一笔优质资产。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从“国有化”的现状转为“商业化”生存;银行必须引入新的运营机制,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需有资深的专业人才担任,而非如过去的“上级任命制”;同时,银行内部需要适当地引入员工激励制度,包括根据员工业绩给予相应的报酬奖励,由此避免一些“负面现象”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