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宴请民间资本 十大新股东堂皇入主浙商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8:1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韩瑞芸 北京、杭州报道 以“脱胎换骨”来形容浙江商业银行(下称“浙商行”)的重组,其实并不为过。 成立之初,浙商行是中国最早的合资银行之一;2003年2月,外方股东退出,它又蜕变成完完全全的中资银行。而最新迹象显示,几个月之后,浙商行可能将吸收浙江省内十大民营企业资金,组建成民营股本占总股本49%左右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也许“民营化”的说法已不被提倡,但银监会于2月9日刊发的一则新闻稿却确凿无疑地表明,监管部门正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现有商业银行“开闸放水”。同时该稿也证实,浙商行正“在重组过程中”。 民企接盘浙商行 2月5日,记者探访了浙商行筹备组办公室。 国信大厦坐落于杭州市较繁华路段凤起路的东端。当地颇有声望的金通证券,也将营业厅设在该大厦一层。 没有任何标志,没有挂牌。15楼,也许是国信大厦最清静的一个楼层,统共十几间办公室只有三间没有“铁将军”把门。如果不是知情人士的指点,记者根本不会想到,新的浙商行即将在此呱呱落地。 本月初,浙商行举行了发起人股东大会。知情人士透露,新浙商行将由浙江省政府所属的浙江国信控股公司控股,持股比例为51%左右;另吸收该省十家大型民营企业为股东,股本约占总数的49%。这十家企业包括浙江广厦、轻纺城、吉利集团、万向集团等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浙商行筹备组的人员已基本到位。他们多数来自于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也有人员协助参与。据确切消息,新浙商行的董事长将由原省政府秘书长、国信控股公司董事长蔡惠明担任,新任行长亦系浙江金融界一权威人士。两名独立董事人选已经确定,其一为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建松。 股东大会决定,全部10.6亿元资本金将于2月10日到位。此后,浙商行筹备组将向省银监局及银监会递交正式的申请报告。如果一切进行顺利,浙商行将于今年6月开业,注册地在杭州。该行的初步定位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将由外币业务扩展到人民币业务,业务范围最初定在浙江全省,然后逐步辐射至全国。 2月6日,记者从浙江省银监局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浙商行筹备组已有零星材料上报,但省局尚未收到该行正式的申请材料。 根据《商业银行法》,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人民币。但成立于1993年3月的浙商行,其注册资本仅4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3108万元,增资扩股势在必行,该行激烈的股权变动亦由此展开。 原浙商行由香港南洋商业银行25%、中国银行40%、交通银行20%、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5%合资组建。基于种种考虑,浙江省政府决定收购除浙江国信外所有股东的股权,引入民营资本,增资扩股到10.6亿元。具体的收购方案是,由省政府安排上亿元资金,增加浙江国信的资本金,用于收购三家老股东85%的股权。 自2003年2月以来,浙江国信已经协议受让了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持有的浙商行的全部股权。 2003年6月6日,银监会《关于浙商行收购重组方案的复函》(银监函20034号)同意浙江省人民政府对浙商行进行重组,并改制成一家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同年12月11日,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出资2011.9万元,以每股1.1元的价格,协议受让浙江国信持有的浙商行1829万元股权;同意公司出资15256.5万元,以每股11.5的比例认购浙商行新增注册资本中的10171万元股权。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浙商行筹总股本106000万元股权中的12000万元股权,占11.31%。 次日,浙江广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受让浙商行股东浙江国信1829万股股权,受让价格为每股1.1元,受让金额为2011.9万元;同时,公司拟向浙商行筹认购新增股权10171万股,认购价格为每股1.5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浙商行10.6亿元总股本的12000万股,占11.32%。 银监会延揽民间资本 可以说,浙商行重组老火煲汤,已经到了揭盖的时候。但在此之前,新浙商行筹备组的成员一直都本着“少说多做”的原则,有意无意让浙商行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让他们如此低调的一个背景是,长久以来,监管部门对民间资本入股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行为从未正式表态。 而2月9日,银监会这则新闻稿——《实施审慎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现有商业银行》,终于就此问题明确阐明了监管部门的态度。 这种监管状态的变化并非没有根据。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要求,银监会称,将把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银监会同时指出,由于设立新的中资银行法人机构影响重大,而我国银行业风险还“比较突出”,市场退出机制尚待完善,监管部门将对新设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实施审慎的准入措施。 目前,渤海银行正在筹建中,浙商行也在重组过程中。对此,银监会将“审慎”的要求具体细化为六个方面:一是新设银行法人机构应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二是必须能控制住关联交易和关联贷款风险;三是政府不干预银行的日常经营;四是银行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五是银行应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人事管理制度,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六是银行应具备有效的资本约束、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约束和风险管理约束机制。 对于就现有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的“审慎”重组和改造,银监会也确定了基本思路与原则。即选择资质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注资和资产置换先行消化和处理大部分历史包袱,然后主要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其进行充分改造。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扩大发展空间与相互兼并重组的前景,银监会也持支持态度。 浙江的梦想 银监会的态度不光让民间资本受惠,浙江金融界更是喜出望外。 早在1993年3月20日,浙商行就被批准成立,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注册地在宁波。 然而,一个好的身世并不代表她有好的未来。由于浙商行的经营范围集中于外币业务,加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相继没落甚至倒闭,该行的经营业绩一直处于下滑通道。尽管该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浙商行自成立起就保持盈利,但业内人士透露,其不良资产也高达千万美元。 浙商行的重组机遇来自偶然。2002年8月,浙江省政府召开金融机构合作通介会,欲为杭州市商业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等8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外来资金,做大做强本地银行。但结果出人意料,如上海银行向省政府与8家银行明确表态,希望控股甚至兼并这些城市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浙江金融学界一直强烈呼吁,要建立浙江本土的主体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银行。“浙江金融业发展有较好土壤。但从金融环境来看,浙江金融业主体化程度不高,主体金融机构不够,不能不说是金融业发展的一大不足。”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现浙商行(筹)两名独立董事之一的周建松这样认为。 “浙江至今没有发起建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目前国内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外,上海、广东、福建、深圳等省市已有全国性商业银行,而浙江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又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历史上曾有浙江兴业银行),却没有抓住机遇。”周建松说。 于是,成立一家浙江自己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想法就此诞生。不过,拿到这样一张金融许可证并非轻而易举,而浙商行又恰恰拥有这张牌照,很自然地,浙商行的改造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时至今日,重组尚未完成,但其他银行已经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浙商行的成立和开业,至少会对我们的存贷款有重大影响。”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一人士分析,由于浙商行是省政府“一手操办”的,她的开业必然将转移大量财政存款。目前,浙江省财政在多家银行都有开户,仅工商银行少说也有200亿的存款。而贷款方面,作为一家本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浙商行对浙江企业的贷款也有先天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