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邮政储蓄 > 正文
 

800亿邮政储蓄转存建行 央行“包养”蜜月终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 07: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许可特约记者历志钢上海报道

  谈判的焦点

  1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建行正在与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谈判,欲收编其800亿元的邮政储蓄资金。而且,“这只是第一批”。

  这位人士说,建行与邮政储汇局的谈判其实早已展开,“大约在去年11月份开始,建设银行希望能通过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购买邮政储汇局800亿元资金。”

  邮政储汇局隶属国家邮政局,全面负责全国邮政系统的储蓄、汇兑和代理业务。邮政储汇局有关人士没有否认该局与建行的谈判,但是说,“由于价格问题,目前还没有最终定案”。

  据上述建行人士称,建设银行与邮政储汇局谈判的焦点在于这800亿资金的价格,即是协议存款利率。“邮政储蓄方面希望的协议存款利率在3.1%~3.2%左右,而建行希望的利率应该在2.7%~2.8%之间。”

  不过,该人士强调:“决定(谈判成功与否)的最终因素是战略考虑,而不是利率问题。”建行希望用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不断地从邮政系统收编邮储资金。

  据上海银行一位人士分析,建设银行的这一战略考虑,与其不断加快的上市步伐分不开。他说:“根据目前的消息,建行很有可能在2004年底先行上市。而在此之前如何做出一个漂亮的报表,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人士认为,建设银行去年消化了资产损失约884亿元,其中拨备的当年利润就有512.3亿元,能做到这一点,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利率走高情况下资金的充沛。上海银行人士也说,“四大行2003的年报都将非常漂亮,因为他们存款实在太多了。”

  近千亿的邮政储蓄资金对建行的吸引是巨大的。上述建行人士说,建行2003年新增存款为3000亿元左右,而800亿元的邮政储蓄超过其全年存款的1/4,一旦落袋,资金实力无疑大增。

  更为重要的是,邮政储蓄的蓄水池远比这个数字庞大得多。据邮政储汇局人士介绍,截至2003年8月底,邮政储蓄余额就超过8400亿元,而且邮政系统32000个网点每年吸收的存款在1500亿元以上。

  上海银行人士认为,商业银行用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吸收邮储资金,等于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在一定的价格之下是有利可图的。

  邮储“断奶”后的三大流向

  上海银行这位人士分析,尽管战略上需要这笔资金的流入,但建设银行不会过于冒进,协议存款利率不会太高,“如果谈判成功,(利率)应该在2.9%左右,很难超过3%”。

  对于这一可能的利率,建设银行与邮政储汇局方面未做任何评论。

  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1.89%计付利息,较以往4.131%的转存利率低了一半还多。以1年定期存款为例,其年利率为1.98%,邮政储蓄如果将吸收的1年定期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不仅没有超额的收益,还将为此倒贴0.09%的利差。尽管央行同意“从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但降低转存利率的影响仍是巨大的。

  据了解,国家邮政局已经由资金管理中心来专门负责邮政储蓄存款的运用,以求得最好的成效。某省邮政储汇局局长称,在人民银行允许的范围内,各种业务都已经开展起来。

  据这位局长介绍,目前邮政储蓄存款的主要使用方向有三个:银行间同业拆借、国债市场运作和商业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据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人士介绍,目前同业拆借利率仅在2%左右,国债的利率也不高,而且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可能是收益最高、风险最小的使用途径了。

  前述省邮政储汇局局长认为,去年下半年的邮政储蓄改革“让邮储方面损失了至少40%~45%”,但“断奶”之后的邮政系统,倒也走出了质变的一步——“邮储正式由一个简单的吸储机构变成了有运作空间的准银行或者批发银行的性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撰文指出,邮政储蓄应定性于推行以批发为主的特殊商业银行业务,即邮政储蓄不做直接面对企业的贷款业务,将资金批发给其他金融机构获取利差。

  程序缺失的代价

  上海银行人士认为,在夏斌的框架里,邮政储汇局应当更为市场化的运作邮储资金,即使以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转存资金,也应该通过众多银行的竞争而获得更为有利的利率。

  但是,目前邮政储汇局的运作程序却制约了更有效率的资金运用。嘉兴市商业银行的一位副行长告诉记者,该行早就与当地的邮政系统协商,愿意以3%以上的利率吸收邮政储蓄,但是该业务一直没有完成。“因为他们(当地邮政储汇局)没有钱,所有的资金都在总局。”

  据前述某省邮政储汇局局长介绍,由于邮政储汇系统专业人士太少,所有资金由邮政储汇总局统一运作。地区的储汇局将吸收的邮政存款一部分存在人民银行作为备付金,另外部分则全部上交给总局。

  例如,如果某商业银行的地方分行希望从当地邮政储汇局吸收大额存款,只能由当地邮政储汇局将信息发给邮政储汇总局,然后由总局决定是否转存,如果转存,则通过总局将资金划给该商业银行总行,然后再划至该行的地方分行。“程序烦琐,时间过长。”这位局长说。

  温州市商业银行的一位人士称,由于现在地方银行的网点不多,而放贷效率又可观,所以近期愿意以较高的成本吸收存款,邮储正是绝佳客户。然而,据记者咨询多家商业银行,均未告知有成功完成类似业务的,不少商业银行表示,“在等待对方(邮政储汇)总局的批准”。

  而邮政储汇局在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将邮储资金大额批发给知名客户。上海银行人士指出,800亿元这么大的单子,只有四大行能“搞掂”,建行一口吞下,肯定能买个“批发价”,“如果分散为小单子,邮政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利率”。

  对于这个问题,邮政储汇局人士称,“我们也知道,这是代价。”但该人士同时表示,如果时机成熟,可能会考虑由“省里(即地方邮政储汇局)自己做”。

  ·记者手记·

  虽然邮政系统通过商业银行可以实现邮政储蓄改革的市场化目的,减轻央行巨大的利息支出压力,也有利于提高整个邮政系统的效率。但这种类似强制性的改革方式还是遭到了许多声音的诟病。

  15年前,央行设立邮政储汇局,恢复邮政储蓄的初衷在于通过邮政系统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为了补贴邮政系统的大量支出,央行承担了4.131%的高转存利率。按照8400亿元计算,央行一年就要支付给邮政347亿元之巨。

  由央行一直“包养”邮政系统显然是不现实的,2003年,央行将邮储资金推向市场,但邮储资金由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逐渐流到商业银行手中,相当于又在向市场投放货币。

  央行一位内部研究人士认为,央行的做法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还继续沿用高转存利率,邮储系统的高息揽存现象有可能越演越烈。”

  该人士认为,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转存款利率缺乏弹性,以及邮政储蓄资金投资缺乏更为有效的途径,是目前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如何使邮储资金的市场化运作与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协调一致,而且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邮政储蓄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