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银行背后变革激流涌动 工商银行何去何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 17:08 南方周末 | ||
本报见习记者王熙臻 中国工商银行旗下的四家合资银行中,一家已经、一家准备变更为独资,一家由中外股权各半变成外方控股72%,第四家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这些在最近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提醒人们:在中国银行业即将完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合资银行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1985年,国内第一家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诞生于工行旗下。到1992年,全国成立的7家合资银行中工行共参与了4家,分别是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青岛国际银行、深圳华商银行。 2006年弹指间将至,在中国银行业即将完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工行旗下的合资银行纷纷变脸,继上海巴黎国际银行变更为首家在华注册的外资独资银行之后,深圳华商银行、青岛国际银行的股权调整方案也相继浮出水面。工商银行在股权调整的过程中,或全身而退、或明退暗进,资本腾挪之中,中国银行业的利益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华商银行:工银亚洲全盘接手 深圳华商银行的员工们在一种别样的期待中度过了2004年新年,虽然由工银亚洲全资收购的方案还没有获得香港方面批准,但他们还是相信,这件姗姗来迟的特殊新年礼物一定会成为现实。“我们希望在今年一季度内获批。”深圳华商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圳华商银行是香港华人银行与工商银行于1987年合资组建的,工行占75%股份,华人银行占25%股份。2002年,华人银行被香港中信嘉华银行以42亿港元溢价收购,因此现在华商银行的外资股东为中信嘉华。 中信嘉华进入以后,华商银行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有消息称,由于只有拥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才能在他们那里开立外币账户,华商银行成立以来一直业绩不佳,甚至还亏空了原来的资本金。华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徐小姐则告诉本报记者,华商银行虽然不能做人民币业务,但可全面经办外汇业务,经营情况还比较稳定,没有外界传的那么严重。不过她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华商银行效益如何的问题时,就很谨慎地笑了:“这个就不好说了。” 实际上,中信嘉华进入华商银行,也是为其在内地扩张寻求一块合适的跳板。中信嘉华一度对增持华商银行股权发生了浓厚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内地的扩张战略似乎已经发生变化。 2004年1月1日,旨在消除内地与香港之间经贸壁垒的CEPA协议正式生效,香港银行进入内地的门槛从200亿美元降到60亿美元,8家符合要求的港资银行正在谋划内地战略。 内地的中信实业银行正在实施股改方案,在此过程中,同在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嘉华似乎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刘志强对记者称:中信实业银行与中信嘉华的合作“一切皆有可能”。“CEPA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我们会通过众多渠道与嘉华合作,而嘉华肯定也有自己在内地的计划。” CEPA改变了中信嘉华的内地扩张计划,同时也改变了工行的计划和华商银行的命运。据了解,工行曾经希望重量级国际金融机构来接手华商银行的股权,但来自华商银行的消息称:最后的方案是由工行旗下的工银亚洲全盘接手,根据这一方案,工银亚洲将持有华商银行100%的股权。 工银亚洲是一家工行控股的香港上市银行。作为工行在香港的旗舰公司,接手深圳华商银行显然是工银亚洲进入内地的最便捷通道。 “目前这一方案正在报香港方面审批,香港方面审批结束后再报中国银监会。”华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重组后华商银行未来的业务重点目前还不能明确,一切只能等到新股东进来后再决定。 工商银行脱手华商银行股权,采取了一种明退暗进的策略,为工银亚洲的扩张提供了便利。在2003年的最后一天,工银亚洲还在香港正式收购了富通集团持有的华比富通银行100%的股权,据了解,此次并购将于2004年4月底完成。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工银亚洲的扩张步伐都在加快。 青岛国际银行:工行变成小股东 “方案已经报到银监会,但还没有获批。我们正在等待。”2004年1月5日,工行旗下的第四家合资银行青岛国际银行负责重组事宜的李霞女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了该行股权调整的最新进展。 青岛国际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韩合资银行,由工商银行与韩一银行以50∶50的比例(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出资成立,1996年6月开业,主要办理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投资、贸易结算、外币买卖等业务。 从去年开始,工行的投资银行部就在物色青岛国际的买家。据了解,2003年内,平安保险、宝钢、新华锦集团、新奥燃气等公司均曾向工行递交过申请。但在种种方案当中,最后浮出水面的是韩国的韩亚银行。 韩亚银行先是斥资850万美元购买了韩一银行持有的青岛国际50%的股份。从2003年4月开始,韩亚银行又与工商银行就股权转让进行谈判。2003年10月31日,双方正式签订转让合同:韩亚银行将持有青岛国际72%的股权,工行的股权则减少到28%。 实际上,青岛国际此次重组同时也是一次增资扩股,韩亚银行为此次股权收购付出的代价是1600万美元,而工行方面持有的资本绝对额并没有变,只是股权被稀释了。据了解,韩亚银行计划在2004年再追加投资1200万美元。 李霞告诉本报记者,青岛国际的业务发展还是不错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亚银行才愿意借壳。李霞说,上述股权变动已经通过韩国金融监察院的批准,正在等待中国银监会的批准,在此之后,青岛国际将以新的姿态亮相金融界。 据报道,收购青岛国际银行只是韩亚银行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早在2000年11月,韩亚银行上海分行就已成立,该行还计划在中韩经济交流频繁的沈阳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此间观察家认为,韩亚银行借壳青岛国际,与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及韩国银行业向中国的渗透步调是一致的。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目前进入中国的韩国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平均每天有12个项目在中国诞生。山东省的韩资企业已经达到5724家,其中大约有2900家在青岛。2003年12月4日,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北京代表处揭牌,这是我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外国中央银行驻中国代表处。 上海巴黎国际银行:合资变独资 2003年11月26日一大早,千里迢迢专程来沪的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主席贝柏乐,与该集团东北亚地区总裁鲍文德、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谢海涛等人共持一把切刀,将一只烤得酥嫩的乳猪一割两半———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了。 巴黎银行(中国)并不是一家新机构,它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与巴黎银行的合资银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IBPS)变身而来。据巴黎银行(中国)提供的资料,2003年10月及11月间,工行向巴黎银行转让了其在IBPS中的所有权益,IBPS从而变成了一家外资独资银行,一个全新的董事会及管理团队接手了这家银行。 上海巴黎国际银行是1992年巴黎银行和工商银行以1∶1的股权结构合资成立的,这是第一家在上海注册的合资银行。1997年,IBPS即获得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资格。在合资模式下,巴黎银行与工商银行的股权及管理人员均是处于平衡状态,双方合作稳健,工商银行为什么要退出呢? 贝柏乐表示,收购IBPS的股权是巴黎银行方面首次提出来的。但谢海涛随即补充:IBPS的股权转让是双方的意愿,巴黎银行认为目前是建立新机构,进一步开拓中国业务的良好时机,而工商银行认为这一行动与其策略形成互补,也完全符合中国的政策。“股权转让后完全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谢海涛说。 有外电引述巴黎银行的消息指出,巴黎银行曾希望对IBPS增资扩股,但工商银行因不看好该合资银行的前景而不愿再次注资。因此,当巴黎银行提出收购时,工行乘机退出。 此间观察家认为:对工行而言,IBPS与自己控股的工银亚洲不同,IBPS业务范围扩大势必和工行自身的业务相冲突。对巴黎银行而言,随着中国不断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合资银行比起独资银行已没有太多政策优势,而独资显然更便于实施自己的意图。按谢海涛的话:“外资银行迟早要享受国民待遇,而外资独资的中国法人身份,将会使我们在未来得到先机。” 据介绍,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首家在华注册的外资独资银行。 相比巴黎银行,工商银行退出IBPS极其低调,几乎是秘而不宣,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股权转让的价格,外界仍不得而知。但是业界推测,工行溢价转让股权,从中获利一定不少。记者曾就此求证巴黎银行(中国)相关负责人,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一个秘密,我们不便公开。” 厦门国际银行:何去何从 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实际上承担了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使命,它的命运也因此带有更多的象征色彩。在国内银行业对外开放日益深入、工商银行调整合资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厦门国际银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至少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再则,我们对媒体的发言有权限,这事你只能问总裁或者工行总部。”厦门国际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对于记者的提问极其谨慎,在他们看来,这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厦门国际银行创办于1985年11月28日。目前的持股情况是:福建闽信集团36.75%、中国工商银行18.75%、福建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2%、厦门建发集团7.5%、亚洲开发银行10%、日本新生银行10%、美国赛诺金融集团5%,注册资本为8亿港元。 厦门国际是工行四家合资银行中效益最好的银行,其2002年年报显示,该行综合税后利润达1.15亿港元,在全国外资法人银行中名列前茅。尽管如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外合资银行”课题组在对厦门国际银行调查后仍旧得出结论:合资银行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 合资银行是中国对外开放前期的产物,由于当时到海外开设分支机构的成本与难度均较大,合资往往成为国有银行引入国外银行先进管理方式的有效选择。而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合资当然是当时最便利的通道。但是,合资银行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而壮大起来。迄今除厦门国际银行资产接近100亿外,其余6家合资银行规模均在10亿元左右,全部7家合资银行的资产总共不过200亿人民币左右,尚不及四大行在发达地区的一家支行。 时过境迁,在中国加入WTO两年后的今天,随着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逐步兑现,合资银行日益显得不合时宜。自2003年12月1日起,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经扩大到13个。与此同时,银监会已经决定,将降低对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的要求。到2006年12月,对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所有权的限制将不复存在。 无疑,厦门国际银行所处的合资银行的“生态平衡”已经被打破,合资银行背后的变革正激流涌动。在此过程中,工行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