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连锁便利店7-11拿到北京“准生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 10:46 京华时报 | ||
![]() 计划年内开出百家店 本报记者 王京 当各大百货店、超市在北京上演开业大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世界便利店巨头7-11也终于拿到了在北京的“准生证”。1月2日,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终于从工商局拿 姗姗来迟 其实,7-11进入北京的消息流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2002年9月,记者当时在北京市商委外经处采访时就已经得知,台湾统一、泰国正大、日本伊藤洋华堂、香港牛奶公司等四家具有经营美国7-11便利店经验的企业为获取在京的经营权展开了激烈竞争。时任北京市商委主任的梁伟表示,不管是哪家公司获得经营权,只要是在京开办7-11便利店,我们都欢迎。 最终伊藤洋华堂旗下的“7-11日本株式会社”与北京首联商业集团和中国糖业酒类集团两家中资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取得了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营权。 据了解,在经过1年多的艰苦申请后,去年12月22日,商务部终于向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批转了7-11北京合资公司的合同章程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北京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也很快作出相应的批示,今年1月2日,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从工商局领取了营业执照。至此,这家由三方共同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的合资公司终于拿到了北京地区的“准生证”。 与“狼”共舞 1927年,“7-11”便利店创立于美国得州达拉斯,早期名称为南方公司,伊藤洋华堂1973年把其引入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连锁集团,截至2003年8月底,7-11在全球店铺总数已经达到24984家,在全球近20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店,其中日本10002家,美国5783家。如此巨大的“便利航母”来到北京,其意义不言而喻。 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人们都说7-11进入北京是“狼”来了,其实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500强零售企业已经进入北京,“狼”早都来了,7-11便利店业态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此次引进也将完全复制日本的管理经验及经营业态,同时,针对北京的特色,在经营物品上进行本地化改进。他表示,相信7-11的进入不单单是给本土的便利店企业带来压力,更重要的是使得北京的便利店业态竞争更加良性化。 就在7-11为“准生证”而奔波时,北京本土的连锁商业企业包括外地的连锁巨头早已经瞄准了北京的便利店市场。根据北京市商务局的统计,截至去年9月底,北京市连锁超市、便利店累计已经达到1566家,社区覆盖率达到65%,其中仅新开便利店数量就达到了400多家。而国内连锁业老大联华的联华快客便利店也已经突破100家。今年6月,以物美、京客隆为首的北京本地超市巨头联合宣布,将属下600余家便利店的营业时间延长到16小时以上,一些位于繁华地区的便利店甚至延长到24小时,并给予加盟者加盟费减半的优惠。某北京便利店品牌的老总曾对记者说:“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在7-11等洋品牌进来之前圈到更多的地。” 前景广阔 物美集团负责便利店事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便利店数量与该城市的人口及人均收入的水平有直接的关联。例如上海目前有3300家便利店超市,而北京的便利店数量就明显不足。北京市连锁办主任李爱告诉记者,与大超市的经营业态不同,便利店之所以赢得市场,一是由于实行统一配送,商品品种丰富、货源充足,可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二是便利店有着非常强大的服务功能,消费者可以在店内得到洗衣、彩扩、电话卡等多种服务。 便利店业态专家黄江明认为,从北京的生活水平来讲,便利店在北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受政策、气候、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北京的便利店行业尚未进入普遍盈利的状况,7-11的经营和发展将与其他外来零售企业一样,遇到各种困难。虽然7-11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非常大,但究竟7-11能否在北京获得成功,还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