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璐瑶
2004年初,尽管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将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整个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仍然不到全国金融业总资产的3%;尽管中国保险业即将完成从千亿级到万亿级的跨越,但它在以实力为基础的金融行业当中仍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
在即将到来的金融混业模式下,中国保险业如何摆脱目前相对被动的地位,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无疑成了业内人士2004年最为关心的话题。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04年中国保险业将面临着两大转型,通过这两大转型,中国保险业将实现其做大做强的目标。一是中国保险业将实现由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的转型。二是中国保险业将实现由单一公司模式向集团公司架构的转型。规模和效益的平衡
经过2003年保险市场整体“效益型”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优先型”的转轨已见成效。
但是在实现由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规模和效益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保持或超过上一年保费增长率的同时,完成既定的利润计划指标,改变目前已经出现的为了维持年度利润水平、推迟或拖延年末已发生保险索赔案件的不正常现象则成了当务之急。
郝演苏认为,随着占据中国保险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在海外的上市,中国保险业将改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重规模、轻效益的局面。毕竟两大国有控股保险公司走完了成为国际化企业的第一步,国际投资者开始真正用国际标准要求和评价中国保险业,在海外上市的两大公司是否能够真正保持市场地位、成长能力和盈利水平,将直接体现在反映投资者信心的股价上。
两大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继续理顺企业运行机制的同时,将效益放在优先的层面,真正实现由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的转型,那种单纯按照保险费收入论短长的经营思维将面临严峻挑战。两大国有控股公司经营思想的转型将直接带动整个中国保险业盈利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保险市场运行秩序的优化。
由于保险公司的利润由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构成,而投资收益受外界环境影响,整个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保险业整体投资收益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进入2004年,各公司提升收益的主要手段是保证承保利润,各公司的利润压力必然会转移到承保工作上来,业务结构和业务质量成为各公司盈利战略的重心。
最后,为了实现经营利润,就必须控制经营风险,限制和淘汰不良标的。由于社会上存在一种对于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错误认识,认为限制和淘汰不良标的就是违背了保险经营的社会效益原则。实际上,凡是经济效益好的保险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好。那种为了迎合所谓的社会需要,不顾商业经营原则所开发的产品,不仅没有经济效益,相反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倒退,最终将破坏整个社会的效益。集团化模式初显
2003年,随着三大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和集团化改制的完成,中国保险市场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五大集团公司。其中,以保险业务为主体的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保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以保险业务为主的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
尽管通过集团化运营,可以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实现分业管理、交叉作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寿险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的共享,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开发各类保险衍生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值服务。
但是,郝演苏同时指出,在目前的中国保险市场,实现由单一公司模式向集团公司架构的转型,要注意防止出现“一窝蜂”现象,避免不顾企业实际条件,盲目攀比,离开资本市场,简单地通过企业内部分拆方式实现集团化的倾向。
他认为,在集团化经营的模式下,通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集团,可以进行金融混业模式的尝试,可以大规模地吸引国内外资本,可以在通过资本杠杆实现保险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而且,通过集团化经营,还可以实现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提升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即将到来的金融混业模式下,中国保险业也可以摆脱目前相对被动的地位,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拥有自己足够的“话语权”。寿险经营策略变化
郝演苏告诉记者,2004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在实现这两大转型的过程中,还会在局部层面出现为了保证实现这两种转型所需要的经营策略变化。
比如,寿险市场上的保障型和期缴型产品将成为主流。由于片面追求规模,寿险市场上理财型趸缴产品曾经红极一时,但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寿险业投资收益水平下降,导致市场上出现了投保人对于保险业的“信心利差损”,影响了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可以预料,为了实现效益优先,保障型和期缴型产品将成为寿险市场的主流,从而奠定寿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础。
又比如,寿险业将重新评价银行保险产品。由于我国并没有如同国外许多国家那样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在严格分业经营的模式下,目前的银保合作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使保险业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银行保险产品的手续费上升,以五年期趸缴业务为主的分红型产品在为寿险公司埋下现金流隐患的同时又造成局部保险市场资源的破坏。同时,由于分红收益远离客户的心理预期,这种银行保险产品不仅制造了银保合作的矛盾,而且对于寿险公司的市场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寿险业将理性看待银保合作,通过设计长期、期缴、保障型产品,在双赢的基础上开展银行和保险之间的业务合作。
还有,多元化寿险销售体制的试验将全面展开。多元化的寿险销售模式将进入试验阶段,有些寿险公司已经通过组建销售服务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尝试建立一种实行公司化管理的销售服务系统,一些有条件的营销员或机构也开始通过尝试组建寿险专业代理公司或经纪公司。
郝演苏预测,2004年的中国保险市场,保险费收入增长速度可能会出现放缓的趋势,但整个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将会产生许多亮点,整个中国保险市场将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实现开放和进步的各项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