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中国保险业有300亿资金缺口 财务不乐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7日 11:31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魏璇 在一份最新的行业风险分析报告中,标准普尔认为,筹募资金最可能的方法是上市 “标准普尔对中国内地保险业的前景展望是‘尚在发展’,财政实力存在‘改善’或者‘恶化’两种可能性。”在这家世界著名的评级机构本周发布的对中国金融业最新的评估 “我们没有非常详细的信息,只能通过公开渠道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估,所以暂时没有对单个保险公司的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只是做‘行业风险分析’。”标普亚太区金融服务评级董事曾永兴说。 在这份行业风险分析报告中,标普认为,至少需要注入200亿~300亿元人民币填补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资金缺口,其中寿险业150亿~200亿元,非人寿保险业需要70亿~100亿元。造成巨大资金缺口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保险公司。为此,标普提出,筹募资金最可能的方法是上市。 财务不容乐观 2002年中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4.7%,达到3050亿元,但要进一步增强保险公司的财力,仍然任务艰巨。 题为“保险业增长迅速,资金支持是发展关键”的标普报告指出,中国一些较晚成立的保险公司的财力情况可能稍好,但它们都是从很小的资本基数迅速扩张,因此资金水平需要得到不断的支持,才能与不断增长的保费基数持平。 曾怡景概括,“有寿险业务的公司都存在着历史遗留的利差损;无论寿险还是非寿险业务,都面临着资本总额偏低的情况。”利差损是指在1980~1999年间发出的寿险保单给投保人较高的保证费率,这与保险公司目前的低投资收益之间形成巨大差距。 2002年国内非寿险业取得高达88%的综合费率,而寿险业在利差损的困扰下,取得0.4%的正数资产回报率。综合费率是指赔款损失率和承保费用率相加的算术数字,超过100%表示保险公司出现亏损。但是标普怀疑中国的保险公司一般不一定遵守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和责任准备金做法,他们的利润有被夸大的可能。 偿付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2002年全国保费收入比1980年增长了23倍,但“老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据人保在上市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监管机构要求的50%,偿付缺口达到31亿元。 此外,虽然非寿险行业2002年的综合成本率为88%,但是其中60%是行业理赔率,20%是费用率。非寿险业责任准备金与净保费收入的比率约为64%,低于亚洲区其他国家的普遍水平;行业平均偿付能力(所有者权益比净保费收入)约33%。据标普估算,若要行业偿付能力达到50%的水平,至少需要再注入100亿元的资本金。 与非寿险业相比,90年代后期高达6.5%的承诺回报率,让寿险公司不堪重负。“利差损的问题由于对保险公司投资的限制性调控而加剧,反过来又削弱了保险公司有效灵活地管理资产和负债能力”。曾怡景指出,中国人寿以及平安、太平洋这样的老股份制保险公司,是利差损的主要承担者。一些保险公司“已处于技术性资不抵债的状况,注资是继续扩张的必然前提”。 新的风险 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在周边市场费率相对坚挺的背景下,中国产险市场的费率水平仍然偏软,在很多大型项目中出现恶性竞争、争相降价的无序局面。2003年年初,监管层进一步以车险费率为代表放松控制后,保险公司仍然坚持以争抢市场份额为导向,费率水平已经出现进一步向下调整的趋势。 “这个形势与国际保险市场严重背离,需要引起相当重视,否则就可能意味着新的风险在中国保险市场内部形成。”曾怡景指出。 据国内非寿险业专家透露,去年以来非寿险市场因恶性竞争导致费率一再下滑,已经影响到向国际市场分保。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分保不出去,只能由直接保险公司承担,或者由内地几家公司共同承担。 在寿险领域,目前依然沿用的1990~1993年版的生命表,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人承担的风险周期和程度,寿险保单不当定价随处可见。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新版生命表的修订工作已于近期启动,保监会预期2006年可以完成。 “解决资本能力不足、筹集新资金的可能途径是上市”。这是标普给中国保险业开出的药方。“上市对信息的高度透明以及股东对利润的追求,都会迫使保险公司更加关注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优化经营和管理的模式,从而在根本上对保险业有所革新”。 上个月人保在香港上市成功后,筹集约50亿元人民币资金,缓解了资本偿付能力不足的困难。正在上市推介阶段的中国人寿得益于行业的宽广发展前景,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有望募集到约230亿元人民币资金解决偿付能力问题。平安集团也在积极筹划香港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