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欧洲银行集体淡出深圳 亏损严重走为上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3日 07:2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贾玉宝 深圳报道 公元2003年11月27日,法国巴黎银行深圳分行在开业17周年之际宣告关闭。 这是近三年来淡出深圳的第四家欧洲银行。同时关闭的还有法国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荷兰商业银行则早在2001年和2002年就先后撤离了深圳。 在深圳新都酒店3楼的两家法国银行办公地点,巴黎银行正在清算当中,而隔壁房间的兴业银行除门前的标志尚未褪去外,已是人去楼空。 对此,深圳银监局副局长熊良俊认为,外资银行撤离深圳的原因与银监会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以及欧洲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均没有关系。惟一有联系的是,“外资银行更多的是从全球发展战略中考虑,并以此来调整他们在中国的网点布局”。 然而,某商业银行人士直言,“欧洲银行撤离深圳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本地的业务量不大,亏损严重,经营困难。” 就在巴黎银行深圳分行公告关闭的前一天,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主席贝柏乐在上海宣布,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业。 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11月底,新都酒店,法国巴黎银行深圳分行办公地。该行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目前不再开展任何业务,只是进行清算,并接待前来登记的债权人。” 12月1日,当记者拨通法国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的电话时,接听人却是大厦的一位清洁工,她说,“上周刚刚搬走了。” 同日,荷兰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曾入驻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的客户部经理对记者说:“荷兰商业银行嘛,生意不景气,去年就搬走了。”他回忆说,荷兰商业银行于1994年来深圳开办分行时,曾租下了处于黄金地段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的整个32层,占尽地利,但地理优势并未给该行带来业务优势。 据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有关人士介绍,上述几家欧洲银行陆续从深圳撤离后,现在留守的欧资银行还剩下荷兰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法国东方汇里银行等寥寥数家,其存款余额仅有数百万美元,总资产只占到深圳外资银行整体资产的几个百分点而已。 目前,在深圳业务开展活跃的外资银行主要是港资、美资和日资银行。 其中,汇丰、花旗、东亚和渣打银行的深圳分行的本外币业务量占当地外资同业的60%,人民币业务量则超过了80%。2002年,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的深圳分行还相应增加了各自的资本金,总共增加金额折合人民币4.4亿元。不仅如此,受CEPA之惠,东亚银行于10月初与深圳市商业银行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而2004年初,又将有永隆、大新、香港上海商业等3家港资银行登陆深圳。 即使如此,深圳外资银行的整体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据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的《深圳市外资银行存贷款余额变化趋势表》显示,自1990年以来,深圳外资银行的存款一直在10亿美元左右徘徊;相对应的,贷款却从1990年的与存款持平而一路攀升至目前的40亿美元左右,呈现明显的贷大于存现象。 “现在情况是,外资银行业务量停滞不前,亏损严重,经营越发困难。”一位长期从事国际业务的某商业银行人士说,“在这方面,银行越小,展业难度越大,欧洲银行尤其是这样,撤离深圳是其最好的选择。” 该人士认为,欧洲银行收缩在深业务的原因有三:一是欧洲企业在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银行业务量做不大,经营困难;二是受其母行投资策略的影响,不得不收缩在传统银行领域的投入,专注于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三是把目光投向辐射面更广、市场容量和影响更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此前数日,记者曾向法国兴业银行新加坡分行能源事业部陈浩咨询过该行在大陆的业务情况。他表示,法国兴业将突出其在能源金融服务领域的优势,以广州为业务中心,做大做强兴业在中国的能源金融业务。稍早前,法国兴业天津分行已被撤消。 记者从新成立的深圳金融办了解到,为吸收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深圳,深圳市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金融机构将总部设在深圳的,将获得500万元奖励等。对于此举,也有人士表示质疑,“总部设址和网点布局更多是市场的产物,所谓的奖励可能会收效甚微。” 转战长三角 “早期,一些外资银行将深圳视为了解中国政策和市场的窗口,尽管经营状况不好,前些年也勉强维持。”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银行业人士说,“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他们多少了解中国政策和市场了,自然会调整其在中国的网点布局,而长三角地区自然是其攻守的要冲,这完全是市场作用使然。” 或许并不是巧合。就在巴黎银行深圳分行公告关闭的前一天,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开张。 与深圳颇为相似,上海的外资银行经营状况也良莠不齐。一方面上海迎来大批外资银行的涌入,另一方面也遭遇外资银行的撤离现象,其撤离的外资银行数量甚至较深圳为多,且主要以日资银行为主。 2002年4月,三井住友、日联、瑞穗实业和东京三菱等四家日资银行由于国内母行合并的缘故,其在上海的分行家数由最多时的12家减少至4家。而东京三菱则在撤离上海分行的同时,保留了其在深圳的分行。 一位中资银行的人士分析,日资银行的撤离原因与欧资银行不尽相同,主要是受日本国内总行持续经营亏损的影响。进而,为了摆脱巨额不良资产的困扰,日本银行业掀起了一股合并浪潮,这种母公司级别的购并波及到其在华的金融机构,以致出现日资银行中国地区分行的整合、撤并现象。 “当然,我国对外资银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取消,也使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有所削弱。此外,业务拓展受限制,市场情况了解不深入也是外资银行撤离的原因。”这位人士说。 外资行不良率高 虽然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有着诸多不如意,选择撤离的外资银行毕竟是少数,多数外资行仍然坚守市场并进一步扩大业务量。 汇丰银行中国华南区工商业务总经理林询认为,目前是银行业的利薄期,各家银行基于不同的战略考虑,或进入或退出中国市场,但汇丰银行的中国攻略是坚定的,因为中国被视为汇丰银行未来发展的动力火车头。他说,汇丰银行集团主席一年里起码要去北京两次,与银行业监管层有一定接触,相信中国市场会给集团带来更多的贡献。 此前,法国兴业银行亦对外表示,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而一位已撤离上海的某日资银行有关负责人也说,因为日本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该行的本意并不想撤离中国,,虽然目前由于国内不良贷款等因素暂时撤离了,但将来一有机会,仍会卷土重来。 “抛开撤与进的问题,在业务经营上,外资银行也有着诸多的问题,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良率居高不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邱兆祥教授说。 邱兆祥说,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资料显示,在华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截止到2002年底,不良贷款率超过90%的有7家,超过20%的有24家,而其他违规操作行为亦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银监会宣布,将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并将在未来2~3年时间内对所有驻华外资银行进行现场检查。 当美联银行在华代表处因越权开展经营性业务被银监会处罚之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随即又向外资银行宣布了三条铁律:第一,不允许外资银行私自或变相突破对人民币客户对象和地域范围的限制;第二,外资银行要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第三,外资银行应结合在华业务的特点,对母行政策、规章制度和内控机制进行适当修订,提高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对于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与违规经营问题,邱兆祥开出了一剂药方。“诚然,水土不服是造成部分外资银行撤离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从长远考虑,中国市场决不能丢。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要做到增进了解,合规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调整战略,多从长远考虑,不因一时一地得失为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