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继续“外脑”计划 空降兵可能进驻四大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29日 12:27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黄嵘 上海报道 任职中国银行多年、丰富的国际金融工作经验显然在影响着新一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工作思路。 继11月下旬6位国际金融界知名人士就任银监会“外脑”后,“空降兵”之风又将刮向 “空降兵”只能“治标” 治本还需治理结构的改变 据一银行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四大国有银行引进海外人才的工作已经进行多年,如今在各行的不同职位上,都有“海归派”的身影。至于像此次银监会那样引进真正的外籍人士任职,还比较少见,更不用说担任要职。 据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统计,目前该行2000名员工中,海归派有6、7人,所居职位也不高,最高的一人也只是副处级。 工行研究部的一位研究员认为,引进国际人才对国有银行确实有一定好处,能够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但四大行问题的关键是体制,如果治理结构不改变,“这是治标不治本!” 上海财经大学李宏博士也认为,四大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根本区别在于体制。在海外任职的四大行负责人工作业绩明显高于国内同行,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能力就一定强过国内银行负责人,而是很大程度上说明体制环境造就人和业绩。 外资意图在掌控话语权 国企是更适合的战略投资者 而这也是刘明康一整套四大行改造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在2005年下半年之前推动的两项重要改革之一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欢迎外国投资者在国内银行中持股”;同时国有银行还将在最高层引入制衡体系:“银行将召开股东大会,决定谁在董事会中任职,并由董事会决定谁将担任CEO。” “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银行家同由政府任命的银行家根本区别在于,工作业绩目标不同。”上海市市政府参事陆世敏教授向记者分析道,“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银行家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政府任命的银行家则是以国家经济增长为目标,两个目标之间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任命的银行家并没有真正的决策权。这就是一些高风险的政策性贷款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部分贷款正严重拖累国有银行。” 而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博士表示,国有企业应该成为参股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 詹博士认为,外资不可能成为战略投资者主体。她分析说,其实外资收购中国国有银行的意愿不高。这并不表示他们不看好国有银行的发展前景,而是参股国有银行不符合外资的战略意图。对于外资来说,获得参股银行控制权是他们的重要目标。 “外资对一些小的股份制银行更感兴趣,因为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他们能逐渐掌握控制权。”陆世敏教授也赞同这一观点,他举例说,“浦发银行同花旗银行合资建立信用卡中心时,一开始浦发银行提出副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浦发派出;董事长和副总经理由花旗方面担任,但花旗不同意,一定要得到总经理职务,明显表现出要求掌握控制权的战略意图。” 复旦大学的熊继洲教授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国有企业参股四大行,出资人都是国家,不能很好地改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对此,詹博士则认为,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资委。“国资委是什么,这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已经将得很清楚了。国资委是出资人,是股东,是董事,不是行政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