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独立性太强 银行应该淡出汽车信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 13:53 新京报 | ||
就汽车金融业务将来的格局,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的汽车评论员钟师。 《新京报》:我在采访银监会新闻发言人时,他透露已经有近20家投资商向银监会表达了申请、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意向。那么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将会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汽车金融方面的业务? 钟师:如果说中国汽车产业曾被称作幼稚产业的话,那么汽车金融服务业就该被称为婴儿产业。由于汽车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有极大的不同,独立性太强,根本不适合商业银行来运作,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都是由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操盘。以前中国没有专业化和独立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所以这种市场缺位被商业银行来填补。 未来几年的实践将证明,汽车金融板块对商业银行业务已构成了鸡肋,形成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汽车市场热时相关行业都跟着热,各家银行不管自己有没有“金刚钻”,全都去揽汽车金融服务的“瓷器活”。结果有些保险公司看到大势不妙先抽身跳脱出来,但许多银行已经“贷台高筑”想脱身也难,只能先控制住新的消费信贷投放盘子。 即使现在汽车金融公司不介入这块市场,商业银行本身就在节节败退,商业银行应该逐步退出“客串”的汽车金融行业,让真正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取而代之,各就各位。 一般不可能“零利率” 《新京报》:细则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这使得部分消费者的“零利率贷款购车”优惠的美梦成为泡影,请问利率优势不再有的情况下,汽车金融公司如何和商业银行比拼?国外汽车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钟师:“零利率”贷款购车是美国在非常时期推出的非常手段,是美国三巨头为了避免当初“9·11事件”可能带来的车市崩盘而采取的类似打强心针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别指望厂商赔本赚吆喝。西方的市场是发育成熟的市场,金融服务业主要是靠拼服务质量,利率优惠竞争不是没有,但绝对不会打得互相出血。 国内新的汽车金融公司一旦介入市场,必然与商业银行走的是不同的经营模式,所以在没有形成同质化模式的前提下就不会去打简单的利率(价格)战。 汽车金融前行要冒险 《新京报》:银监会对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大多表示乐观,请问汽车金融公司发展中间是否也应该注意某些问题? 钟师:首先要区别对待两类企业,没有国际合作背景的国内金融公司介入这行将会困难重重,主要是没有专业诀窍和从业经验。但是不等于说国外汽车金融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就一马平川了,主要是中国的市场基础平台与国外成熟规范市场条件大为不同,国外金融巨头即使怀揣十八般武艺,但到中国市场就应调整战术,毕竟市场规则大有不同。 在汽车产业方面,有大众前期铺路,后来者都能看清路险所在。但在汽车金融方面,大家都是开拓者,冒着同样的风险,主要是要面对政策完善过程、某些限制壁垒、与厂家和商家、消费者的四角关系的处理。 业务推进要先慢后快 《新京报》:商业银行在汽车信贷方面已经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那么汽车金融公司如何化解金融风险?您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钟师:化解风险的惟一途径就是先对外设置好市场游戏规则,对内设置好管理制度,业务推进上以点带面。近年来商业银行做汽车金融存在许多问题,不是简单的经验不足,而是先贪后乱,以为是块肥肉一窝蜂地拥上,为了争所谓的市场份额和提高业绩,降低监管标准而乱放贷。 《新京报》:此次细则的颁布将在多大程度上加速外国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步伐?将对汽车服务领域有何影响? 钟师:这次细则对所有从业者都是一视同仁的,只是能让国际巨头进入,至于进来后的步伐走得快慢是由其他综合因素所决定的。细则像第一道闸门。在过渡期主要是两类模式并存,即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到商业银行逐步退出该领域后,剩下的就是同类的汽车金融公司之间的较量了。 本报记者 吕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