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林预警钢铁产业2005年供过于求1.48亿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 07:37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王义伟11日北京报道】 中国的钢铁产业是否出现过热问题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民营钢铁企业因其黑马般迅猛的增长,令专家学者侧目而视。 今天在对外经贸大学W TO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学术年会上,张汉林教授领军完成的分 钢铁业曾被认为是入世后面临严峻冲击的行业,但是两年来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的中国钢铁业,产量激增、消费激增、利润激增、进口激增,连带着投资也在不断地扩展中。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冶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74.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9.3倍。 另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42亿吨,比预测的市场需求高出1.48亿吨。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不但我国的原料供给能力达不到,整个钢铁行业也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张汉林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和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看到建筑用钢需求旺盛,价格攀升,不经论证就匆匆上马,而没有把所上的产品、项目、市场定位放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上考虑,也没有一个长期的考虑。钢铁产业新生力量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且以民企外企为主,是这一轮钢铁热的一个特点。 张汉林认为,由于原料供给问题,中国钢铁业越来越依赖进口矿石,这就使得一些精明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大胆远离矿山,把资金投向沿海地区。如果把距离海岸线300公里的地区划为沿海地区,其特点就十分显著。 2002年,沿海地区集中了中国67家重点钢铁企业中的29家,集中了中国47.7%的粗钢产量和42.3%的钢材产量。这一趋势在2003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统计,沿海地带在建钢厂和准备上马的钢铁项目投资规模,大致将超过1.5亿吨之巨。针对钢铁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问题,张汉林认为应加快总体的政策调整和战略转移,包括用全球的眼光进行结构调整、防止普通钢材重复投资、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协调资源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等。其中在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大有作为。他认为民营企业上海复星注资南京钢铁集团及与建龙合资的宁波建龙钢铁公司是一条可行之路。 对钢铁国企而言,民营资本的进入是推动机制变革的最佳动力。同样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国企的联合重组,逐步积累行业经验,向钢铁业的高端领域发展。(12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