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专家评论:全球粮价随时会大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 13:35 《财经》杂志 | ||
全球粮食市场上充满了干柴,粮价随时会涨,需要的只是一根火柴。最好尽早告诉国内外生产者和消费者,大家都来增加生产和节制消费。这个信息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不透明总会使事更糟。 □宋国青/文 本栏目上两期都在谈存货问题尤其是粮食存货问题。从去年以来,我的感觉是,全球粮食市场上充满了干柴,粮价随时会涨,需要的只是一根火柴。本来国内粮价半年以前就该快速上升,是SARS推迟了这个过程。这里谈一些我自己对问题的研究结果,说到的估计数字是非常粗的。现在说的主要是结论,道理和依据尽量从略。 目前,包括库存损耗在内的中国粮食年度总消费估计约5.1亿吨弱,2002年的总供给(国内产量加净进口)为4.6亿吨弱,今年估计4.5亿吨弱。这里有0.5亿~0.6亿吨的年度缺口靠挖库存来弥补。现在一般提到的粮食库存是指商业机构和政府的储备存粮,而农民家中还有更多的存粮,两者合起来才是全社会总存粮。在过去几年,商业存粮下降幅度很大,但农民存粮也在变化。 估计的结果是,日历年度末全社会粮食库存与年度总消费的比例在1980年约为60%,后来不断上升,1996~1998年间上升到120%左右,从2000年开始快速下降,2003年末大约有70%(这个数字有很大的估计误差,包括最近几年消费估计的累计误差)。按中国的情况这可以理解为快到底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挖库存已经难为平衡供求起太大的作用。 现在要平衡供求缺口,一是压消费,二是增加国内产量,三是增加净进口,三者都只能靠涨价。在过去20年,中国粮食净进口的较大幅度波动总是引起国际粮价的猛烈波动。在1995和1996两年,中国粮食净进口合计约3000万吨,此前三年是净出口。这样一个变化使国际粮价涨了约50%。现在中国要在短期内增加1000万吨以上的年度净进口,国际粮价必然大涨。 我自己估计的国内粮食总消费的价格弹性为0.15~0.2。就是说,通过压消费来平衡缺口,粮价上升幅度约为消费减小幅度的5~7倍;要让总消费减3%,真实粮价得涨15~20%。说粮食的价格弹性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消费的相对减小完全是次要的。 国内粮食产量的价格弹性是一个关键数据。过去有的研究认为,粮食生产对价格的反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这是由计量方面一些问题所引起的(生产者是对预期价格而不是当前价格作反应),不足为据。在中长期,粮食生产的价格弹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短期的弹性确实非常小。我过去的研究结果是,预期价格变化对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南方平均1年半时间,在北方是两年。其实国际粮价对中国粮食进口的猛烈反应,也是因为短期的供给弹性非常小。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进口,国外生产来不及反应,只能挖库存和压消费。如果别人预期你的需求是短期的,就可以挖库存,如果预期你的需求变化是长期的,就是另外的故事。 政府和商业存粮想像起来可以起到平抑供给和粮价的作用,但过去的记录几乎是相反的。在大的粮价上升开始的时候,政府在挖库存,到了后来变成增加库存,这时粮价上涨更厉害。 所以未来两三年粮价要显著上升,上升的幅度取决于农民的存粮意向。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农民必然会继续大挖存粮。明年可能会再挖一点,后年就不一定了,也许还会增加,那样粮价会涨得很凶。这取决于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有说法援引国际上的存粮安全比例来说中国存粮还很多。如果现在还很多的话,那过去就是比太多还多。比太多还多的事情持续了10多年,不是"不合理"三个字能解释的。就算不合理,也没有什么办法让农民行为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办学习班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的信息,最好尽可能早地告诉国内外生产者和消费者,大家都来增加生产和节制消费。这个信息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不透明总是会使事情更糟糕。-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