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市场打破商业银行垄断 汽车金融产生变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4日 08:1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2003年秋天,一直被商业银行垄断的中国车贷市场将无情地被汽车金融公司所打破 国际金融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一直被商业银行垄断的中国车贷市场,在2003年秋天迎来劲敌。而久为业界担忧的中国汽车金融防线的撕破,其实是以一个相当低调的方式完成了过渡:“十一”黄金周第三天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就连和政策层保持紧密联系的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也颇感诧异。记者第一时间致电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消费信贷中心负责人,得到的回答是“一直在传‘快了’,没想到还是很突然。”其余几家国有银行的部门负责人此后也表露了“毫无思想准备”的意思。 长假缓冲后的市场,相对平静,也疏散了本可能引发媒体蜂拥报道的高峰。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在中国车贷即将引发变局“前夜”,被保护状态下的商业银行,难免有应和之声:短期内不会对中国车贷割据产生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要等到一两年之后。但商业银行更多的声音来自车贷市场久有的“缺口”:自身无法解决的体制,产品利率、首付比例,包括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等等问题,商业银行正期盼着相关政策、监管措施的尽快出台。 北京大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所主任樊纲日前与本报记者聊及此话题时表示,“《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在于规范市场。”言下之意,不必过多关注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竞合态势,新政策的出台,能够在推动汽车产业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诚信经济再度警醒 虽然贷款人拖欠或不还款原因很多,但从已发生的保险索赔案来看,群发性、区域性和故意性拖欠,蓄意诈骗者占多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此业务上处于亏损状态,其根源在于中国长期缺乏一个完整、系统、合理的个人征信体系 在中国各汽车销售商挨门林立的上海市中山北路,购车族络绎不绝。以至几款紧俏车型必须缴纳5000至20000万元加急费,才能顺利到手。接近4万元的牌照费不算,各类名目繁多的收费往往“随车到手”。然而,购车大军仍旧在此背景下快速膨胀。在消费信贷举步维艰、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的今天,有意思的现象是,车贷市场却呈现超常规的增幅攀升。 记者手头掌握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未来几年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汽车销售中,最多只有10%-15%涉及汽车信贷,而全球市场的这一比例平均达到70%。另外,中国目前有能力购买汽车的家庭约有800万家,预计5年后将达到4200万家。而国内汽车市场的总市值也在以10%的年增长率递增,照这速度,2007年以后将翻一番。 还有一份调查数据,却不得不令人深思:目前私车贷款约30%违约还款,10%的汽车贷款难以收回,多数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上亏本经营。虽然贷款人拖欠或不还款原因很多,但从已发生的保险索赔案来看,群发性、区域性和故意性拖欠,蓄意诈骗者占多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此业务上处于亏损状态。根源在于中国长期缺乏一个完整、系统、合理的个人征信体系。 中国目前的车贷保险大多是与银行捆绑销售,消费者买车向银行贷款,银行为规避风险,要求消费者必须同时向保险公司购买一份车贷保险,当消费者没有能力或者拖欠贷款时,风险便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但保险公司为道德风险埋单的金额超过预支额度时,就不得不选择退出和打破原有的运作链。 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不到两周,太平洋保险已在上海率先宣布较大规模范围重新推出车贷保险,其争夺市场的急迫心情可窥一斑。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不忘告诫太保,“这是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做法,但风险仍较大。产险公司此前退出,主要原因是车贷保险的经营风险巨大,不仅赔付率高,而且保险公司还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应对层出不穷的骗保事件,使得保险公司亏损严重。” 上海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车贷履约险停办,暴露了保险公司的管理漏洞,我们正在对车贷保险这一业务作更准确的核算,希望尽快重返市场。”同时,这位负责人显得很无奈,“市场整体的信用缺失,我们无能为力,也不是靠一两家保险公司为道德风险埋单可以解决的。” 这位负责人的话其实蕴涵两层意思:其一,车贷市场因为风险的存在,才体现出保险公司的价值。“撤离”,意味着较大风险,同时也有潜在的巨大利润,因此,重返市场的念头才会如此迫切。其二,从车贷保险的长远发展看,治本发展之道还是建立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 高端市场激战在即 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专业化优势,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全球范围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市场信誉。汽车信贷市场在引入新的竞争之后,为占领市场,各方肯定都会想方设法推出各种优惠措施 尽管谁都清楚,一两年之后,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即将开始一场难以避免的竞争。但对中资银行直接构成威胁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其实远非外界想象的激情高涨。传言中极可能最先操办业务的通用、福特和大众三家,也未表露过多话语。市场人士表示,虽然外资对这个办法期盼已久,但在细则出台之前,不可能也没办法轻举妄动。 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内部人士甚至对记者说,“即使细则出台,我们也不会高调地去争夺市场份额。”这种状态,和当初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中国境内居民外币业务的场景极为相似。花旗银行浦西支行热烈开业之后,媒体对其关注更多来自“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中的划时代意义”,甚至夹杂着一些看客图新鲜的心理。而从一开始就被外界预感“巨大的市场冲击”却没有如期而至,因为现实情况是:外资只对这一市场的小部分高端客户感兴趣,目标客户不尽相同,中外资银行因此相安无事。 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的开拓自然也不例外。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消费信贷中心负责人认为,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在现有融资渠道下难以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他们在中国开展业务需要人民币,融资是摆在这些汽车巨头面前最大的难题,如果通过同业拆借发展业务,很可能使利率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而且,根据《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能从事汽车租赁业务,而这项业务恰是国外很多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汽车金融公司也不能设立分支机构,而且只能从商业银行贷款,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开展。 因此冷静下来细想,必会发现,在资金、体制、信用环境都不完备的前提下,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只可能小步前行。最实际的做法就是用有限资金,拓展最有价值的客户群体。 当然,准许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然结果,肯定是“鲶鱼效应”,对起步较晚、体制不完善的中国车贷市场,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体制变革和市场规范的改革过程。 工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专业化优势,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全球范围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市场信誉。汽车信贷市场在引入新的竞争之后,无论是银行还是汽车金融公司,为占领市场,肯定都会想方设法推出各种优惠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中资银行应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与优质的金融服务来开发市场,同时该领域的开发,也为银行交叉销售其他金融产品提供机会。因此,中资银行可以通过转变单一业务模式,比如消费者在中资银行汽车贷款,银行可以给消费者信用卡、住房贷款利率的优惠,用庞大的金融体系赢得竞争。 “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和中资银行在竞争同时,更可能发展成合作伙伴,前者通过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市场的细分将是大势所趋。” 中资车贷急盼改制 在“不言放弃”身后,商业银行其实有难以掩饰的担忧:汽车金融业对中资银行来说是综合业务平台上的单一业务,而对外资金融机构来说是单一业务平台上的单一业务 在和上海多家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部门负责人的接触中,记者发现,对此前外界把“汽车消费信贷”等同于“汽车金融”的说法,这些车贷专家颇不以为然。 “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金融产业,实则是一手牵三方,厂家、商家和消费者。而且保证生产资金、流通资金、消费资金的顺畅运转。实现汽车工业集团的战略意图,以及扩大汽车市场规模,促进汽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发展。也正因为此,国外的汽车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 最直接的差异就体现在经营目的不同:汽车金融公司是为提高整个汽车制造商的赢利和总公司的股东利益。说具体点,是通过汽车制造商庞大的客户基础,来创造巨额利润,使整个汽车生产和销售流程更为灵活,并有效降低风险。同时,扩展到其他金融和保险服务。而对中资银行来说,利息收入是开展车贷业务的惟一利润来源和主要经营目的,商业银行车贷业务只能依靠贷款获取利差,而汽车金融公司则可能实施变相零利率或超低利率,比如其母公司提供优惠车价,汽车金融公司虽然表面上收取借款人的利息,但实际上却是变相的零利率或超低利率。 巨大的经营目的差异,直接导致效率和效益悬殊。《汽车金融公司管理条例》出台后,甚至有一部分市场观点质疑,中资银行是否有必要拼命挣扎保护这块业务。“从长远看,银行将逐渐退出本身并不占优势的个人车贷业务,而向汽车金融公司的后台融资服务方向发展。” 不过,上海多家银行均对“淡出”断然否定。一家商业银行车贷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车贷业务总量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占比仍有限,但车贷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系列中的一个品种,商业银行肯定不会放弃,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将大大加速商业银行车贷业务,以及相关业务的创新进度。 但在“不言放弃”的身后,商业银行其实有难以掩饰的担忧:汽车金融业对中资银行来说是综合业务平台上的单一业务,而对外资金融机构来说是单一业务平台上的单一业务。某国有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办理车贷的部门不过是私人业务部下的一个二级分部,业务也仅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这和外资金融公司从票据融资、融资租赁、设备融资到存贷款等全方位服务相比,明显捉襟见肘。” “我们希望车贷业务能够分离于其他业务,类似目前信用卡中心和票据中心的做法。条件成熟时甚至考虑独立核算,独资或合资成立专门的汽车金融公司,依托母银行的强大资金实力、结算网络和分支机构,对多种汽车品种提供金融服务。”去年以来,希望将车贷业务分拆救市的呼声,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再次高涨。 当然,构想成立的必要条件是:监管、政策、法律和个人信用环境的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车贷业务领域将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如果一系列配套服务措施没能跟上,将给市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链接 汽车金融服务是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包括对经销商库存融资和对汽车营运机构及用户的消费信贷或融资租赁。从金融服务方式看,除提供信贷业务之外,还包括融资性租赁、购车储蓄、汽车消费保险和信用卡等。 目前全球每年新旧车销售收入约1.3万亿美元,其中30%(3850亿)是现金销售,约70%(9150亿)有融资性安排。在9150亿的融资性销售中,新车销售占了56%(5150亿),旧车占了44%(4000亿);在具体销售形式中,贷款占78%(7150亿),融资租赁占22%(2000亿);在地域分布上,北美占46%(4200亿),西欧占28%(2550亿),世界其他地区占26%(2400亿),年增长率在2%-2%左右。 (以上数据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