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民间资本投资中小金融机构热情高涨,主要是看好投资的三大显性收益和三大隐性收益。专家认为,六大收益中,有些是投资者应该得到的,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
三大显性收益是:
一、直接的资本投资回报。鄞州银行提供的材料显示,该行今年可望实现税后利润6000万元左右,粗略计算,年投资回报高达约27%;而温州市商业银行行长办公室副主任江小建表示,今年温州市商业银行的年投资回报约在4%左右。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别,杭州商学院金融学院应宜逊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是不同银行间的历史包袱不同。包袱重的银行,肯定会将一部分利润用来冲销历史上的呆坏账。江小建的解释则更表明了民资投入商业银行的真实目的,“股东看重的是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而不是一时的分红。”
二、可以更方便贷款。尽管决策层和理论界均认为应该对银行股东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进行严格限制,防止他们以贷款的形式抽回资本金,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股东企业一般都是经营业绩良好的“黄金客户”,是其他银行的争夺对象,因此银行还是乐于将资金贷给这些企业。
温州市商业银行负责人坦承,新股东进入后,会将其相当部分的银行业务转移过来,这对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是十分有利的。只要股东企业贷款手续齐备,贷款额不会受到限制。但商业银行同时也坚持两条原则:股东企业和其他企业在待遇上完全一致,不能享受额外待遇;股东企业不能用股权在本行质押贷款。从而制约股东企业抽走资本金。
泉州商业银行刘中黔认为应对股东贷款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说,一些民营企业经营业绩起伏较大,如果在同一家商业银行贷款过多,产生的信贷风险也很大,在目前信用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对股东企业的贷款也要严格控制,这方面需要监管部门进行规范。
三、社会形象的回报。记者在调研时发现,许多股东认为参股银行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红蜻蜓集团总裁钟普明就说,消费者如果知道红蜻蜓集团是银行股东,对我们资信和品牌的认可程度也会相应提升。
如果仅靠这三种收益,还不足以对民间资本形成强大吸引力。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还寄望于三大“隐性收益”:
第一是银行的“壳资源”。成立一家新的银行机构要经过多重审批关,难度很大,而一些资产状况较好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尽管资本金在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但总资产都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以鄞州银行为例,改制后总股本2.2亿元,但存款余额超过1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80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4000多万元,这样一个极具增值潜力的“壳资源”不仅具有自身的盈利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融资功能。
兴业银行董事局秘书唐斌认为,在中小型金融机构吸引民间资本参股时,一定要对自身的“壳资源”进行科学评估,进而确定增资扩股时的每股价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是改制后的中小型银行具备上市机会,可使投资者获得丰厚的“上市收益”。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今后决策层可能会给予商业银行更多的上市额度。一旦上市,中小型商业银行将有一个质的提升,对于初期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是难以估算的。
第三,伴随商业银行的不断开放发展,可使进入其领域的民营企业获得更多“机遇收益”。福建省晋江市部分有意投资银行业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我国商业性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就是不断向民间资本放开,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到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民间资本会越来越多参与进来。国有四大银行在剥离1.4万亿不良资产后,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这些呆坏账,不可能通过“印钞票”或者促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就能解决,只有引进更多的体制外资本,真正实现市场背景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这其中,民间资本可以抓到很多机遇。而越早进入这一领域,就可以越多地积累相关的技术和资源,就越有可能抓住更多的市场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