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监管风暴:银监会彻查股份制银行分支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5日 07:3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杜艳 南京、上海报道 10月11日,星期六,一个本应在郊外享受新鲜空气的日子。南京中山北路的鼓楼新晨大厦内,民生银行南京分行风险管理部和会计室人影穿梭,异常忙碌。 让他们紧张加班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检查。9月底,南京市银监局筹备组向民生银行南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此次检查涉及的民生银行分支行可能囊括了其业务发展的主要6大分行,如上海分行、深圳分行、广州分行、杭州分行、北京分行等,这6个行支撑了民生银行全国业务量的80%。另据了解,在南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中,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亦在被检查之列;而全国范围内,银监会的触角更将延伸到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75个分支机构。 聚焦民生南京分行 10月14日,检查的第一天。 “检查组已经来了,有六七个人吧,今天主要是先听一下银行方方面面的总体汇报,明前才开始正常的检查。”民生南京分行某业务部门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透露,迎接检查组的主要部门是风险管理部,检查中涉及到具体业务时再由具体部门配合,大致包括公司业务部、国际业务部、零售银行部等三大部门。“检查的结果现在还不好讲,要看从什么角度来检查了。” 此前有媒体称,之所以选择民生南京分行进行检查,是因为该行的个人贷款增速连创全市第一,在南京金融界锋芒毕露——去年该行在南京的贷款总量为27亿元,今年1~9月份已达67亿元,其中个人贷款余额从零发展到5亿元,增速连续三个月居全市同行之首,增量居全市第三。对此,民生南京分行的解释是,“只是例行检查,并不像有些报道所言好像民生真有什么‘猛料’。” 民生方面表示,该行个人业务的增长,主要缘于准备海外上市的扩张需求。“海外上市有一个条件,必须要求业务的平衡发展,民生的个人业务量占比太小,必须发展个贷,这样可以使风险相对分散。” 这一说法,与2002年麦肯锡公司对民生银行进行的测评结果不谋而合。 麦肯锡的测评认为,民生个人业务占量过小,这是个危险信号,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原因在于,对公业务受多融资渠道与多方面关系(如银行人员频繁跳动)影响,不大稳定;而个人业务主要取决于产品,变化相对较小。 “现在个贷占贷款总量的5%左右,要争取达到30%。”该负责人表示,现在距离总行下达的个贷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而对公业务的迅速发展,则主要是通过厂商一票通业务,以及向周边城市辐射带动的。“周边业务已经辐射到江苏全省和安徽,在整个业务量中占比不可小觑。”民生南京分行一位业务部负责人称(注:民生银行在江苏只有南京分行一个营业机构,在安徽没有)。 对此业务发展模式,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各股份制银行都在积极拓展异地业务,但实际上这里潜藏着一定的贷后监管风险,毕竟异地的信息不是完全对称、不是时时反映的”。 据悉,民生南京分行已经基本完成全年贷款指标,接下来将对贷款有所压缩。不过,有该行内部员工坦言:“为了扩张,总行给我们下达的各项指标都比较大,即使保持这样的高增速,对于完成总行的指标而言也是不为过的。” 大摸底酝酿已久 早在9月初,银监会即就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此次大规模检查事前并无任何风声,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酝酿着。 9月15日,银监会全面展开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场检查。而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对于股份制银行的问题,监管层其实早有关注,因为股份制银行的隐性风险要比四大行严重得多。” 该人士透露,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曾在8月底指出,股份制银行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股份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在决策方面受到关联企业、大股东的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权力不强,且有弱化趋势;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比较严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内部职工做案要引起关注;关联交易问题比较突出,有规不循、违规操作,内控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信贷风险增加,加上贷后监控不够,贷款被挪用的情况较多。 而贷款正是此次检查的目标所在。 据监管层人士透露,本次检查始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银监会刚刚成立,刘(明康)主席有要求,要求银监会摸清所有金融机构的风险底数,现在新机构的监管理念、监管方法都有所调整,一定要亲自下去检查摸清底数;二是贷款增长快隐藏了一些风险。”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周,记者数度致电上海银监局筹备组股份制银行监管处询问检查情况,经多次无人接听后得到的答复是:“下去检查了。”而银监会办公室则表示暂时不接受相关采访。 记者辗转获悉,本次检查是根据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进行现场检查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51号)要求,为进一步核实辖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专门就贷款五级分类(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实施情况、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5个方面)和200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质量情况进行的现场检查。检查时限为截止2003年6月30日《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各类贷款,并可在必要时追溯和顺延。 据悉,银监会要求,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贷款五级分类余额基础上,检查正常类比例至少为50%,关注类和次级类为100%,可疑类至少为30%;同时,上述检查的笔数至少须达到分行所有贷款总笔数的70%。新增贷款方面,检查至少应覆盖上半年发放贷款金额和笔数的70%。银监会还特别提到,消费贷款也应在检查之列。 “这次检查几乎囊括了银行的所有贷款业务,检查得很细,没有什么可以遗漏过去。”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科人士说,“贷款五级分类结果是否准确,是否通过‘借新还旧’、重组、直接与‘一逾两呆’贷款进行转换等方式进行分类,并造成分类结果严重不实等问题,将成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另据知情人透露,检查对象——全国75个分支机构的确立依据,主要是看各股份制银行下面分支行的业务发展状况,重点抽查一些存贷业务发展较突出的行。已经得到的消息是:这次检查中交行要检查12个分行,民生9个分行,光大8个分行。 信贷风险再成焦点 风云翻涌。 在银监会的检查风暴面前,信贷风险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现在,股份制银行贷款的潜在损失巨大,账面盈利与实际的潜在收益之间差距较大,这说明严格遵守会计监管的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一位银监局人士不无担忧地说。 如此背景之下,各商业银行上半年贷款节节攀高的势头,更是拨动了监管层的敏感神经。 一组来自《2003年上半年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报告》的数据表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投放进度和节奏明显快于往年同期。6月末,全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62.29亿元,同比增长28.87%,较年初增加1253.9亿元,同比多增615.65亿元。新增存贷比为67.4%,余额存贷比69.3%。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远高于存款增速,比年初增加534亿元,同比多增227.74亿元,新增存贷比达103.7%。 不断攀升的信贷数据,日益坚定了监管层出手的决心。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大量发行票据回笼货币,然而收效甚微。8月份,央行发力,采用刚性措施把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瞬间冻结了商业银行1500亿元资金。 但贷款增长大势依然未有明显转换迹象。 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2%,而上半年的数据是22.9%;8月末,这个数字上升到23.9%,创下7年以来的新高。 与此对应,央行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分别为89.5%、8.6%、0.3%和1.6%,与2002年同期相比,贷款融资比重上升了8.8个百分点,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分别下降6.1、0.4和2.3个百分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曾警告说: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下降应引起重视。上海银监局一位人士也认为,“间接融资的高增说明金融风险进一步集中,对银行而言这不是好事。” 银监会的全面检查,会不会让我们看到转变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