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出现在“首届企业竞争力年会上,他是前来领取“2003年最具竞争优势百家企业证书的。而恰恰在一年前的9月19日,东风与日产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时隔一年,当时在具有颠覆性合资模式上从容签字的苗圩此刻看来神情更加笃定。
“我打90分”
7月1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新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日产阳光轿车也在这一天正式投放市场。
这是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合资项目。新东风人员之众、资产规模之大、未来业务领域之广和双方即将展开的合作层次之深,在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合作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作为新公司的董事长苗圩显然对新东风充满信心,他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的宽广舞台上,新东风将带给世界观众异彩纷呈的发展传奇。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客车、轻型商用车及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它的销售目标是在2006年达到55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22万辆,商用车33万辆。
据悉,日产方面的人员如今已经全部到位,双方的战略合作已正式启动。当本报记者问:“经过近两个月近距离接触,您对双方的磨合有何评价?
苗圩答道:“双方合作的很愉快。记者追问:“如果让您给打个分数,您会打多少分?苗圩笑着说:“我打90分。
创新是企业竞争力之源
苗圩在“持续创新与超越的讲演中坦承,竞争不是坏事,竞争是促使企业不断进步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反过来害怕竞争是企业没有竞争力的表现。他强调,要使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就必须不断自己否定自己,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大踏步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然动力源泉。
上个世纪90年代,一度遥遥领先的东风落伍了,成为东风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期。苗圩指出,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东风长期以来的产品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只有中重型卡车;第二,当时东风的体制和机制已不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存在制度性的缺陷。
怎么办?创新。
第一个问题经过东风当时的领导班子的努力已很好地解决了,他们千方百计上轿车和轻型车,如今轿车和轻型车已经超过整个东风集团产销量的50%。
在产品结构调整还没有见到成效的时候,1999年东风启动了内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采取集中调控、分散经营模式。与过去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不同,东风开始实行矩阵式管理,既有若干个事业部,又有若干个职能部门,建立了若干个利润责任主体,然后把利润责任的目标下达到若干个责任主体。这样,就使得过去的厂长真正转变为经理,使他们知道做企业不是保质保量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而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薪酬分配方面,东风过去以工作量为考核标准,2000年改成效益考核,2001年导入了经济增加值薪酬考核指标,后来导入了EVA,相当于上市公司总资产利润率。
在组织设计结构方面,东风公司按照扁平化的模式设计了矩阵式管理结构。于是,在管理部门大大精简,从1999年的37个管理部门精简到现在的10个部门左右。管理人员改革前一共是2200人,改革以后不到300人,最近精简到160人。
在研发和营销方面东风也做了很大的努力。研发投入上逐年提高,营销方面导入了海外的一些营销经验,按照四位一体的方式、品牌专营方式规范营销体系。
苗圩总结说,通过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用工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使东风公司能够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2000年一举实现了扭亏的目标,当年实现了13.8亿的利润,并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变竞争压力为合作动力
据苗圩透露,日前东风正在和本田探讨在武汉开辟一个新的轿车整车合资企业,项目正在等待中央审批。
实际上东风已建立起了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形式。比如整车方面,跟标致雪铁龙、起亚合作,1999年销售量为20万辆,去年达41.5万辆;销售收入1999年为261亿,去年704亿;利润1999年为1700万,2000年13.8亿,2001年25亿,2002年达61亿。
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苗圩说,新东风将围绕“做强做大的主题,抓住国内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特别是轿车高速增长的机遇,抓住世界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资本运营国际化能力,采取合资重组、人才建设、管理提升和企业文化创造四方面的举措,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产销规模、销售收入、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工资五个指标翻番的目标。
按照新东风的既定规划,到2005年底或者再稍微长一点的时间,销售收入提升到1000亿元以上,综合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8%。苗圩透露,今年东风的销售收入大概要超过800亿,但是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到2005年仍有困难。
苗圩说,变竞争压力为合作动力,实行双赢,这样可以大大缓解跨国公司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和我国国有企业直接竞争的压力。他补充说,合资我们谋求的是双赢,我们让出一部分股份,换来我们很需要的资金、技术,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最终是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据悉,本月28日东风公司的总部将从大本营十堰迁至武汉,此前盛传已久的东风“迁都”之说终于尘埃落定。苗圩说,这样做是为东风的长远发展考虑的。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因为这一天恰好是34年前东风建厂的日子。届时,正如苗圩所说的那样,一个崭新的东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风公司将呈现在世人面前。(22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