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猛增苦果开始显现 建行重提吸储意味着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07日 11:18 经济观察报 | ||
就在建行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高歌猛进的时候,贷款猛增的苦果已经开始出现,日均备付率已经降到临界水平。这时,建行行长张恩照又发出“全行要继续把吸收存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促进各项存款稳定增长”的指示。 这是不是意味着已经销声匿迹达5年之久的各家银行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吸收存款的情况将要卷土重来? 贷款猛增之果 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升温,今年上半年以来,货币信贷一改往年存款猛增、贷款增长缓慢之势,出现了货币供应量猛增、贷款猛增、存款增长减缓之势。这种趋势已经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主体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货币供应量M2增长已处于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相对应,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度增加。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增速加快。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多增加1万亿元,增长22.9%。而四大银行仍然是贷款多增的主体,其本外币贷款合计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6500亿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多增额的62.8%。 对于贷款猛增的原因,政府和许多专家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他们在一个方面形成共识:货币信贷增长加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增长。与此同时,在房地产、汽车等消费热点带动下,消费信贷快速增长。此外,部分商业银行面临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压力,存在用新增贷款稀释不良贷款的动机。 贷款猛增的同时,各项存款增加幅度却低于贷款增加幅度。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6.7万亿元,同比多增加372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多增加2655亿元。企业和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增长总量和增长率已经低于贷款的增长总量和增长率。 由于存贷款增速不同于往年,金融机构备付金率出现下降趋势,6月末,金融机构备付金率平均为3.88%,比上年末下降2.59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银行为3.65%。 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备付金比率下降就会影响到正常的支付,备付金的作用是保证企业和储户取钱时银行账上有钱,否则只能通过强行拆借来解决,央行发现银行强行拆借之后就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罚款。四大银行的平均备付金率为3.65%,但是每家银行的备付金率都有很大的不同。 建行的存贷比相对比较高,备付压力大,大量资金都运用出去了,账面上的资金不足就有压力。在近日召开的建行分行行长年中工作会议上,建行行长张恩照指出了由于上半年贷款过快增长,全行资金逐月趋紧,全行新增存贷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信贷资金的压力日益增大,日均备付率降到临界水平。如果放任贷款过快增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便会骤然加大。 尽管建行新闻处的有关人士以商业机密的理由拒绝向记者提供有关数据,但是根据其他三大银行上半年的贷款状况以及四大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贷款状况,记者推算出,建行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343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167亿元,新增贷款和同比多增贷款数量均居四大银行首位。 作为四大银行中资产总量和规模最小的建行,却取得了新增贷款最多的成绩,其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对于这种情形的后果,张恩照有着清醒的认识,上半年拼命发放贷款的建行开始收紧口袋。他指出,全行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强贷款业务管理,切实防范风险,促进贷款业务稳步健康发展。在调控贷款总量的过程中,要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注意调整和优化结构,保证优质客户的信用需求,特别是战略性优质客户的信用需求,避免重大优质客户的流失。总行将加强对贷款总量和贷款结构变化的监测,适时适度采取新的调控措施,保持全年贷款投放平稳增长。 面对信贷资金日益增大的压力,张恩照提出,当前,全行要继续把吸收存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促进各项存款稳定增长。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998年以前,银行存贷款利差很大,加上又是通货膨胀,各家银行都实行存款立行的政策,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员工吸收存款。1998年以后,伴随着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以及央行先后8次降低利率,存贷款利差大幅减少,接连几年的存款猛增之后,银行的资金相对宽松,存款立行已经不再是国有银行的口号,近几年已经看不到国有银行拉存款的情形。因此有人担心,建行开始把吸收存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是不是意味着已经销声匿迹达5年之久的各家银行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吸收存款的情况将要卷土重来? 工行和中行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工行和中行并没有出现拉存款的情形。 资金成本猛增之变 贷款猛增之果已经导致金融市场上资金紧张、资金成本猛增。 某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同业部总经理曾经告诉记者,股份制银行不缺钱——只要有好的贷款项目,当天他就能够从四大银行拆借出所需资金。如今,这种好景已经不再。由于贷款猛增和备付金率下降,四大银行的资金供给出现紧张,依靠从四大银行拆借资金或者支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应也感到了压力,这种压力反映在从四大银行拆借资金的价格升高——从8月下旬开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走高,目前还处于2.8-3%之间的高位,这意味着股份制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已经大大提高。 不仅同业拆借利率上升,种种迹象表明,整个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开始变得紧张。 8月中旬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660亿元债券在8月下旬认购到位,加大了市场对现金的需求;8月23日,央行宣布,从9月21日开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从6.0%调高至7.0%,将影响银行贷款1500亿元,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首次收紧银根,银行的资金压力更加增大;8月26日华夏银行开始网上定价发行56亿元的新股,投资者纷纷申购,引发很多银行在北京、深圳、青岛等上海以外的分支机构出现资金高度紧张,大量的资金已经转移到上海,准备申购华夏银行股票。 种种原因之下,8月26日当天,市场突然出现现金饥荒,上海证交所的1天期回购协议利率猛升至15.85%,上涨了1424个基点。基准7天期回购协议利率上涨了75个基点,收于4.77%,而央行正回购600亿元的央行票据居然获得了至少6倍的认购。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资金紧张并非短期现象,近期内这种情况不可能得以缓解或消除。 流动性风险之忧 银行发放贷款高歌猛进的背后不仅仅是资金成本猛增,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随之猛增。 “在当前贷款猛增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有加大的趋势,这种趋势不容忽视。”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博士说。她指出,商业银行目前吸收的存款主要集中在短期存款,并且期限越来越短,而很多长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支取。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各家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甚至长期贷款。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投向主要是几个部分:从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到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再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都是长期贷款。由于长期贷款要经过好几年才能发现贷款质量,发放长期贷款有利于银行的财务报表更加漂亮。“但是存贷款期限不匹配蕴含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银行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储户都会把钱从银行提走,而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回,这时银行将会出现支付危机。因此,银行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詹向阳说。 一位银行业专家提醒记者,不能仅仅看眼前四大银行的存贷比,这说明不了问题。因为四大银行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良贷款,收不回来;另外,四大银行1999年剥离到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并没有从资产管理公司收到相应金额的现金补偿,这14000亿元资产在四大银行的账面上已经变成优质资产,但是在短期内这些优质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金融债券不可能变为可以流动的资金,不说存款减少得太多,只要减少20%将会全部暴露出来。如果存款大幅度减少,四大银行无疑将面临着支付危机,这正是多年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直深表担心的徐滇庆教授所害怕见到的情形:外资银行一旦大幅进入中国银行市场,对它们的种种限制放开之后,老百姓都把存在国有银行的钱提出来转存到外资银行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