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行动耗资已超5亿 格林柯尔收购巨资从哪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6日 08:33 北京青年报 | |||
张钦 格林柯尔中报显示上半年纯利仅500万元, 而其近期收购行动耗资已超过5亿元 相比起一连串引人注目的收购扩张,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近日公布的中期业绩就不那么耀眼了。前天,格林柯尔科技(8056.HK)宣布,公司上半年的纯利只有50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93%,每股盈利仅0.5仙(1%港元),公司将不向股东分派股息。格林柯尔的这一业绩显然与其近来在内地的大举企业收购很不相称,据粗略统计,从去年10月份至今的10个月时间里,格林柯尔在收购吉诺尔、上菱、美菱、西泠等四家冰箱企业时的费用支出就超过了5亿元。要是从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算起,格林柯尔公开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40亿元。 -格林柯尔上半年业绩滑坡93%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滑坡93%,格林柯尔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胡晓辉表示,这与今年上半年空调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许多客户存有空调可能会传播疾病的担忧而停止使用中央空调系统,许多潜在客户都取消或延迟了原已签订的合同,使得公司营运一度几乎陷于停顿,集团上半年的营业额降到了5360万元。他表示,公司方面对此的确无计可施,只能靠更加严格的控制支出来冲抵收入下滑,上半年公司的管理费用因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同时,他表示公司将寻求制冷业内,如压缩机、冷库及超市冷柜等多元化的产品格局。他对下半年的业绩预期也表现得非常谨慎,但相信第三季度的生意不会比第二季度差。 -格林柯尔靠什么赚钱? 对众多知名家电企业的收购兼并,为曾只是生产制冷剂的上游企业格林柯尔提高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有人称格林柯尔越来越“猖狂”的收购行为就是在给自己的制冷剂“做广告”。到目前为止,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均为生产空调或冰箱的制冷企业,因此又有人指出,格林柯尔实际是在推销自己的制冷剂产品,靠提高市场份额来谋利。不过,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说,一台冰箱只用100克格林柯尔制冷剂,价值也就15元左右,即使这15元全是利润,那么达到他2005年产销1000万台冰箱的目标时每年也不过靠此能挣1.5亿元而已!他指出,他看重的就是冰箱本身的利润,按他的预测,如果冰箱的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台时,每台的利润保持在100元左右是不成问题的,那么每年就能净收10亿元了。此外,格林柯尔也正在积极跨进洗衣机行业,因为洗衣机60%至70%的材料是与冰箱一样的,二者的销售淡旺季又正好相反,对提高企业效率很有好处,这将进一步增加企业利润。 -格林柯尔称目前只有9亿银行贷款 格林柯尔大举收购的主要来源资金是格林柯尔科技和科龙两方面。然而,其中之一的上市公司半年仅500万元的纯利与上半年超过2亿元的收购支出相比的确悬殊太大,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格林柯尔哪儿来的这么多钱?昨天,记者就此向格林柯尔董事严友松求证时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有许多资金来源,上市公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他未透露其他来源的具体情况。他说,格林柯尔目前只有9亿元的银行贷款,有许多找上门来要放款的银行都被回绝了。“总之,我们不存在资金困难,上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也不会影响我们下半年的收购步伐”。此外他还表示,他们在家电生产中占用的资金实际很少,他们的科龙冰箱、空调从来都是款到发货、不赊货,而他们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结款承兑汇票、不给现金,钱要晚7至8个月时间。据家电业内人士指出,格林柯尔的这种资金运作方式在业内的确十分普遍,许多企业都是在利用应付而未付的货款在进行资金流动,这一点在周期性明显的制冷行业尤为突出。 此外有证券业人士指出,只收购性价比较高的企业使得格林柯尔资金使用效率较高,这显得其资金很充裕。从已经收购的几家公司看,不少是经营困难的国有上市公司,收购价格都较低,通常收购30%的股份就能相对控股,对于需要收购超过50%以上才能达到控股目的的企业,格林柯尔基本没有兴趣。这位分析师指出,如果收购价较高或者收购股权比例超过50%以上,对格林柯尔的资金是不小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