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谁将胜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2日 21:21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曾业辉 反对磁悬浮,主张实施高速轮轨的专家也不在少数,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投资与效益产出比过低、技术转让困难、运营风险过高等方面。 首先是造价过高,产出比过低。31公里长的上海磁悬浮线总投资近100亿元,如果按照 其次是技术转让困难。国内磁悬浮技术水平低,如果核心技术长期掌控在外方手中,即使付出巨额的技术转让费用,可能也难以实现技术跨越,而国内高速轮轨技术已日渐成熟,秦沈试验线上国产“中华之星”的运行速度已超过320公里,而磁悬浮很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再者是运营风险过大,有可能长期亏损,而且运输能力也小于高速轮轨,据德、日专家提供的理论上的磁悬浮运输能力,只有高速轮轨的一半左右。 此外还有一个不兼容问题。高速轮轨具有通用性、兼容性等特点,但磁悬浮却不兼容、不通用,不能进入现有铁路网络。 对此,严陆光有自己的看法。上海磁悬浮是短距离实验线,轨道与机车都是完全购买,造价自然高。研究显示,磁悬浮的最佳规模在1000公里以上,京沪线造价有望降至1.5亿-1.7亿元/公里,同时,铁道部对高速轮轨1亿元/公里的估价过低,如果低价建造则可能达不到300公里时速的技术要求。 磁悬浮技术分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单元技术如磁、电技术和土木工程技术等我们已经掌握,集成技术可以开展国际合作,在转让与合作中摸索培育,逐步实现本土化,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校的磁悬浮样车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同时,就秦沈线而言,我国并没有完全掌握高速轮轨技术。 严陆光认为,运营风险随规模扩大而降低,至于兼容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高速轮轨也存在这个问题。研究显示,到2050年,中国需要建造长达8000公里的高速客运专线网,我们应当逐步从“仿照、跟踪”走向“赶超、创新”。 国家科技部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也力主实施磁悬浮专线网计划,他曾表示,我国铁路、公路系统不发达,这恰恰是实现技术跨越跳过传统发展模式的便利条件。 严陆光主张采用分段实施的方案,先将京津线或沪宁线建成磁悬浮线,然后再逐步拓展到整个京沪线。 磁悬浮方案是否可能会被最终采纳?严陆光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1964年,当时世界最高车速仅130公里/时,日本国铁就东京-大阪是否应该建时速达250公里的新干线进行表决时,10个人投票有8个人反对,只有总裁和一位工程师赞同。尽管如此,在一片反对声中,新干线最终上马。美、日等国为何不造磁悬浮? 日本的磁悬浮列车研究始于1962年,目前MLX列车的时速已超过500公里,而美国自1966年起也未停止过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相反,中国的磁悬浮研究要晚得多,但为何却能与德国合作而先结果呢? 严陆光解释说,日本原准备在东京-大阪线建造,但他本身已经有了一条新干线,从性价比来说再造一条不合算,同时,日本一贯坚持最新技术不出口、不转让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际合作的开展。 美国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磁悬浮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另一方面,美国人出行短途开汽车,长途乘机,铁路客运还不到客运总数的1%,建造磁悬浮铁路没有市场动力。但是,要看到这些国家从未放松对磁悬浮的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将在2008年左右建成一条运营线。 据报道,7月31日,日本山梨县进行了一次1800人乘坐的磁悬浮列车试车试验,80秒内时速就达到了500公里。记者从严陆光院士提供的资料中得知,山梨线全长42.8公里,实际就是规划中的东京-大阪磁悬浮运营线中的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