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欲变革汽车格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11:42 财经界 | ||
——专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 本刊记者陈晨星大光 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深远 《财经界》:据有关政府部门透露,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已修改完毕,并已报批国务院,预计将在今年9月出台,这个政策出台后将会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徐长明:我认为主要有3方面: 第一,政策出台后对打造中国汽车制造业上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会改善目前汽车大量组装的情况。这两年组装业异常火爆,像PoLo这些车基本上都是整套散件进口,大部分的钱被国外赚走了,中国赚的只是关税。如果长此以往,中国汽车业就会没有任何竞争力,变成了中国只是发展了汽车组装业。 汽车政策的出台就是希望避免这种模式,文件中有规定“如果车身跟发动机都是进口的,则视为整车进口”。中国加入WTO后取消了零部件国产化率的要求,于是这两年就乱套了,散件组装全进来了,政策出台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鼓励的是要在中国制造,不是搞组装业,包括零部件也要在国内制造,这样,中国才能占据产业链中价值比较高的部分。 第二,在组织结构调整上会有一些作用。人们一提"散、乱、差",中国的汽车建设首当其冲,全国100多家汽车企业每年总共生产400万辆车,一个企业平均4万辆车,这里面确实有很多问题。前几年轿车集中度还比较高,现在总体来说是散。产业政策出台后,希望在这个方面有所调整,大企业要做成集团化。 现在产业政策鼓励形成大集团化,鼓励大集团异地去建厂、异地去兼并。这个政策是十分明智的,我认为应该会达到一定效果,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已经很热闹了,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可能会更热闹。现在大企业集团市场份额占一定规模之后可单独报规划,这是政策对大集团化的积极支持。 第三,鼓励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非常薄弱,工业上的制造跟国外差不多,最落后的是产品开发。没有自主开发能力,只能从国外把车运进来,到咱们这儿组装。这件事情尽管提了很多年,落实起来却很困难。在合资企业中虽然外方占不到50%的股比,但他们说话的份量仍然很重,因为外方有技术。汽车业运转这么多年,想在合资企业里搞开发仍然非常困难,跨国公司对技术方面控制得非常严。 现在提倡民族品牌,提倡出口,但我们的产品价位很高,实际上出口是非常难的,我认为在5年之内可能性都极小。德国大众、通用在全球都有战略,中国只是它合资企业的一个部分。现在中国汽车民族品牌里做的最好的是奇瑞,奇瑞已经在伊朗建汽车厂了,它就是使用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品牌,说话就算数了,奇瑞的车型做改进就非常快,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了。而像大众、丰田,要改车型还要报到公司总部进行审批,同不同意改还不一定,过程很繁琐,耽误的时间很长。因此这一次的政策对扶持自主品牌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财经界》:在产业政策中重点提到“加强品牌意识,实施自主品牌经营战略。形成若干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产品品牌。”您也提到国内最近几年也有一些自主品牌发展得不错,像奇瑞、吉利、中华等,那么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具体措施对这些汽车厂商进行扶持? 徐长明:具体措施是很难形成的。比如说政府刚对某个企业进行了扶持,可能他又去搞合资了。 自主品牌是要倡导的,像吉利、奇瑞等,政府肯定会给予一些支持。各地政府也非常积极地提高整车能力,目前这还是一个高利润的空间。像北京、沈阳、福建、广州等地都有自己非常庞大的规划,政策出台后也希望能起到一些调控的作用。 未来3年市场格局酝酿变数 《财经界》:现在有大量资金在涌入汽车产业,汽车新项目仍在纷纷上马,您能否对未来3-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做个预测分析? 徐长明:总的来说,在价格方面,经济型汽车将会很有竞争力,而中高档汽车还有很大的降幅空间。 在制造成本方面,国内经济型的汽车已跟国外接轨了,像赛欧这样10万块钱左右的汽车,跟国外的成本已经差不多了,国外是一万美金,国内10万块人民币。但中国的配置要比国外的高,国外的税与中国的税不同之处在于价外税,价格里不含税,而国内的车已经向国家交了税。而像奥拓这样的车型已经比国外便宜了,捷达这样的车再有一两年也基本看齐了。到2005年以后像捷达以下的这些车型基本上不会比国际上高了。所以经济型汽车价格是很有竞争力的。 现在没有竞争力的是中高档汽车,像Passat、雅阁这样的车型在价位上要比国际的价位高,但从今年开始都大幅度降价,这些中高档汽车在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价格有的下降了4万块左右,今年最明显的就是中高档车大幅降价。这些中高档汽车如果在整体水平上再次提升,等不到国外的原装车进来,国内的汽车战已经打起来了。到接轨的时候,在同一个市场内,这么多家汽车厂商相互竞争,结果只有降价。我估计2-3年后会再降一次价,到那时从价格上来讲基本上就与国外价位持平了。如果中国汽车的生产成本跟国外相同,那么国外的车很难进来,毕竟还有25%的进口关税。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中国的汽车制造很快就能达到500-600万辆,单车的利润肯定会下降,但行业总利润并不一定下降,因为量增大了。 再过两年汽车市场肯定会面临重新洗牌的过程,也可能有国外的厂家退出中国市场。什么时间退?谁退?这不好说,中国有政策,国外的品牌要退出中国市场就很难再进来,就算挺他们还是要坚持一段时间的。现在进驻中国市场的都是国际上“6+3”的大企业,想让他们退出去也并不容易。国外的企业都进来了,而且实力很强,他们肯定要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洗牌是必然的。 中国汽车业的利润率很大,尤其是轿车行业,价格下降的同时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缩水,降到一定程度后,小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非常困难了。但只要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高于其他行业,就还会有投资进来。 《财经界》:如何做好对汽车业的宏观调控,避免出现像家电业竞争无序的状况,让中国汽车业能健康地发展? 徐长明:目前大家比较担心的是汽车业最终会走向像家电业的这种情况,等到那时侯这个产业的发展实力就成问题了。但汽车毕竟是一个高科技产品,它的配置里面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但价格却比一般产品都要便宜很多,就是因为规模大降低了成本。像一个小工厂做沙发,一年也就只能做300-500套,而给汽车一做就得几十万,上百万套,所以利润太低对产品开发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政策调控在产业之中是很重要的。现在许多项目都不需要审了。像一汽,它想要建厂,去建就行了,不需要再审批了,只不过政策不鼓励建立新汽车制造厂。在这个方面,很多人的意见也不太一致,有的主张竞争让这个行业全面放开,有的主张像韩国就保留3家自主品牌的企业。韩国的成功就是政府控制的结果。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体制很特殊,想全面控制已经不可能了,而且有竞争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现在也在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建立“全国汽车市场调查和滚动预测”,希望对中国汽车市场实现短期和中长期的监测,为今后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