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采购权解禁 国内万余外贸企业生死时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7日 07:3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师琰李明伟 上海报道 中国将提前放宽限制,允许外商在华设立独资的跨国采购中心。这一消息是7月29日下午,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与6家跨国采购机构召开小范围会议时透露的。 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外商竭力争取的“国民待遇”将变成现实,他们可以以独立的资格开展出口业务,不再需要假借内资贸易公司的代理服务,并享受国内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等待遇。 而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有关政策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并形成草案,接下来商务部将把草案发放给多家跨国采购商听取意见,政策最早可于今年10月正式出台。 有外贸行业资深专家表示,出口权的提前放开,必将有利于刺激跨国采购商扩大采购份额,进而扩大出口,但万余家专营出口商将面临严峻考验,年出口额达2000多亿元的跨国采购市场将在出口环节重新洗牌。 出口权开禁 这是一个事先专门安排好的座谈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规格不同凡响。 出席完上午“2003跨国采购洽谈会(中国上海)”的开幕式,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于下午4点出现在世贸商城的一个会议室,一直到6点钟后才离开。 座谈会由上海市分管外贸的副市长周禹鹏主持,共有6家跨国采购机构派出CEO级人物到场,包括沃尔玛全球采办总裁崔仁辅、欧尚全球贸易总裁温祈和、宜家中国区发展经理高峰、香港利丰贸易公司执行董事陈俊霖、丸红上海董事总经理高桥裕治、德尔福亚太区采购总裁K·L·Ong。 “这个会议的意图,主要就是听我们谈体会,提建议,提希望。”香港利丰贸易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汪祖威先生感觉,“中央在放开出口权方面下了很大决心”。 6家跨国采购企业也毫不客气,几乎都提了意见或建议。 香港最大的消费品出口公司利丰贸易公司主要提了两点:第一,香港已经与内地签定了CEPA,明年香港的贸易公司是否就可以申请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了;第二,根据CEPA和WTO的时间表,香港贸易公司和外国贸易公司先后获得外贸权后,是否可以与国内公司享受同等出口退税和配额等国民待遇。 首家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独资贸易公司的欧尚也主要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按照目前政策,外资企业如果要成立国际贸易公司或国际采购中心,必须到外高桥保税区或一些开发区注册,但这存在局限性,供应商把货拉到外高桥再出口不现实; 第二,如果欧尚跨国采购只在外高桥保税区拥有出口权,外地供应商自行出口时会出现货物流与资金流分离情况,这影响了他们与欧尚的合作。 沃尔玛提的问题主要在人民币汇率和配额两方面,6家跨国采购机构中好几家都提到了“出口权”问题。 受政策限制,跨国采购机构不具备出口经营权,它们在中国的采购一般要经过其他途径实现,而其中较多的方式是通过当地的外贸公司中转,这样导致业务流程分散,成本上升,因此越是采购量大的跨国买家,越是希望尽早获得出口权。 这一次马秀红没有让他们失望,这位商务部副部长表示,正在拟订的政策将“提前”允许达到一定标准的外商到中国独资兴办出口采购中心,她甚至还提到了一个可能的名称:“跨国采购贸易公司”,因为这个具有出口权的贸易公司是专门用于跨国采购出口的。 同时出席会议的欧尚上海代表处公关经理曹伟丽小姐认为,这当中透露的信息是这类公司不具备进口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公司,因此这反映了国家当前一心扩大出口的愿望,国家也不会允许外商滥用权利。 另外据悉,即将出台的政策里,对于该类独资跨国采购中心的设立,要求投资资本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政策同时还将对开放地域、设立条件、经营领域等作出规定。 欧尚的心思 “我们一直希望开展业务,可是到现在快一年了,还没有开展过业务。”曹伟丽小姐认为,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去年8月,全球零售第九强的法国欧尚集团,投资1000万欧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欧尚盈特诺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的贸易公司,但是限于政策,一直处于蛰伏筹备状态。 “我们有一年的筹备期,今年9月我们准备试运行。”如果有关政策真的在10月正式实行,欧尚盈特诺将成为第一个成立并第一个真正运行的外商独资跨国采购中心。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曹伟丽感慨欧尚“真是花了很多力气”,“当别人在观望时,我们在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 几年来欧尚一直在与前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以及后来的商务部进行一系列的协商,同时还到各地外经贸委进行调查;去年7月底,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亲自主持了一个小型会议,邀请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11家跨国零售企业参加,欧尚没有忘记多提意见。 在这种“热心”的背后,是中国市场在欧尚的国际战略中正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把全世界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来”,但是中国的有关政策却限制了他们业务的进一步扩展。 曹伟丽表示,欧尚自进入中国市场8年来,每年的采购量以15%的速度增长,去年超过了6亿美元。在这6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只有2亿美元是欧尚通过自己在各地设立的代表处联络完成,约3.5亿美元是通过法国当地的进口商向中国企业采购完成,另外约5000万美元是通过国内生产商在国外的销售部门完成。 “我们与法国当地进口商处于一种竞争关系,如果我们能拥有具有出口权的采购中心,就可以进行有利的竞争。”欧尚希望抢夺更多的采购份额,希望更多的采购能通过内部的流程而不是委托第三方来完成,曹伟丽透露,欧尚的目标是3年内争取在中国的自行出口达到3亿美元。 在欧尚的计划里,这家独资的跨国采购中心能承载一些国际化的流程,能把更多当地化的业务都纳入国际流程当中去,除了可以自行采购自行出口,还包括物流、财会、行政等等,这有助于减少环节,降低成本,而这是以前不具备外贸权的办事处所不可能实现的。 与欧尚同样心思的还有沃尔玛,去年11月,沃尔玛也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了独资跨国采购中心,注册资金75万美元,筹备期2年,也即到明年11月可以正式运营;宜家则到松江圈了500亩地盘,建了仓库和成立了投资性公司。 出口压力 根据入世承诺,中方在合资外贸公司中的绝对控股权保持到2003年12月11日前;对外商全面开放进出口经营权的期限是2004年12月11日前。 此次若允许外商以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出口业务,无疑是贸易权开放的一个实质性跨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承认,这项政策的出台有提前开放的意味,但他强调这并非“突然开了个口子”,而是在一系列政策突破下顺理成章进行的。 金介绍,事实上,原外经贸部从去年起就开始在国务院统一安排下进行设立外商独资出口采购中心有关政策的调研。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一贯强劲的出口形势今年初突然急转直下,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出现6年以来首次逆差,至3月份,贸易逆差更达10年来最高水平。而专家普遍认为,SARS对中国出口造成的伤害才开始体现。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上月底在成都座谈时的讲话,可以作为中央政府当前迫切心情的解读,在他提出的下半年商务工作四要点中,其中一条就是强调要保持外贸良好势头,更多更好吸收外资。 “鼓励外商设出口采购中心,无疑将刺激跨国企业在华出口采购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保持对外贸易顺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周斌教授指出,“而跨国采购需求的提升,将为国内加工制造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并在必须接受的现实条件下,强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由于跨国采购是近年新兴的贸易方式,国内目前尚无相关的权威统计数字。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据是,2001年,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中国产品约300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商品出口额2661亿美元的12%。该数据的出处为原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去年所作的一份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是在当时外资还不被允许在国内独立采购的背景下产生的。而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零售集团全球销售总额逾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产品所占比重不足2%。 可以想见,这股势力未来将如何狂飙突进。 几个可以作为参照的最新事例是,沃尔玛今年采购总额将从去年的120亿美元提高到150亿美元;美国福特汽车今年计划从中国采购10亿美元零部件,到2010年,福特从中国采购的数额会增至100亿美元,相当于其每年全球零部件采购的15%。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今年1至6月,全国出口总额1903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25亿美元,占53.9%,已经是出口主力军。而鼓励外商设立出口采购中心,势必进一步强化外资在中国出口中的份量。 受伤者 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项政策一旦出台,将对传统的国有专业外贸公司造成直接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而这类公司在全国约有1万家左右。 除此之外,遭受打击的还将包括那些通过向国外代理商出口而进入跨国采购链的出口生产企业。 “外商一旦拥有出口权,可享受到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和其它政策待遇,那些原本以跨国采购代理业务为主的国内企业必将面临严峻挑战,”金伯生说,“随着跨国公司自行采购份额增大,原来的合作伙伴成为竞争对手,作为间接出口商的出口额度必然受到影响。” “中资企业必须看清方向。”他强调。跨国采购一般涉及产品庞杂,在采购力量还没有配齐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国内企业。那些主要靠代理跨国采购业务的国内公司,应抓紧这个缓冲期、尽早转型,否则“肯定被淘汰”。 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挂靠跨国公司,成为其全球采购链上的配套企业,是一条可行之路。“但目前能够做到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当少,”周斌说,“对绝大多数专业外贸企业来说,如果不能走实业化的路,其出口产品又与跨国集团采购品种交叉的话,受到的冲击将很大。” “单纯外贸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山东绮丽集团公司副总宋维生说。从1997年开始,绮丽集团就从贸易型企业向以贸易带动产业的贸工一体化转型。 当然出路不止一条,上海兰生集团总裁助理、综合业务管理部经理金燕萍就表示,“跨国采购中心要面对成千上万种商品,需要个性化的专业增值贸易服务,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和努力方向。” 兰生董事长赵效定更指出另一个商机所在:“第三世界是它们(跨国采购)的空白。”兰生去年出口额3.36亿美元,其中,为跨国采购代理的业务约占10%。在中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排在172位。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政策若出台,对那些主要靠配额维持的外贸公司打击最大。去年排名全国进出口总额前十位的一家外贸公司,年利润3.5亿元人民币,其中1.8亿完全是靠配额获取。 “新政策也有不涉及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可能性。”金伯生说。尽管如此,配额减少已是必然趋势。按照广东省WTO事务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今年实行出口许可证的大宗及敏感商品已由54种降到52种。即使没有外资竞争者,仰赖配额的公司已是危机重重。 至于出口生产型企业,外界一般认为会较少受到影响,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实际操作中,很多出口生产型企业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指定的供应商,再由后者转手给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出口权以后,内部流程一体化,其设在国内的采购中心将直接出面采购;而对前述企业,则意味着交易方式由出口变成内销,这部分原有的出口额转移到跨国采购中心名下,原本可享有的出口退税也自然没了。 以江浙一带为例,民营企业的一个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出口,尤其是服装和机电企业,很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是专门为固定国外买家度身定做的。不算退税滞后造成的损失,一般服装出口的平均利润率也就5%左右,机电产品的利润还要低。 一旦企业无法享受出口退税待遇(纺织行业目前为近17%),整个产业链上的原有价格体系必然面临重建。这也是新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是看起来该项提早面世的新政策还是没能避免仓促,商务部的一位官员坦陈,在研究和制定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其究竟会给多少家国内外贸企业在多大程度上造成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