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中航油:成长在新加坡的另类“垄断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 14:0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郭为中新加坡报道

  陈久霖2002年的年收入达到了490万元新币(折合人民币为2350万元,相当于月薪约200万元人民币),不仅在新加坡中资企业的打工者中遥遥领先,甚至是整个新加坡的“打工皇帝”。新加坡发展银行、淡马锡控股、凯德置地(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等新加坡大企业的总裁,年薪也只在50-60万元新币左右。

  更令人惊讶的是,陈久霖根本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6年前他才从中国大陆来到新加坡。当时,他还只是一名拿着几千元月薪的中国国营企业中层干部。而时间再倒退30年,陈久霖只是一个中国湖北省贫苦的农家孩子。现在,他是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的执行董事兼CEO。

  根据陈久霖与中航油签署的协议,2002年陈久霖除年薪为60万元新币外,其余的收入将按照利润分成——在公司年盈利1200万元新币以上,按比例提成;如年利润低于1200万元新币,分成将为零。

  结果,2002年中航油的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5793万元新币(折合人民币约2.78亿),超过计划近4600万元新币。陈久霖因而获得430万元新币的分成收入。

  中航油:另类的花朵

  2001年年底,中航油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其营业额已经进入整个新加坡企业中排名前100位。2002年,中航油的年收入达到了16.9亿新币,折合人民币约81亿。

  而6年前,陈久霖带着另一位同事来到新加坡的时候,中航油却是面目苍夷。

  中航油原名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由中国航油总公司(2002年重组后成为中航油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新加坡海皇轮船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成立。该公司成立的本意是借助中航油集团在国内垄断航油采购的专营权,直接在国际上采购进口的航空用油,以降低采购价格。

  这个决策无疑是务实和准确的,因为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仅只有620万平方公里(只有约上海两个浦东那么大),却拥有4家跨国石油公司炼油厂、500多家从事原油及成品油贸易的公司。

  然而,由于中航油集团内部有着一个强势的采购部门,远在新加坡的一个子公司根本“抢”不到采购的权力;也由于陈久霖以前的两任总经理的经营不善,从1993年到1995年,中航油只是从事为集团油料做船运代理业务,虽然承运了进口航油35万吨,但几年下来还是累计亏损了100万人民币。

  1995年,中航油集团收购了其他两家合作伙伴的股权,中航油成为其海外全资子公司。但是,成为全资子公司后的中航油更被闲置一边,陷入了停业状态。

  1997年,北京大学学越南语出身、英语熟练的陈久霖来到新加坡,出任中航油总经理。其时,陈久霖可动用的资金只有38.4万新币,员工只有1人。很自然地,陈久霖想到了让中航油回归主业——为集团提供进口航油,甚至获得集团进口航油的采购权。

  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一个只有38.4万新币的小公司,甚至对集团来说可有可无,却要力争集团的进口航油采购权;而集团的采购部门,当然也不愿这项大权旁落。

  经过艰辛的谈判,集团答应中航油参与集团对外的进口油投标,并给予中航油几万吨的进口航油先试试。这成为中航油转机的开始。

  就在与集团的“博奕”中,中航油逐渐获得了越来越来多的采购权,也使集团尝到了甜头——由于新加坡中航油的贡献,中航油集团的进口油的成本得以降低,由此获得的利润也相应大幅增加。

  现在,中国航空用油百分之百由中航油集团包办,这其中有33%左右的航油通过进口采购;而新加坡中航油在整个中国进口航油的市场份额由1997年不足3%飙升到1999年的83%、2000年的92%,再到2001采购进口航油16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完全的100%。

  中航油的下一步

  在中航油集团2002年重组后,陈久霖又获得了另外一项更高的职位——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一个需要中央任命的高级国企管理人员的职位。但是,他负责的工作不变,仍然是在新加坡的中航油。

  但在2002年获得新加坡“打工皇帝”的称号后,陈久霖的压力异常巨大,非议不仅来自国内各大航空运输公司的同行,也来自集团内部,甚至他身边的人。无疑,陈久霖有着集贸易、管理、外语等于一身的优秀才能,也有着个人魅力和勤奋的品质,但是质疑声还是不断:凭什么靠着一项垄断的经营权,个人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收入?

  对于这些非议,陈久霖表示,中国的进口航油只有集合在一起,集体对外采购,才能压低市场价格,“犹如一艘大船,有抗风险能力”。同时,他也在积极建议,让各家中国航空公司参股到中航油集团中。质疑也迫使陈久霖不得不带领中航油向着更纵深的领域发展。

  2002年年底,中航油从进口航油采购中获得的利润已经从总利润中的100%降到了23%;2003年第1季度,中航油进口航油采购利润更是下降到了仅占总利润的15.6%。这成为陈久霖用以回应他人质疑的有力业绩。

  2002年7月,中航油收购上海浦东机场航油公司33%的股权,还收购西班牙最大的石油设施公司——CLH公司5%股权。两项投资一共花去6000万欧元,但当年回报即达502万欧元,收益率高达8.37%。

  中航油的收购还在继续,陈久霖也在继续着他把中航油做成一艘别人难以撼动的“大船”的努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航油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