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面临巨大更新成本 换芯:心病还是商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4日 11:50 《互联网周刊》 | |||||
在IC卡生产商和设备制造商眼中,5亿多张磁条卡升级置换成IC卡的商机,到了银行这里,却变成了巨大的更新成本 本刊记者 何佳艳 发生于今年二月的MasterCard和Visa两家组织在全美的500多万个账户被黑客通过第三 替换,谁的声音? 用IC卡替换磁条卡的声音更多来自于IT厂商。 日前,京城某报报道了ATM供应商NCR金融系统部中国及中国香港地区总经理陈振强的“危言”:“全球范围内的资料盗窃或利用伪造卡进行欺诈的犯罪行为正在不断增长。银行必须加快ATM升级或更新,以达到新的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卡标准。开展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 小小一张卡片的升级牵动着刚刚起步的整个IC卡产业的神经。从芯片的设计、芯片的制造、芯片的测试,模块的封装,卡基的生产,卡片的封装、卡片的印刷,COS(IC卡芯片的操作系统)的开发,生产设备的制造,读卡机具的生产,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各路“豪杰”都在密切关注着银行业的风声水响。国内一些智能卡厂商也在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不断为IC卡造势。握奇数据表示:“商业银行两三年因恶意透支、欺诈等造成的损失可能不亚于系统升级的成本。”如果说对于IT厂商的造势国内银行还可以姑且听之,不为所动的话,对于欧洲万事达维萨组织EMV(Europay、Maser、Visa)的决定国内银行却无法回避。鉴于近年来在欧洲、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内地利用假磁条卡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EMV组织已决定从2005年起在欧洲已不再对使用磁条卡而导致的多种虚假、伪卡所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这意味着从2005年起欧洲的银行磁条卡将全部转为IC卡。据悉,这一决定在亚太地区生效的时间是2006年。对中国目前近5亿张银行磁条卡来说,这一决定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EMV的决定无疑对受理环境成熟程度远远高于IC的磁条卡的命运极为不利。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董事长曾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芯片卡终将像微机取代了打字机一样取代磁条卡。”目前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IC卡取代磁条卡的工程正在推进之中。最初发明IC卡的法国是IC卡取代磁条卡完成最出色的国家。据悉,法国已于1992年全面完成以智能卡取代磁条卡的工作。对法国银行卡市场的统计数字显示,IC卡的欺诈率要比磁条卡低150倍。1987年法国银行卡的欺诈率为2.7%,到了1998年,随着IC卡的全面推广,这一比例已下降到0.18%。法国推行芯片卡以来,从反欺诈中获得的利润使其在7年内就收回了所有的投资成本。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认为:“与欧美等磁条卡发行量大,受理环境相当成熟的地区相比,中国的银行卡处于起步阶段,升级换代的成本会比较小。从长远来看,IC卡是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早替换其社会成本越小。” 捷德智能卡公司北京总经理肖卫也指出:“当我们周边国家都开始采用IC卡,黑客在其它国家很难得手的时候,中国会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 不容忽视的技术优势 抛开升级成本不谈,IC卡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具备磁条卡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磁条卡片实际上使用的是与录音带和录像带相同的技术,所不同的是磁条中记录的是数字化信息而不是声音或图象。磁条卡类似于将一组小磁铁头尾连接在一起,磁条记录信息的方法是变化小块磁物质的极性。识读器材,例如读卡器能够在磁条内分辨到这种磁性变换,并将磁性变换转换回字母和数字的形式,以便由计算机来处理。磁条卡具备成本低,生产简单的特点,但存在许多技术缺陷,例如容易被磁化;无保护容易读出、写入;易被伪造等。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日本,美国等的信用卡盗窃案件中,盗窃者的作案手法非常简单:盗取他人的信用卡,并以读卡机“阅读”密码,再从取款机或自动柜员机上盗领他人存款。 IC卡由于采用的是CPU芯片,卡片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存储能力,有相当可靠的安全性。在智能IC卡的应用上,包括了自己的CPU、操作系统和可多达16K的存储空间,相当于一台超小型化的计算机,它与读卡器之间是采用可加密的数据通信方式交换数据,其内部具有很强的安全认证机制,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通过发出指令控制其运算并返回运算结果的方式,访问或修改其内部的保密数据;芯片卡的复制难度比磁条卡大,犯罪成本也要高得多。而传统的磁条卡,只具有少量开放的存储空间,任何人均可通过普通的读卡器访问或修改数据。现在磁条卡虽然采用了一些防伪技术,但因判断真伪的依据依然是以人为主体,缺乏客观性,所以防伪效果有限。 芯片智能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交易可以脱机处理,既缩短了客户的等候时间,又节省了授权的电信费用。智能IC卡的脱机业务是在内置设有银行密钥的PSAM卡的脱机POS终端上进行的,脱机POS终端一般均可存储大量的注销名单,在交易过程中自动判别IC卡的有效性,并记录交易过程,上述数据可通过集中通信或通过IC卡与银行每日交换数据;同时,在IC卡内部,也存储有客户基本资料(如姓名、证件类别、证件号)、帐户金额和授信额度以及客户的使用密码PIN,可以有效防止冒用等各种欺诈行为,可有效防止恶意透支,无须复杂的人工授权,简化了交易的过程,交易的安全性、速度和准确性也大大提高;此外,交易数据可用集中通信方式与银行交换数据,对通信的要求和通信成本都大大降低。 国内银行冷看升级 尽管有技术优势的诱惑在前,欧洲万事达维萨组织对磁条卡说“不”的压力在后,银行界对IC卡的态度仍不明朗,甚至可以说比较消极。国内IC卡产业的起步应该归功于“金卡工程”的启动。但10年来IC卡,尤其是银行IC卡的发展非常缓慢。目前,我国各金融机构所发行的5亿多张银行卡中,磁条卡占绝大多数,而IC卡仅有数百万张。 华夏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对IC卡并不看好:“具备单纯金融支付功能的IC卡,我们称其为IC储值卡,可在接受IC卡的商户进行消费,可充值。它实际上只是一张可以进行脱机消费的储蓄卡,IC储值卡相对于磁条卡的优点是交易速度快。对持卡人而言,这点优势与它的不足—卡片成本高,用卡环境需要大量投资相比,显得太缺乏吸引力了。当然也有例外,一是在一些特殊消费领域,如加油站。加油站对交易时效性有严格要求,这时交易时间变成主要矛盾,IC卡交易速度快的优势就变得明显,但毕竟IC储值卡和磁条储蓄卡一样,针对的主要还是常规消费领域,这点优势并不是系统成功的充分条件。”这位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IC卡与磁条卡将共存。如果硬要把磁条卡的市场分割给IC卡,将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招商银行的技术总监在此前谈到IC的应用时表示:“IC卡我们现在还不会做。(谁)动员多少次都不做。”至于不做的原因,这位技术总监认为,投资太大,没有市场。这位总监同时透露,同行里投资IC卡的,有些是“投进去几亿,没见成效,成为心病”。 浦发是业内公认在IC卡业务方面投入力度最大的银行。在商业模式上,浦发的设想是从防范欺诈等方面节省成本,获得回报。目前其IC卡业务进展如何?浦发方面拒绝透露。业内专家认为,银行态度冷淡,一方面因为成本,一方面因为市场对IC卡的需求并不大。替换的“好处”基本都落在了银行和银行卡特约商户,持卡人只要自己的银行卡不被人伪造,一般来说就没什么必要花更多的钱换用IC卡。在这种情况下,要大力推广IC卡,银行要么赔本或不赚钱发行(当然可以在以后服务持卡人的过程中赚回来,像浦发行),要么进行市场细分,寻找对持卡人也有利益的应用领域。 升级瓶颈 尽管目前一张IC卡的成本比磁条卡要高出10到20倍,但其实将磁条卡和IC卡做横向的、综合的对比,两者之间成本差别的算法绝不是那么简单。针对成本问题,北京握奇数据专门作了一个对比。 首先从卡片成本来看,智能IC卡卡片本身的成本与磁条卡相比,其直接成本确实较高,但其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在十年以上,而磁条卡标准寿命只有两年,加上磁条卡须增加四次换卡,势必使银行需要维持一个较大的发卡中心和更多的业务人员,因此,从卡片单位时间的使用成本上比较,IC卡的成本与磁条卡相比,增加并不很多。 其次从系统成本来看,智能IC卡相关机具与磁条卡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如读卡器,IC卡仅须几百元,而磁条卡常常为几千元;此外,IC卡机具由于机械部件少因而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全系统的直接成本与运营成本差别十分巨大。 再者,风险成本,国内目前信用卡项目容量较大的商业银行,每年因恶意透支、欺诈等造成的损失往往都在上亿元人民币之上,平均到每张卡之上,与IC卡的卡片成本相当或更高,而使用IC卡可有效控制上述风险成本的产生。 另外,由于IC卡系统结构简单,可脱机操作,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每笔业务的交易成本都比磁条卡具备优势。而且IC卡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适合低成本跨行业拓展。 因此,升级的瓶颈在于已有系统的改造成本。目前,中国共有POS机40万台,ATM机5万多台。一些老的POS机如果不能升级则只有淘汰,一台新的POS机一般要四五千元,ATM机的价格则多在二十几万元,好在国内ATM机型较新,只需进行系统升级而不必置换。由于回报率低,国内POS、ATM等设备的需求空间虽然巨大,但投资寥寥,银行,商户,银联等参与方的投资热情并不高。对已经开始带来利润的系统进行改造,无疑面临更大的投资困境。 小额交易显活力尽管在替换磁条卡的问题上IC卡似乎陷入僵局,但在小额消费的应用领域中,IC卡的活力已经显现出来。近年来建行推出的医保IC卡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卡片上有两种应用,一是金融应用,由建行对卡片的金融应用区进行初始化,开设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第二个是医保应用,由医保中心负责医保应用区的初始化,并导入相应的密钥。在医保应用过程中,持卡人的相关资料(医疗信息、医保账户信息)都在医保区内,并且只有在医保系统内才能使用。这样就实现了一卡多用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持卡人的医疗费用支付,受到人们的欢迎。 另外,金融IC卡的复合应用还可以占领小额交易的消费市场。像校园卡每笔几角至几元的消费交易是不可能由磁条卡来完成的,因为每笔磁条卡的交易成本在0.5元左右。而借助IC卡脱机交易、数据打包上传的功能,能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消费额。开发校园IC卡项目的银行大多得到了不菲的回报。 被银行界“冷眼相看”的IC卡其市场潜力仍不容忽视。目前,国际主要的IC卡供应商已经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争夺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全球竞争一个重要策略。中国信息产业商会IC卡专业委员会潘利华透露,中国的IC卡产业近几年也发展迅速,其产业成熟度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上,无论是卡片的生产还是相关机具的制造,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活跃的企业。与生产环节相反,从事高端研发的企业数量偏少,不管是在芯片的设计、COS的开发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