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银行业 > 正文
 
国有银行虚增贷款掩坏账 半年1.8万亿涨速超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1日 07:12 《财经时报》

  央行金融运行报告称,上半年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相当于2002年全年数字,增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央行调统司人士认为,尽管背后真正原因还不确定,但调整中的经济结构已面临走回头路的危险

  □本报记者杨眉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公布了一份中国金融运行报告,结论是“上半年中国金融运行变化显著”。参与报告撰写的一位央行人士对《财经时报》说:“‘变化显著’是官方保守说法。其实,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增长完全可以用‘超常增长’来评价。”

  他预言:“如果照此速度,信贷膨胀带来的潜在信贷风险在未来3至5年将会显现。不过,中央银行完全有办法控制信贷规模和提前化解一部分信贷风险。当然这还要考虑社会其他方面的认可和接受。”

  绝无仅有的速度

  央行7月11日公布的金融运行报告指出,1~6月各项贷款累计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加9511亿元。而1.8万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新增贷款的数字。

  “这在中国货币市场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增长速度绝对称得上是超常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人士说。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也认为,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确实很快很猛”。“不过,即使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和利率,我们的贷款规模也不会受多大影响。因为现阶段增加贷款仍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指标的首选业务。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只不过是增加借贷双方的成本而已。”

  自称金融政策“左派”的某金融专家则认为:“央行的反应有些过于神经质。他们过分追求货币政策指标的平稳增长,而忽略了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

  更有学者向记者放出惊人结论:“新增贷款的数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国有商业银行用来掩盖不良资产而内耗掉了。这就是说,所谓新增贷款并未全部用于实际生产部门,而是在以‘借新还旧’的手段掩盖坏账——这当然是巨大的金融风险。最可怕的是,商业银行内耗了多少新增贷款,央行自己都说不清楚。”

  金融专家李健博士则判断,目前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过快,并不意味着政策或机构上半年出了什么事。这应是近几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迟滞效应。

  “五小”死灰复燃

  “尽管新增贷款过快的真正原因还不能确定,但恶果已经显现。正在调整中的经济结构面临重走回头路的危险。”央行调统司人士说。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产业政策一直控制的“五小企业”(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技术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涉及钢铁、石化、制糖、建材、采矿等行业的小企业)又有死灰复燃迹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背后强大的银行信贷资金推动。”央行人士判断说。

  低水平重复建设是新增贷款且潜在金融风险较大的另一重点。如汽车热、房地产热、地铁热和继开发区热之后的CBD热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贷款支持与免费土地、免税等一起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造成大量靠银行贷款完成基础开发建设后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烂摊子”。

  “形象工程”是贷款的另一投向。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城市“绿化、装饰化、灯饰化、广场化”;企业追求“亚洲第一高”、“中国第一大”等噱头工程。这些工程近8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据介绍,在全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一个小县城,居然花3亿元建了“形象广场”,当地老百姓纷纷告状,最终因某领导人一句“广场不错”的评语而不了了之。

  通胀是货币政策大敌?

  针对央行的金融运行报告,有学者指责其“太偏重总量分析,缺少结构分析,没有指出哪一类贷款更超常或不正常”。

  央行调统司有关人士也承认,不论是官方语言所说的“变化显著”,还是私下“超常增长”,都是一个总量概念,或者说是总量分析的结论。

  “判断信贷规模增长正常与否,除了依据总量,更应看贷款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央行过于看重货币政策本身的平稳运行,而淡化了现实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实际需要。具体表现就是对通胀持讳疾忌医的态度。”央行某自称“金融政策左派”的人士对《财经时报》说。

  “高增长、低通胀”一直是中国货币政策梦寐以求的目标。“在市场发达国家,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这一理论已成为学界和政府决策层的共识。”该人士介绍,对市场经济而言,通货膨胀就像人体的感冒现象。“央行的角色就像医生,既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置之不理。但是,中国货币政策当局目前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远古时代”,似乎一有通胀迹象,就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出问题了。”

  不过他承认,央行作为货币政策制订者,追求稳健、偏向保守“没错”。美国的格林斯潘动不动就出来“泼冷水”,但这种行为不是拒绝通胀,而是类似医生对感冒的治疗措施。

  有起伏就不叫稳健?

  金融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健认为:“从周期的角度看,目前贷款增长过快并不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了问题。”

  她说,尽管经济周期与货币运行周期两者时间上不同步,但运行规律应是一致的。几年来,央行正是在不断的松与紧的循环调节中实现货币政策的稳健目标。对目前贷款增长过快的现象,她认为是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货币政策本身的因素。1999年开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偏松、利率较低;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数据的影响不会即时显效。今年上半年体现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过快,正是近几年偏松的货币政策时效滞后的集中体现。

  第二是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向好。连续几年扩大内需,现在,中国几乎所有指标都已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长强劲,各种贷款需求增加是必然的。

  第三,同期增加的存款为贷款增加提供了资金基础。央行报告的分析是“各项存款增加较多”: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1.9%;1~6月各项存款累计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3.3%。

  控制贷款能否要银行的命

  “贷款需求和存款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当然是好事。”某商业银行副行长对《财经时报》说,“上半年我们的贷款规模增长了22%,利润指标也超额完成。”

  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息差。据这位副行长介绍,银行每年的利润指标由银行董事会制定,总行再根据利润指标“倒推”放贷规模,并分摊给每个分行,而利差之外收入对利润指标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高额利差又岂止只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命根子”。据2000~2001年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损益平衡表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中,利息收入占了约70%。

  对于央行所说的调整准备金率的措施,一商业银行行长说:“这对我们控制贷款规模意义不大,只不过同时提高了借贷双方的成本而已。”

  央行下一步将如何调控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中央银行研究局的一位专家认为,调控的目标不应仅限于总量控制,重点应针对信贷结构的调整。因为恶性通胀的实质是信贷结构的失衡。他分析,中央银行一般是通过发布有关消费信贷、产业信贷的指导意见,来实现对信贷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最近央行发布关于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文件,正是结构调整的体现。

  李健博士的看法是,目前央行要做的并不是马上采取紧缩措施。而“调整准备金率”等说法更倾向于一种预警。“因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毕竟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更像一门艺术。”

  辅文:

  国有银行是否在“恶作剧”

  有学者指:上半年新增贷款绝没有这么多,1.8万亿只是国有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伪装成新的贷款,从而虚增了贷款数额

  本报记者杨眉

  根据央行金融运行报告,从贷款增加的投向上看,短期贷款累计增加7125亿元,同比多增291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593亿元,同比多增加3374亿元;票据融资余额为9163亿元,同比增长1.1倍,多增加2582亿元。

  7月1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提出,要深入分析和高度重视目前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

  但是,有学者对此并不以为意,“真正的新增贷款绝没有这么多。1.8万亿只是国有商业银行‘恶作剧’的假象”。

  “恶作剧”是针对近来盛传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内耗的说法。即国有商业银行公布或账面显示不良资产率降低,实际上并没有下降,只不过是通过财务处理,通过展期(把贷款期限延长)和转贷(把旧贷款变成新贷款)等方式,将不良资产伪装成新的贷款,从而虚增了贷款数额。

  比如,央行的报告中,并未列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速各是多少。而据记者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上半年新增贷款的数字”反应截然不同。在采访中,某股份制银行将1至6月末的各种数据一一详尽告知,而某国有商业银行对此则讳莫如深,多以“不便”为由拒绝。

  就在国内还在对国有商业银行“恶作剧”做出种种猜测时,《华尔街日报》7月16日刊登文章说,标准普尔的分析师认为,中国今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中,80%用于内耗。

  早在今年1月,高盛的两位知名经济学家胡祖六和约翰·安德森共同撰写了一本名为《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著作,其中论述“中国的通货紧缩实际是货币性问题”时指出:“在中国,总的贷款规模夸大了经济活动中新生信贷的‘实际’增长率。随着最近十年间不良贷款比例的激增,国有商业银行要全部核销损失是困难的。因此银行只能通过延展未收回贷款,将应收利息资本化来避免资本金损失。”

  他们认为,银行账面资产的增加并不代表有更多的新资金投入经济发展,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维持账面上不良资产的会计成本——这实际上“吃掉”了一部分流动资金的增长。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男人做爱也需要前奏,适当的热吻、爱抚和触摸可令…
非常笑话
一女人向邻居告状:你儿子骂我是老母猪。邻居…
图片
铃声
·[张信哲] 太想爱你
·[周杰伦] 完美主义
·[陈晓东] 心有独钟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推出"有声"黄页
产经行业经济风向标
国际商情尽在大买家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将搜索进行到底!
糖尿病久治不愈之谜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国医治皮肤三大顽症
 痛风患者在这里康复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