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协议使深圳机构迁沪生变 珠三角欲借势重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05日 12:53 《财经时报》 | |||
专家认为,CEPA带给广东省经济结构升级和投资的机会,甚至比中国加入WTO还要多 本报记者赵冰 招商银行作为一家深圳本土的金融机构,最近在上海陆家嘴买地置业,兴建招行大厦,甚至使高耸于深南大道的招商银行(深圳)大厦——招商银行总部所在地也更加引人注目。 尽管招行高层一再否认“招行总部有意迁往上海”,但相关传闻仍是日甚一日。不过,人们的揣测在6月30日似乎陡然转变。这并非来自深圳市政府或者招行行长马尉华“不变的承诺”,而是因为《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协议在香港正式签署。 此前,外界最新的评论则认为,如今招行总部“稳居深圳”确已不成问题,因为CEPA同样将为这里的金融界带来更多的生意机会。至少,招行的客户群会因此大大扩展,金融新品的开发也将有更大的空间。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深圳市政府近日提出“十八项优惠措施”,再次扩大在深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 双城之争 目前,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积聚了18家中资银行和44家外资银行。一些国内重要的银行也将其一些业务(如信用卡和票据)中心的总部设在这里;有些银行有意扩大上海分行的营业规模。而与此相比,深圳却显得暗淡了许多。 招商银行的态度或许让深圳方面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但让深圳感到不安的是,被传“迁都上海”的远不止招行一家。从2001年开始,有关华为、中兴、平安的“迁都”传言绵绵不断。这几家均是深圳的明星企业兼纳税大户,他们的动向无一不为深圳的未来增添不确定性。 1999年前,深圳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招商银行、发展银行、平安保险等大型金融企业迅速壮大。迄今,金融业在深圳GDP中占有12%的比重,在第三产业营业收入中占居1/4江山。1997年,经深圳一线口岸出入境人员11652.98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6642.54万吨,远超过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其他城市。 但是,转变发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新股被停发,以及“创业板构想”搁浅。令深圳心伤的不仅是利益损失,更因为金融地位的丧失。最近两年间,深圳金融业务衰减30%,从业人员减少20%以上。而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与日俱增。 为了稳定金融机构军心,以防更多的企业弃深而走,深圳市新近推出了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十八项条款”。内容包括:成立市金融资产管理办公室和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设立“深圳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大型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需购地自建办公用房的,所购土地按市场地价给予优惠,并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总部或地区总部在深圳的金融机构新购置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在专项资金中一次性给予补贴,等等。 业内人士分析,深圳的意图十分明显,其目标直指上海。 不仅需要“优惠” 招商银行负责人认为,上述政策对深圳的金融企业确实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当然会认真考虑”;但是,企业同时关注的还有更大的生存和经营环境;一个透明的、法制化的城市,可能比任何优惠政策都更有吸引力。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邹蓝教授认为,无论招商银行还是其他企业,企业将总部迁出深圳,必然与自己的商业利益和发展前景有关。这是一场博弈,与“忠诚度”等等没有什么关系。邹的观点是,除了政策,深圳市政府目前有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一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二是要提高政府效率。 有专家认为,珠江三角洲20年来的辉煌,一方面得益于政策和区位的优势,另一方面因为全国各地廉价劳动力的涌入。但现在这两种优势都不复存在了,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近年来日益尖锐,最令人诟病的是整个珠三角圈中的城市“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如果无视珠三角的整体实力效应,独立地谈提升某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将是短视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在广东已达共识。 珠三角城市群的想法是:全面提升竞争力,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城市集团。 2003年6月20日,一份厚厚的规划书经过广东省政府审批,由省计委发送到全省各有关部门,正式颁布实施。这份规划书被喻为“重塑珠三角的纲领性文件”。 广东空前的机会 广东省计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具体思路就是要强化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地位,省里将从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适当调整行政区划,比如撤市改区、并镇,“强强合并”,从而调整整个珠三角的空间布局。 以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也提出了打造“深港都会圈”对于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意义。“未来的深圳是无法单独建成国际化城市的,它必须与香港组合在一起才有国际影响力可言。同样,未来的香港是无法单独建成创新产业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它也必须与深圳及珠三角结合在一起,才能在这些领域有大的作为”。 2003年6月30日,历经一年半的酝酿与磋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协议正式签署。CEPA给“深港都会圈”的建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合作空间。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CEPA是促进广东省经济结构升级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将给广东带来投资机会,甚至比中国加入WTO还要更多。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企业的第一次大规模北移,促进了香港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广东经济的成功起飞,取得了港粤合作的辉煌成就。面对即将到来的香港企业的第二次北移机会,整个珠三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索——如何使CEPA成为粤港新一轮起跑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