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用品大量积压 叩击内地企业应急决策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02日 08:1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刘树铎 “200万只口罩至今还在仓库里,我们一直在为此事奔走,我们的上级企业也在一直为我们协调这件事情,但至今没有什么结果”,北京床单厂李厂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 一位工人是这么给记者算帐的:200万只口罩,每只按出厂价3.8元计算,就是将近800万元,300多人的小企业,效益本来就不太好,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了。口罩积压谁之过?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北京床单厂是北京京棉集团下属的企业,4月下旬,非典疫情肆虐,口罩在北京一度断货,4月20日,北京市商委给该厂下发了红头文件,紧急订购400万只口罩,要求在5月22日前完成。4月21日,该厂和商委下属的北京一商美洁商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工人们开始加班加点,5月初,第一批货200万只口罩如期完工,但是,到了5月中旬,口罩的需求就开始锐减,一商美洁从此就再没来提货,剩下的200万只口罩便从此没了下文。 北京床单厂的一位部门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原来有消息说这几天商委就会给一个明确的答复,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记者试图联系北京一商美洁商业有限公司,销售部一位姓郑的经理告诉记者,这事他们没法答复。 李厂长说,我们也很理解商委,他们也很为难,毕竟当初是特殊的时刻,但我们苦不堪言啊。 该厂经营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好像有一种说法,商委负责出面解决一半,企业自己负责消化一半,但那也不合理呀,我们为什么要解决一半呢? 李厂长介绍说,像他们这种情况的企业可不在少数,都等着商委给答复呢。 对北京床单厂来说,800万元肯定不是小的数目,对商委来说,也肯定是说不出来的苦衷,双方都有一肚子的委屈,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非典特殊时期的情形,也许错就错在当初对市场判断的失误。投资还是投机? 成都一家药店经理不久前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成都某知名企业非典时期上马了胸腺肽生产线,但现在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积压,那位老板说,这件事在成都医药圈都传开了,不信你可以到成都地奥去打听打听,它们可能会知道此事。 记者随后同地奥集团取得了联系,该公司办公室的一位先生告诉记者,他没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地奥肯定没造成胸腺肽积压。 在地奥的一份文件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条消息,“经过奋力拼搏,5月29日凌晨2点30分,成都地奥集团利用国产自制设备生产的迈普新胸腺肽α1产品检验合格,这意味着集团可月产150万支迈普新胸腺肽α1、200万支替波定胸腺五肽,地奥集团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高纯度胸腺肽生产企业,而且可满足非典防治、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 看来,到底有没有积压,只有地奥自己知道。 记者又同北生药业销售部牛总经理取得了联系,牛经理说,别的企业有没有积压不知道,反正北生有自己固有的销售渠道,不会造成积压。 成都那位药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市场上胸腺肽积压是肯定的,你也许不好到处去求证这件事情,事实上,积压不积压是小事,都是企业自身的行为,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这种不关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行为,可能会遭到市场的报复,对生产企业来说,不应该把非典造成的突发性行情当成常规现象进行投资,否则企业只有自食其果,举个例子说,以前本来生产胸腺肽的企业只有几十家,但到了5月底,一下子增加到了几百家,市场需求量有那么大吗?当初也许是投资行为,可这一切都过去的时候,一下子就变成了投机行为,这是企业对市场判断失误造成的。 消毒液的情形也许更糟。 就在5月底,北京的一家公司举行了一小型的新闻发布会,该公司购买了一种消毒液,准备大规模上市,就当时而言,非典还没过去,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商机,但很快消毒液造成了积压却也是事实,这种“见机而上”的企业有多少?据一位业内朋友介绍,4月底的时候,卫生部批准的消毒液生产企业才只有303家,可是到了5月底和6月初的时候,已经上马的和准备上马的企业已经接近1000家,非典时期,需求很大,是可以理解的,但各路大小品牌蜂拥而上,结果是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企业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对此,作医药生意的侯春国先生告诉记者,非典时期,凡是与非典有关的产品都是热销货,口罩、消毒剂、十二味中草药和部分增加免疫力的药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销,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类、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糖皮质激素等也供不应求,预防非典的医药保健品也是炙手可热,这无疑刺激了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企业也肯定是获得了一次意外的发财机会,但非典过去了,热度也下来了。 侯春国认为,企业不应该有短视的目光,更不应该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法昧心财,但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的了解和驾驭的能力不够,才造成了盲目投资和一哄而上。 对于非典时期企业过热的投资行为,有关专家提醒说,这种不关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行为,可能会遭到市场的报复。广东商学院副校长徐印州教授说,非典时期由于人们的特殊需要,板蓝根、口罩、醋、消毒液等产品形成热销局面,目前商家应该及时“收手”。而对生产企业来说,更不应该把非典造成的突发性行情当成常规现象进行投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市场规模变化不大,否则必将会遭到市场滞销的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