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危及银行生存 中国银行业开始反思信贷政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4日 07:24 中华工商时报 | |||
□见习记者 张隐隐 本报记者 刘彩娜 最近的银行业因为富豪贷款纷纷落马而变得谨小慎微。资金安全对于面临入世后挑战的中国银行业不啻是个巨大考验。 一方面是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评 为挽回当前贷款案导致的失去民信力的趋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国银行业正开始反思自己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 贷款审批滋生腐败 正常情况下,银行贷款的程序大致包括这几个步骤:借款人向银行提供相关资料并填写贷款申请表;银行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调查、审核贷款资格、对抵押物进行评估;借款人交纳首付款(有的贷款不存在这一流程);银行、借款人、担保公司三方共同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和《担保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以往教训表明,在贷款程序中,问题多出现在资信调查和贷款审批这个环节。资质不健全的客户很容易通过行贿或拉关系蒙混过关。 以房地产贷款为例,明明没有自有资金,明明项目的前景难以乐观,但只要“喂”足了银行的人,钱根本不成问题。这就引得众多的房地产商蜂拥挤进银行。有一位房地产商私下透露,只要把银行搞定,其他都不是问题,反正房子卖不出去,烂尾楼也由银行兜。 对于银行来讲,还要提防内外勾结发生的金融诈骗。近几年来银行系统频繁发生的多起金融票据诈骗重大案件,其中很多案犯采用的手段是私刻印鉴印模,里应外合非法盗用客户资金,如河南路坚等人亿元金融票据诈骗案、北京黄明善5000万金融票据诈骗案、武汉赵德明等人3000万金融票据诈骗案、黑龙江徐东等人5000万金融票据诈骗案……同样的骗术在不同的银行连连得逞,可见国内银行系统防诈骗意识之淡薄,反诈骗能力之低下。 根据自身的特点,各家银行在内控机制中采用了一些很富创造性的措施。中行的内控机制特点是成立专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工作小组对国内32家一级分行展开每年两次的“地毯式”综合考核,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考核分行内控机制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考核指标的变动情况,对考核对象实施动态评价。 建行管理层近日明确提出,建行将于今年年底全面铺开“中国建设银行内控体系”的构建工程。据介绍,建行将通过梳理业务及管理流程,识别及评估各类风险,建立“风险库”和“风险控制工具库”,确定控制措施和要求,并通过审核、评价和改进,实现对风险系统的有效控制。 风险评估大有改观 银行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对于信贷资金的安全来讲,是一道“铁闸”,这道“铁闸”在过去经常是由一个人说了算,信贷风险非常巨大。经过改革目前的资信评估和风险评级往往由多个部门联合完成,但对于一些“骗贷”的人来讲,只不过在他们的“行贿表”上又增添了几个人名而已。 为此,央行在几年前确定的追究问题贷款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决定,给信贷部门的人员施加了较强的压力,使受贿现象大幅减少。 据悉,建行制订的一套“风险评级预警系统”计划于今年8月在全行范围内试运行;年底,拟将运行报告正式提交银监会,为申请使用内部评级法作准备;明年,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将该系统升级为内部评级系统;2005年,完成数据积累和观察测试,向银监会正式申请以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并实施风险监管。建行的这套系统对信贷风险的评级突破了五级分类标准,而建立了自己的“十级分类”标准。这个系统可以为信贷资源配置、机构考核、准备金计提、资产负债管理等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建行还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宏观风险分析模型,按月度计算宏观信用风险指数,同时引入了穆迪、惠誉等国际著名评级公司的最新分析报告,经整合提炼后,向全行发布国家风险评级及政策指引。此外,该系统对建行客户所处的全部行业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级和信贷分析,并按月实施风险监控和预警。 今年4月,工行也刚刚启用了信贷管理系统(CM2002)。所有信贷业务在系统中都必须按规定的流程操作,不仅控制了普通的操作风险,而且对控制人情贷款也具有明显作用。一旦关联客户中的某一个出现违约,系统即可启动交叉违约控制机制,向所有有关联的客户发出交叉预警,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不良贷款包袱仍重 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不是作秀,而要使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真正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5月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媒体公布了今年银监会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的指标任务:三个百分点到四个百分点,余额下降也是700亿到800亿。 据了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到今年3月底平均下降了1.99个百分点,达到24.13%。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资产质量最好的建行前五个月共处置各类不良资产231.6亿元,截至5月底,建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5个百分点。 尽管各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显著,但业内人士认为与资产管理公司相比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太少,影响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 为了减少不良资产余额,银行不得不拿出大部分利润,核销不良贷款。在去年的拨备前利润中,工行提取拨备并消化“包袱”就占全部营业利润的86%;建行更是用了87.4%冲销坏账。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超过两万亿元,不良资产的损失不会低于1万亿。央行官员曾多次表示,银行不良资产不会再有第二次剥离。此外,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上市融资等手段处置不良资产近期均不大可能。 但是,无论困难再大,历史包袱还是得尽快解决。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有商业银行就算“削尖了脑袋”往国际好银行堆里扎,核销坏账仍然是商业银行心头之痛。 对于银行来说,上面所作的一切都是冲着一个目的:保证资金安全。但为了在未来的世界性竞争中不被淘汰,中国的银行业如何才能在切实保证资金的安全的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背景资料 银行违规触目惊心 地产富豪钱永伟接受调查 钱永伟名下的上海万泰(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亿,由万泰房地产和万泰物资公司注资。其中上海万泰房地产公司注资1.1亿,上海万泰物资发展公司注资9000万元。最近,有媒体披露从集团公司成立开始,万泰的借款日积月累地爬高。1995年末,万泰集团公司资产总额5.6亿,负债3.6亿,短期借款1900万。到1999年,资产总额12.69亿,负债总额8.58亿,长、短期借款总计7.57亿,货币资金仅为186万。 有资料表明,2000年开始,还贷成为万泰的一项重要工作。2000年,万泰完成的十件大事中,有两条有关还债:“强化造血机能,减债减息减负”、“解决重大债务,卸掉历史包袱”。 2001年,在解决债务方面,集团形成“以物抵债为主,抵押物解套,按揭还款,现金还款为辅”的还贷思路。一个“空壳”公司能够从银行借出如此巨额的资金,银行的违规现象必定存在。 中行纽约分行案 2002年1月18日,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联合消息,对其违规行为做出处罚:中行纽约分行将向美国OCC交纳1000万美元罚款,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则向中国人民银行交纳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人民币罚款,两项罚款总计2000万美元。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被发现的不当行为,是此次罚款的主要原因。据称,此次行为主要是向“与分行前管理层某些人员有个人关系的客户们”提供了优惠,招致“纽约分行重大损失”。据介绍,纽约中行曾为一家金属贸易公司贷款100万美元,不久之后又增至700万美元。这家小公司刚刚开张未几,就在业主所住公寓外办公,而且连连损失。而贷款额最后增至1800万美元,全部报了坏账。之后纽约中行又给了该公司5000万美元低息贷款,而且允许其存至中行另一家分行,从中获取息差。纽约中行还发出过1200万美元贷款,据信受款者系该公司业主的妻子所持公司,此外另有300万美元放款至其管家名下,这些钱最终都化为乌有。 西安票据诈骗案 去年底,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以原西安凯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樊坤为首的15人票据诈骗、受贿案。长达16页的起诉书称,樊坤等5人伙同西安5家商业银行8个基层单位的10名干部和职员通过欺诈、受贿等方式,从1999年7月至2000年11月期间,先后将13家企事业单位的上亿元巨款非法转账占用,至今仍有6000多万元无法追回。 经过对各类金融诈骗案例的精心研究,结合长期从事资金掮客的经验,樊坤、王燕强、侯长卫等人根据凯业公司的“融资需要”,以银行高息揽存的方式,在银行规定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对那些联系好的资金大户的承办人以“即付”方式给予15%~19%的高额“好处费”,诱使这些资金大户将钱存入已事先联系好的银行,然后,再以凯业公司黄金地段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诱人回报和对银行有关人员的丰厚“感谢”,诱使银行职员为其提供资金大户存款时的预留印鉴印模,依照私刻之后,与银行工作人员里应外合,从银行将高息引存资金转账占用。 采用相同的手法,樊坤等人打着可以帮忙引存巨额资金的幌子,先后诱使建行、中行、西安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多名干部职员“下水”,答应在巨款存入后,“帮助”樊坤将高息引存的存款“暂时转用”。 其实要防范票据诈骗风险,银行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并不难。加强票据审验环节;提入票据前,先通过电话同企业核实真伪。犯罪分子伪造的银行票据轻而易举通过银行的检验,这一方面与银行前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国内银行业对票据印鉴真伪的审查方式相对落后。所以,对两个措施都认真进行的话,这种票据诈骗就不可能得手。 沈阳商业银行资金流入股市 早在2001年7月,沈阳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因违规承兑贴现资金流入股市,有关银行和责任人受到了查处。2000年4月至2001年1月,交通银行沈阳分行假日支行、中国银行沈阳分行、建设银行阜新分行、华夏银行沈阳分行五爱支行四家金融机构,擅自放宽条件,对一些企业签发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23.77亿元人民币商业汇票给予承兑与贴现,致使其中5.1亿元贴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这是央行处置的一次较大的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事件。事件涉及四家分支机构,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沈阳四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因违规承兑贴现资金流入股市而受查处的消息,引发了上证指数随后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 自1997年的整顿之后,没有人敢明目张胆把银行资金投向股市,更多地通过企业采取迂回间接方式入市。主要的方式有:非流通股抵押或质押贷款、非法协议贷款、“过桥”贷款、额度贷款、利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等。由于银行和企业的承兑汇票最有据可查,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而最难于界定的是企业用贷款搞生产经营,腾出自有资金或占用销货款买卖股票,这恰恰是企业最常采用的方式。此外,银行资金流向证券市场的其他三条途径:同业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股票质押贷款和个人综合贷款。而这些流入方式中又都有合法与非法之分。 呼和浩特骗贷大案 现年46岁的刘某某从1999年8月开始至2000年间,向工商银行新城支行贷款8笔共计1668万元,本利合计1966万元。2001年11月23日,刘某某还向呼市商业银行漠南支行贷款64万元,并先后用房本重复抵押。上述贷款到期后,贷款银行虽经多次催收,但刘某某至今一直未还。(24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