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国银行业像卖大白菜一样卖信用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 14:59 《经济》杂志 | |||
又来了一盘大餐。但银行家们要大伤脑筋的是,如何让持卡人乖乖地听话 《经济》杂志6月号 记者王铮 2003年一开始就显现出信用卡元年的迹象。 “我只要看到各种银行卡的广告,就能闻到一股的火药味。”一位银行界人士不无调侃地说,顿时,他周围的同事爆发出一阵会心的哄笑。 事实上,国内各大银行从去年起就开始暗暗增设信用卡机构添加人手。于是,2003年的消费者眼前晃动着比过去在包装上更为五彩缤纷、在功能上更为五花八门的银行卡。银行为争夺信用卡市场已经开始大动干戈。 而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早就不置身事外,一旦《银行卡管理条例》出台,早已拉满弓的箭随即发出。 但是让银行家头痛的问题是,“把牛拉到河边了,怎样让牛喝水呢?”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中华区总裁冯炜权说。 白菜怎么卖? 各个银行的老总们开始对网络上的排名关心起来。 自3月28日新浪网在其财经频道开始“最爱银行卡”调查活动后,银行均紧张地看着排名的变化。 作为老大的工商银行于去年5月17日挂牌成立独立核算的信用卡中心,率先开始信用卡的“集约化”运做。今年3月中旬,工商行连出狠招,一是为牡丹国际卡一卡双账户处理装置申请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这是首次获得国家批复专利的国内银行卡。二是成立营业部直销科。直接上门推销,为客户填表、送卡到家。直销人员据说每月只发1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其余多销多得。 一位国内银行的高层人士甚至这样说:“要像卖菜一样卖信用卡。” 目前,上海已聚集了三家银行的信用卡总部,除了中国建设银行,还有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有报道称,广东发展银行日前也表示,不排除将信用卡总部迁往上海的可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另外几家也有此意向。 在建立信用卡总部的同时,各个银行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出自己特色的银行卡,如此前,华夏银行突然推出主题消费卡“丽人卡”抢走不少眼球,持卡人可以在很多女性服装、化妆品、珠宝首饰、美容健身等大品牌商户获得贵宾服务和优惠。深圳招商银行提出“有车,就有招行信用卡”的金融产品营销新概念,将信用卡和私家车这两种不同领域的时尚产品捆绑并便利地提供给客户。 牌桌上的玩家 其实所谓信用卡的竞争,实际上只是指在贷记卡上的竞争。 贷记卡与借记卡不同,是可以先花后还的。就是说,在银行的信用额度内,不用先存钱就可花钱。银行为鼓励花费,通常设有一定的免息期,大概是在消费后的25天至56天之间。 各银行大力吆喝卖信用卡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信用卡之所以能撩拨起各家银行的欲望,实在是因为它的附加值高得惊人。花旗银行80%的利润来自个人业务,而个人业务中的60%又来自贷记卡业务。 据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夏小华行长分析,信用卡给银行带来三块利润:一是年费;二是手续费,刷卡消费能使发卡行获得占客户消费金额2%左右的佣金;第三是持卡人因透支付给银行的利息。银行最看重的就是透支利息。超过免息期后,贷记卡透支消费的年利息高达18.25%。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银行业再没有其他任何一项稳定、传统的银行业务能像信用卡一样存在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 “不发行信用卡,就意味着被迫退出高利润市场的竞争。”上海银行有关人士表示。 国内银行自然不会等待机会丧失,现在整个局面是几国争霸的态势。而最让国内银行坐卧不安的是外资银行的虎视眈眈。 2003年年初,花旗集团购入上海浦发银行5%的股份,同时双方宣称将共同致力发展信用卡市场。首先,双方将会设立一个信用卡中心,先由浦发银行发行花旗和浦发的联名人民币卡,然后再发行国际卡。在政策允许后,双方将会组建合资的信用卡公司。 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汇丰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信用卡。据悉,汇丰银行将会在今年上半年发卡,同时还会在北京增设1—3台ATM和POS机。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一些日资银行和部分欧资银行集中于批发业务的同时,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和东亚银行等为代表的全能型银行将在华的业务定位明确为批发和零售兼营。“只要政策放开,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争取信用卡业务的资格。”多家外资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了对于信用卡业务的渴望。 让“牛”喝水 银行间对信用卡市场如此白热化的争夺很容易让人想起他们一直以来对房贷、车贷的态度。“当然是有深刻背景的,对个人信用贷款成为银行赢利的救命稻草。”一位业内人士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博士周炜说,银行传统的利润是从存、贷差异中获取。但现在的情况是给企业的贷款信用状况较差。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对于开展公司业务,存在着悖论。比如说小企业需要资金,但银行基本上不敢放贷,而对于乐于放贷的大型企业,人家又不需要资金。” 这种说法得到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主要负责人的承认。这位负责人说,批量业务市场越来越小,现在需要资金的或者是刚进入市场的创业者或者是高风险的贷款者。 谁碰到这种情况都会两难,权宜之下,银行转而投向正兴起的个贷业务也是理所当然。所以避免不了台后展开的激烈竞争。 但问题是,国内外银行在义无反顾地积极制造新的信用卡的同时,有一个事实,各银行不得不特别注意——“你可以把牛拉到河边,但喝不喝水还要取决于牛。”也就说,各银行除了把新的信用卡发到用户手中,还必须想出绝招来让用户真正使用这些新卡,否则信用卡大战又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新的怪圈。 与大多数人一样,在某广告公司做编导的郑小姐随身带卡,她月薪大概在3000元左右。每天带着牡丹卡、京卡和金穗卡来往于城市之间。这些卡无一例外都是借记卡。她没有打算使用贷记卡。“没有什么地方急需用钱,生活开支也够了。”郑小姐说。不过她消费时能刷卡就刷卡。她说这样不容易感到钱在流失。收入至少是郑小姐3倍的某银行界人士承认,自己也并没有使用贷记卡。“不是很愿意透支。”他说,“存款利率那么低,我为什么要贷款消费?” 一位媒体的老总最近准备出国,他说刚办了一张贷记卡,但他表示即使透支在免息期也会还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单从数量方面来看,目前国内银行卡发卡速度确实很快,而且各银行卡的发行基本上处于银行各自以“圈地运动”形式抢占市场份额的状态,但是银行卡实际使用率仍然很低,原有的“睡眠卡”问题尚未解决。 资料 银行在管理银行卡的四大漏洞 为境外公司开立公司国际信用卡。按照有关银行卡的规定和银行自身内控制度要求,公司国际信用卡的开卡对象通常应该仅限于境内法人。 为没有外汇账户的境内企业开立公司信用卡。 在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贷记卡的客户保证金的情况下,向其提供透支信用额度。 现行外汇管理法规规定,国际信用卡的持卡人为境内居民的,该卡只能在境外使用。但实际上,银行没有对此限制,允许境内居民持卡在境内消费和提现。
|